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璟
通過《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編輯部網站觀看了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教學展示活動中《運球組合技術運用方法:運球+運球突破》(以下簡稱《運球》)一課,筆者從中看到了高中課程改革所突顯出的亮點和課程結構化知識的有效應用。該課例有效體現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滲透、教材知識點的優化設計與分布、課堂教學中“學、練、賽、評”的尺度把握,以及教學實施手段與方法的改進等。但筆者認為,對于一些常規教學和課堂環節不應該隨意削減,學生的運動負荷應達到鍛煉目的,“精講多練”原則不能忽視。在此,筆者主要結合課例細節談談課堂教學的轉型。
一、教學設計注重知識結構化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要求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實施模塊選項教學組織形式,根據足球內容結構體系制訂足球模塊層級內容。在球類運動系列的足球教學中,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體育與健康必修全一冊》(以下簡稱《教科書》)要求根據學生的足球技能水平測試結果重新分班教學,就學生的掌握情況選定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制訂課時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施過程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實現健身育人價值。
1.采用男女分班選項教學,人數合理,組織便捷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選項教學班實施小班額男女分班教學。《運球》一課,是高中男子足球選項模塊2的教學內容,全班共32名男生,每組8人分為4組進行分組教學,教學組織形式便捷高效。一是,男女分班教學,便于足球教學中的合理對抗和身體接觸;二是,在準備部分的集體熱身環節,采用組內一對一攻防配合練習,具有趣味性和對抗性,對學生快速充分熱身和足球技能提升效果明顯;三是,在基本部分的分組練習環節,在人數安排上采用2的次方數有利于攻防配合練習和分組輪換練習;四是,在整節課的場地器材布置上,采用半個足球場地分4組各占一角進行練習,互不影響且有利于教師的監管和指導。
2.運用足球運球+運球突破組合教材,目的明確、實用性強
足球運動是一項以腳為主控制和支配球,兩支球隊按照一定規則在同一塊長方形球場上互相進攻、防守對抗的體育運動項目。對隊員的個人動作技術組合和同伴的緊密配合要求較高,其中運球和運球突破技術是進攻的主要環節,只有運球沒有突破很難完成前場推進,所以“運球+運球突破”的動作組合練習非常重要,是提高學生控球能力,實施有效推進的關鍵技術環節。該課例在教學內容選取和知識結構設計上,前接運球和運球突破單個技術動作學習,后續運球突破+射門技術組合練習,在動作技術掌握過程中承前啟后,在技能熟練應用環節上前后呼應。運球+運球突破是足球模塊2的主要教學內容,安排在本節課比較適當,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足球運球—突破—傳球/射門等組合動作技術。建議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進一步提高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能夠做出準確靈活的動作示范,帶領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組合動作技術,體驗其在足球比賽中的實用性。
3.實施分層教學,順序合理,銜接緊密
該課例在基本部分的教學設計順序為:首先,進行1VS1交換運球+假動作變向突破練習;其次,通過講解示范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隨后進行人盯人攻防練習、2VS2相互創造1VS1防守機會的練習,并進行分組輪換;最后,在運球過程中通過同伴拉開空間帶走防守隊員,尋求突破路線。這些戰術都是本課必需掌握的內容,對運球+運球突破技術動作的掌握及熟練應用有明顯促進作用,1VS1交換運球+假動作變向突破是熟練運球突破的基本動作技術組合,進攻隊員運用多種假動作創造突破機會,防守隊員有意識地設置障礙促使進攻隊員提高假動作質量,從而達到一定的鍛煉目的;尤其是2VS2創造1VS1防守機會的戰術對學生的全面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對提高學生足球運動能力非常重要,對培養學生機智靈敏、協調合作的體育品德效果突出。通過該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能夠科學合理地將模塊教學內容之間有機銜接起來。
二、教學過程突顯“學、練、賽、評”一體化
2021年7月,教育部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其中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教會、勤練、常賽”,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新模式。
1.分層教學突顯“教會”
《教科書》中對球類運動系列的足球教學模塊設計包括考核與機制在內共有9個模塊,需20多個學時完成。其中運球突破包括撥球過人、扣球過人和拉球過人。課例中,執教教師將運球的技術練習和運球突破的戰術練習相結合,并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分層進行技戰術教學。如,在分組教學中各組學生分配上,根據模塊教學之前的測試情況,按照學生足球技術水平相近原則,將其分成技能接近的4個組,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放寬限制、降低難度,讓不同層次技戰術能力的學生都能夠掌握技術動作,達到“教會”的目的。
2.分組練習體現“勤練”
