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2020年9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回到教育的未來:經合組織關于學校教育的四種圖景》報告,描述了未來20年學校教育的四種圖景,即學校教育擴展、教育外包、學校作為學習中心和無邊界學習。2020年12月,世界銀行發布《實現學習的未來:從學習貧乏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報告,提出要構建多主體參與的、公正的、開放的教育系統,以實現教育的未來愿景。同樣是在2020年,黨和國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文件,聚焦中小學高質量發展和育人方式的變革,在政策高度上,強調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逐步描繪出學校、家庭和社區“三位一體”的全社會育人新樣態。大德育觀呼之欲出!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是在政策層面對大德育觀的具體表達。大德育觀源于儒家的德治思想,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需要。當前,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各種文化思潮的交流碰撞、學生成長中的各種身心遭遇,傳統的學校德育模式已經難以承受這生命之重。
本專題以空間為視角,聚焦大德育觀下的學校德育探索,既從學理上闡釋德育的應然之義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為此必須破除德育規訓的弊端,以空間融整開啟學校德育的實踐新路向,同時也闡釋了學校德育如何通過空間延展與關系重構,從封閉、局部、個別的現實場境中突圍出來,確立具有開放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大德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