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永霞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工作領域中,情感教育法的應用除了能引起學生對課程情感的共鳴,還能營造較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人性化教育的主要措施。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形成正確觀念,積極運用情感教育方法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氛圍,增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效性,不斷提升語文課程的教育有效性,彰顯出情感教育法的作用優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一、 引言
小學語文課程教育具有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能,在小學生情商發展方面有著一定的培養作用和促進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語文課程知識之外,還需要培養健全的人格,此期間采用情感教育方式能夠完善有關的教育元素,借助詩歌、散文等素材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與思想。所以,在具體的小學語文課程中應該著重采用情感教育方式,創建相應的情景,不斷優化情感教育機制,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情感教育環境。
二、 情感教育分析
情感主要就是人們面臨客觀事物過程中所形成的態度、體驗,通常情況下,情感的體驗會比情感的情緒對人們所產生的影響更為持久、深刻。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講,個人的情感態度、認知觀念、行為等呈現出相互作用的關系,情感體驗除了會導致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產生影響,還會對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增強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從情感教育的本質層面來講,主要就是教師按照大綱的內容、教學目的等開展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形成情感方面的變化,有著新的情感、體驗,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念意識,可以促使教育工作的高質量執行。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
目前小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觀念,在情緒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認知態度,經常會出現情緒外顯現象、行為夸張的現象。加之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在遇到形象事物的時候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此期間教師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能夠對小學生的情感形成一定的尊重,在調動起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能有效培養每位小學生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使其在一定的課堂環境中學會釋放和調整自身的情緒,在教師的榜樣作用之下自主性調節情緒、改善行為,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育人教育方面的情感教育有效性。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小學語文課堂領域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關鍵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情緒。傳統的語文課堂教育工作中過于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忽略學生的情感發展,雖然可以提升學習成績,但是很難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利于提升其心理素養,對其日后的良好發展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語文課堂中采用情感教育方式,可以利用情感育人的形式提升小學生心理素養,在情感磨煉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養,將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之間相互平衡與整合,培養小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其在形成良好情感情緒的同時健全人格,增強綜合素養。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情感教育方式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和滲透,能夠起到熏陶的作用,使得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在閱讀和鑒賞語文散文、詩歌的過程中通過情感體驗增強審美能力,深入感受課文作者的情感與情緒,在良好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有著感同身受的教育作用,提升學生的課程文章情緒感知能力,在課文的熏陶之下有著良好的情感體驗,形成較高的審美素養。
可見在小學語文的課程中教師積極采用情感教育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著重考慮情感教育在課程中的滲透,創建完善的情感教育模式,借助情感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水平。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在自身的課堂教學領域中應著重應用情感教育法,遵循科學化的情感教育工作原則和要點,確保在合理執行情感教育工作的同時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主要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小學生初步從家庭進入校園,最先接觸的就是教師,只有教師樹立良好的模范榜樣,才能帶領小學生養成正確的語文學習習慣、行為調整習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育工作中,應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特點,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力度,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有著真實、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小學生的正確情感態度,充分彰顯出情感教育的作用,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不斷優化情感教育的相關模式,滿足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真實需求。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強化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溝通交流,和學生之間公平交流,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給予小學生一定的關心關愛,嘗試著和小學生共同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模式。此期間教師在和學生情感交流,應結合小學生的情感特點、思想特點等,設置游戲教學模式、師生情感溝通的教學模式等,在教師和學生平等溝通交流的情況下,教師應該規范自身的日常行為和工作方式,為學生樹立一定的模范榜樣作用,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之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小學生的日常學習效果,彰顯出師生情感交流的作用。
(二)利用教材素材進行情感教育
通常狀況下,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情感元素非常簡單,和小學生心理特點、情感特點有著直接的聯系,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的情感教育元素,為小學生設置關于愛國情感教育內容、親情情感教育內容、友情情感教育內容等等,在簡單的情感素材中使得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體驗,保證情感教育和小學生的情感發展特點之間相符。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應著重進行教材中情感素材的挖掘分析,利用不同素材培養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感,打造優良的教育環境氛圍,不斷增強各方面的情感教育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