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艷
摘 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課程思政建設對高校實現育人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商務英語專業應將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有機結合,深入挖掘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的育人內涵,實現應用型、復合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可以從提升教師團隊思政素養和思政教育能力,在課程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商務實踐環節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等方面推進課程思政改革。
關鍵詞:課程思政;商務英語;課程改革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以及建立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大局教育觀。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核心使命。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課程思政牽引高校育人各環節,就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教師要深刻認識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戰略意義,牽住課程思政這個“牛鼻子”,全面提升課程思政水平和實效,這是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之舉。
課程思政強調各課程的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挖掘課程中的家國情懷、文化自信、興學強國等思政元素,并將其全面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將知識探索、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綜合國力提升相結合,將科學實踐、個人成就與人生目標、價值實現相結合。這種通過在知識傳授過程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開展的思想引領,必將有助于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課堂教學充分融合,更好地培養智育與德育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一、商務英語專業推行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基本的第二外語運用能力,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專門的國際商務知識和技能、寬闊的國際視野,較高的組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人文素養,能參與國際商務競爭與合作的應用性、復合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高校商務英語專業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應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全育人”的理念為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和責任,應該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對專業課程的互補和協同作用,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較高的國際化視野和人文素養,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和樂于奉獻的職業精神,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形成個人奮斗與國家發展相結合的大局觀,實現人才全面發展。
二、商務英語專業推行課程思政的原則
(一)增強課程思政意識,提高課程思政能力
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切實增強課程思政意識,建立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為一體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專業教學中應推動育人與育才相結合,專業教育與價值教育相結合,分工和協同相結合,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角度構建課程知識與思政育人的價值聯結,從專業人才培養角度尋找課程與育人的結合點。
過硬的政治素養、精湛的業務水平、高超的教育能力是對專業課程教師提出的全面要求。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課程思政能力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提升教師的育人水平,要求教師擁有能做、愿做、樂做、精做課程思政的本領和技能。課程思政能力本質上是一種綜合育人能力,其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課程思政教學組織能力是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關鍵。
(二)尊重文化差異,樹立文化自信
研究者王學風曾指出,我們的大學生既缺乏對世界文化的判斷、選擇和認同,也缺乏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納,還缺乏對豐富文化資源進行選擇的能力。商務英語教師在授課時應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面對西方文化切勿妄自菲薄,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對中華文化發自內心尊重、信任和珍惜,對待西方文化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多元文化和諧共存中將中華文化不斷發揚光大。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通過中西方對待疫情治理方式的對比,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讓學生學會以辯證的思維和批判的眼光對待西方文化,在對比中更深刻地建立對中華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從而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和中國心,建立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
(三)突出商務特色,踐行工匠精神
商務英語專業強調以實踐引領課堂教學,重視實踐教學,著力發展學生職業素養,強化第二課堂、見習實習和個性化發展。商務英語專業應充分結合專業特色,由“英語+商務”模式轉為“英語+商務+思政”模式。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優化整合為“必修課平臺+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方向平臺+實踐教學平臺+思政平臺”。各平臺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各類課程間邊際清晰、層次分明、相互依存,實現英語學科思政和商務實踐思政的全域覆蓋。
本著“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強思政”的培養宗旨,商務英語教師在實踐環節應有意識地挖掘商務實踐活動中的思政元素,使其貫穿實踐全程。比如,在商務方案策劃和實訓室仿真商務工作實訓的必修課程中,以及英語短劇創編與表演、服務型英語實踐等社團實踐活動中,注重訓練學生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培養其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的職業道德品質,懷匠心、鑄匠魂、守匠情、踐匠行。
三、商務英語專業推行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商務英語教師團隊思政素養和思政教育能力