球性的熟練掌握、技術動作的連貫銜接、戰術的緊密配合都離不開勤練,要在練習中不斷改進、優化動作技術環節,不斷完善、鞏固熟練動作技術細節。課例準備活動部分,設計了熟悉球性的練習,如各種運球、護球動作技術;基本部分中,加強了學生運球、控球的練習。這些練習都是提高動作質量的保障,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課的核心內容——運球推進和撥球突破過人等技術動作練習上時間略少,相對薄弱組別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基本動作,存在消極應對現象。對此,建議多做一些運球推進、撥球突破過人等基本技術的重復練習,使學生在高強度的練習中增強肌肉記憶,提高運球突破能力。
3.教學比賽展現“常賽”
“賽”是球類運動系列的最終目的,掌握高超的技戰術水平就是為了在賽場上能夠靈活運用,達到一定的助攻、進球及有效防守的效果。課例中,為了通過課堂學練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參與教學比賽,教師在基本部分的最后設計了“2組比賽、2組觀看”的輪換教學比賽環節,按照學生水平相近原則,設置進攻隊和防守隊各2隊,對應組進行有壓制的比賽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對抗能力、場上應變能力和持續比賽的毅力,同時提升學生的足球比賽水平和“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針對該環節,建議4組分別在2個足球半場同時進行比賽,以進一步增加學練時間,提高學生課堂運動量。B5669B6B-C48A-4BEE-89B1-D85883DE901B
4.小組展示呈現“及評”
課例基本部分的最后環節設置了小組展示,教師根據巡回指導觀察和學生自評結果,找出2個具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教學展示活動,學生進行互評,教師針對展示中呈現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針對點評,課例中存在教師點評不夠及時、只在比賽結束后進行集體評價、缺少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結果沒有得到反饋等問題。筆者認為,教學評價不但要詳略得當,還要準確及時,建議在“運球+運球突破”動作技術學習環節,引導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動作完成情況進行自評,且自評以查找原因為主,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尋求解決辦法,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找教師進行詳細分析解決。
三、教學行為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本課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明顯滲透了學科核心素養內容。
1.提高學生運動能力
掌握足球運動技戰術、發展足球專項體能是提高學生足球運動能力的主要內容,通過基本技能的強化練習,支撐學生在足球比賽場上的隨機應變能力。該課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熟練掌握運球技術和運球突破推進技術,對此,教師在熱身階段讓學生通過撥、扣、拉的動作熟悉運球和護球技術;在基本部分采用1VS1運球突破練習和2VS2創造人盯人防守戰術練習,著重發展學生判斷方向、快速變向、移動重心、利用假動作突破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正確把握動作要領,合理利用動作組合,及時應對場上形勢。而通過練習形成并不斷提升的隊員之間積極呼應配合,同伴拉開空間帶走防守隊員后尋求突破路線,防守隊員給予不同程度的壓力增強隊員適應能力,與對手互相對抗尋求突破機會等動作技術組合應用能力在足球比賽中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足球比賽質量,更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2.培養學生健康行為
本課在熱身和放松環節中都安排了實時有效的運動方式,學生體驗到了足球運動學習的完整過程。在教學比賽中,學生感受到了小組比賽勝負時的不同心理反應,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勝利時不驕不躁,失敗時正確面對的心態。但在小組合作學習和比賽環節,教師缺少對學生情緒控制和場上應變能力的培養。建議通過2人對抗練習和小組對抗賽,讓學生學會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情感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鍛煉學生適應各種比賽環境的能力,提高抗壓能力,最終使學生在面對場上各種突發情況時能夠合理應對,時刻守好自己的場上職責。
3.塑造學生體育品德
體育運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責任擔當,培養學生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高中生自我表現能力強,具有個人主見,容易忽視隊友之間的配合,出現不服從裁判、不尊重對手的現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體育品德的教育。課例在這個方面尚顯不足,建議在運球突破假動作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并指導學生堅持練習、逐步提升,以培養他們積極進取的優秀品質;同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提供一些比賽機會,磨練他們的忍耐性,鍛煉他們的責任擔當能力,培養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并指導學生在賽場上要遵守規則、服從裁判。B5669B6B-C48A-4BEE-89B1-D85883DE90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