陳江義 方東陽
摘 要:采取大類招生培養模式是綜合性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培養多學科交叉、具備綜合創新能力的新時代專業人才有著積極的作用。專業分流是大類招生和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專業分流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并對分流政策制定和分流實施過程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類招生;專業分流;本科教育;高等院校
當前,在本科教育中,采取大類招生的綜合性高校越來越多,如西安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工科大類實驗班。這種招生模式對于吸引優質生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一般做法是在前1~2學年,學生所學的課程基本相同,學校進行通識教育,然后將學生分流,開展專業教育。這種培養模式試圖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為培養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奠定基礎。大類招生符合當前學科交叉、專業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符合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發展方向。相較于傳統的按專業招生,大類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生的選擇范圍,使其由原來的單個專業點,擴大到整合的專業群。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在充分了解專業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及職業發展意愿來選擇專業。這樣一來,學生有了更大的專業選擇權,也降低了高考填報志愿的盲目性。大類招生和培養有利于學生減少專業焦慮,也有利于學校吸引更優質的生源。因此,專業分流問題一直是大類招生和培養過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學生及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
一、專業分流中出現的問題
相關研究表明,在大類招生培養模式中影響專業分流的主要因素有分流政策設計、程序指導、學生知曉度、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學校管理制度等。其中,對專業分流學生滿意度起主要作用的是前三項因素。分流政策設計一般有兩個出發點,即以學生興趣為主和以學生成績為主。對此,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做法。在程序指導上,學校需要讓學生對所分流專業及分流程序有較細致的了解;在學生知曉度上,學校除了設置相關專業和分流程序,還要了解參與專業分流的全部學生信息,建立通暢的投訴機制和心理疏導機制,為學生提供信息化的平臺??梢姡龊脤I分流環節的工作并非易事,倘若對某一環節缺乏細致和全面的把握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部分學校在分流政策設計方面對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專業特長重視不夠,只片面關注成績。專業分流旨在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突出學生的興趣和專長。學校應以學生志愿為主,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來分配專業。然而,部分學校還是片面地按照學生在校期間的考核成績甚至是高考成績來進行分流。同時,有些學校會對分流中學生較少選擇的專業限制招生甚至停止招生,造成專業發展失衡。
專業分流時,由于缺乏細致的程序指導,學生的信息來源不客觀、不全面,很多學生不清楚分流規則,對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在選擇專業中處于被動狀態,易出現過分追求所謂熱門專業的現象。此外,部分學校在專業分流實施過程中透明度不夠,導致學生對分流結果不滿意,個別學生出現極端行為。
很多學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滯后,管理制度也不能適應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發展。大類招生和培養模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推行強基礎和寬口徑的教育,但很多學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并沒有進行相應改革,只是簡單地將大類所屬各專業相同的課程劃歸到通識教育模塊,造成大類培養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學校分流制度彈性較差,如分流時間固定、不允許多次分流、大類招生的人數較為固定、分流程序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等。
二、專業分流可采取的措施
現階段,我國高??商峁┑慕逃Y源不足,優質教育資源更加稀缺,加上很多高校并沒有完全實施學分制,要做到學生完全自主地選擇專業仍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專業分流必須采取以學生自主選擇為主和學校適度干預相結合的方法。學校要將學生的志愿、興趣特長等要素與各專業的教育資源及發展方向相結合,考慮各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程度,在尊重學生志愿和個性發展的同時保證培養質量,做到以人為本。
學校在設計專業分流政策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志愿。學生在填報專業志愿時還沒有開始學習專業課,對專業的認識往往比較膚淺,他們大多數的認知來源于道聽途說或網絡媒體及家長的建議。因此,在學生入學后,學校各專業負責人可以開設專業概論課程,讓學生對專業有初步了解。在填報專業志愿前的一個學期,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地舉辦一系列專業講座。講座內容應是多方面的,如探討一些各專業的學術前沿問題,以增加各專業的吸引力。學校還可以引入本科生導師制,在學生入學后就由導師對其加強引導,師生及時溝通和交流。同時,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時能結合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避免出現冷門專業過冷的現象。對于在某一專業領域有特長或培養潛質的學生,在分流政策設計中也需要考慮。其次要考慮各專業的資源與結構。不同專業的師資力量和實習實踐環境存在差異,為了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學校必須根據專業資源與結構來合理確定各個專業能容納的學生人數,設定各專業學生的分配比例。最后要考慮社會需求。學生培養最終還是要回到社會、落實到就業,因此學校應根據各專業近年的就業情況來進一步細化各專業的人數比例,并進行動態調整。
學校在實施專業分流過程中要堅持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首先,要在學校設立專門的專業分流工作機構,對分流過程進行全程指導和監督,并及時處理學生反映的問題。在正式分流前,應對學生的志愿情況進行調研和摸底,初步估計分流的情況。其次,要對學生的志愿情況、通識學習階段的成績排名及專業領域特長進行公示,讓學生對自己和他人都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同時,要認識到專業分流工作的復雜性。專業分流難以做到讓所有的學生都滿意,因此有必要成立心理疏導小組,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要做好專業分流,學校必須對大類招生培養模式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改革,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從以知識傳授為主轉移到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為主,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學校要認識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擇業更加自主化,本科階段的專業教育對學生今后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并不能起決定性作用,弱化學生對專業的依賴性。同時,學校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網絡教學環境的建設,建立開放課程和開放實驗環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對最終沒有進入自己心儀專業的學生,學??梢酝ㄟ^提供高質量的網絡課程和開放的學習環境的方式,讓其有修讀心儀專業的機會。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嘗試開發學生能力測試評估和專業分流管理系統,將其作為教務系統的子模塊與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共享,提高專業分流的效率和靈活性。
三、結語
現階段的大類招生培養模式改革對學校和學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學校而言,有利于優化生源質量,構建新的多學科交叉融合體系,促進“四新”本科專業的建設,引入適度競爭,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對學生而言,有利于提高綜合能力,成長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然而,由于改革缺乏系統性、管理體制不完善、專業分流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目前的專業分流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經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分流政策,優化分流過程,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工作理念,專業分流工作一定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譚穎芳.選擇與引導:大類招生背景下高校專業分流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孔慶聰.我國本科高校大類招生背景下的專業分流制度研究:兼與美國四所高校專業分流制度的比較[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3]張世敏,蔡揚,王捧軍,等.大類招生背景下專業分流問題研究:以河北經貿大學會計學院為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1).
[4]劉曉紅,余紅東.對分流培養模式的探討[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