思政元素能否潛移默化地融入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中,取決于授課教師的思政素養和意識。新時代的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要發揮引領作用。教師應愛國守法、高度自律、嚴守職業道德、立德樹人,將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教師應嚴格規范自身言行舉止,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學術功底、精湛的教學技能來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和課程思政效果。比如,商務英語教師團隊可定期開展思政教研活動,密切關注國際熱點新聞、中國黨政要聞、方針政策以及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團隊視頻、閱讀分享和小組討論,以及集體備課的方式,深入研究和解析教材,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元素。教師只有增強對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才能在課堂上將思想、道德和教育能力融為一體,實現真正的教書育人。
(二)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
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設計可結合專業知識點傳達思政信息,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并通過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傳達思政觀點,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群可融入經典思政理論,引導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拓展思維,實現專業與思政的有機融合,多方面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并創造條件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與感染力,從而推動思政教育的高效化和英語學習多元化。商務英語專業教師要結合專業特點,通過外語學習與實踐,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自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這樣既能堅定師生的理想信念,促進良好的學風教風建設,又能幫助學生以快樂的學習方式攻克專業課程的難點。
教師在授課中可以用鮮活真實的案例進行情境創設,模擬商務交際活動,并融入挫折教育、誠信擔當、團隊精神、文化對比等主題的思政元素,結合迷你劇或角色扮演形式提升學生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民族文化、個人理想和家國情懷,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教師通過不斷嘗試用“西洋樂”演繹“中國戲”,傳播中國文化,成為課程思政的推動者和踐行者。比如,商務英語視聽說課“Changing Lifestyle”單元從發掘教材的思政元素出發,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生活態度,結合“學習強國”央視英文紀錄片《China From Above: The Future is Now(鳥瞰中國:繼往開來)》片段,寓教于樂,引導學生領略中國的各項偉大工程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提高聽說能力的同時,提升愛國情懷。通過商務英語閱讀課教學,教師與學生討論“投資”這個主題,得出結論:錢本身并不邪惡,但是賺錢必須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法規。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利潤、投資方式利弊及投資目的等,充分理解商業道德的重要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優越性,從而開拓國際視野,堅定社會主義發展理想信念,塑造健康心理,培養文化自信和全局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商務英語寫作課“Letter of Appreciation”單元,介紹了英語感謝信的基本寫作思路和要求,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人和幸福的生活心存感恩,致敬這個偉大的新時代。商務綜合英語課程通過對中國傳統名菜菜名進行定義,提高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對成功、自由、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抽象概念的探討,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愛國情懷。這樣,教師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情商,還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在商務實踐環節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英語+商務”的專業特色決定了商務英語的重實踐性。高校應積極鼓勵廣大教師進行商務實踐思政教學方法改革,切實做到英語語言、文化、思維、商務實踐與思政教育的無縫對接。高等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擔當只有落實到課程、融入專業才能體現出來。比如,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爭當文化使者”“中華家譜尋根”等活動,都是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實踐課題,學生在實踐探索中提升了文化和民族自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用英語和古裝戲視頻的形式演繹中國故事,將一個個中華傳統故事演繹得繪聲繪色,在舞臺上推介民族文化。教師在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同時,引導學生爭做中國發展追夢人,幫助學生探究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在跨文化商務交際商務案例討論中,教師通過中西方文化案例對比分析讓學生感受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使學生了解深層次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提高對文化差異的認知和包容,提升運用英語進行跨界交際能力,進而提升文化自信,并使其積極主動地通過互聯網宣揚中華文化。外語教學是兩種文化交流的過程,也是教師進行思政教育的契機。教師將專業教學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商務英語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
將英語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起來,是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課程的體現。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二者是互補合作的關系,二者的結合對各自課程體系的完善、教學效果的提升和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思政課程的角度看,在專業課中持續地對思政課程中學到的一般性原理加以應用,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從專業課程的角度看,通過課程思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深刻認識實際問題背后的哲學或社會學原理,有助于增強其專業課學習的源動力,提高課程教學的思想性、人文性,豐富課程內涵。
如何將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切實起到思政聚合的思想引領效果,是高校外語教師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推行課程思政改革可深入挖掘外語類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載的育人功能,構建起“德技雙修”的育人大格局,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在專業學習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孫愛民.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探索:以“商務英語”課程為例[J].文教資料,2020(9).
[3]王學風.論多元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
[4]孫斌,左匡天,于曉燕.大思政理念下信管專業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科教文匯,2020(1).
[5]韋金鳳.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推行“課程思政”探析[J].高教論壇,2020(2).
[6]周正秀.課程思政體系下的高校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研究[J].教育理論研究,2020(3).
責編:嘉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