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可以起到激勵、反饋等一系列重要作用,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實施的教學評價存在一些不足,教師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無法判斷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所以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勢在必行。其實,教學評價是為整個教學過程所服務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要統籌各個環節。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可以為教師創新初中化學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初中化學教學;學生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了教育界的共識,所有的教師都在沿著這個方向探索。在新時期背景下,傳統的教學評價已經越來越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教師只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判斷他們的學習情況,這無法判斷學生的綜合能力。人們都知道初中化學課知識點多,如果教師只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判斷學生的發展,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這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多元化評價標準明顯不相適宜,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必須更新教學思想,創新教學評價。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可以為教師創新初中化學教學提供新的思路。文章圍繞基于“教—學—評”一體化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率的具體做法進行研究,以供同行教師參考。
一、 “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就是根據教學目標,采取科學方法收集與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有關的信息,并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客觀評價,提出有建設性觀點的過程。傳統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具有明顯的弊端,所以構建形成性評價體系勢在必行。“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符合形成性評價的理念。教師通過導學案收集相關信息,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評價模式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發展,明確自己的能力,讓學生查漏補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率的具體做法
初中化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領略學習化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在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率方面,“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起到積極作用。目前,筆者已經開始嘗試實施這種教學模式,筆者采取的做法包括以下幾點:
(一)結合學生現實生活組織教學活動
要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密切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初中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確實是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來組織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并努力運用于現實生活中。比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組織教學過程。
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過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源自生活,為現實生活所服務。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有著化學現象,微觀粒子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介紹微觀粒子,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感官認識,讓他們從熟悉的現象出發認識物質的微觀性。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分子”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從學生的生活場景出發,讓他們回憶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比如媽媽在廚房做飯,為什么在客廳都能聞得到飯菜的香味?為什么爸爸一呼氣媽媽就能知道他有沒有喝酒?為什么遠方的蜜蜂能夠立刻找到美麗的花朵?為什么濕衣服可以晾干?而且在太陽下面干得更快?這樣的生活場景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如果將這樣的生活場景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這時候筆者再運用微粒的運動來對學生解釋這些生活現象,使學生感受到微觀世界并不是充滿神秘感的,只要用心學習都可以掌握這部分內容。另外,也可以發現,如果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化學教學,會讓學生再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具體現象,這對發展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是至關重要的。
(二)利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初中化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顯得比較煩瑣和細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生認為初中化學知識比較繁雜,引起了他們的畏難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信息技術可以將圖片、聲音、視頻、文字等一系列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還能使學生探索化學世界的奧秘,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化難為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原子”這部分內容時,筆者不可能通過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為學生解釋這部分知識,所以筆者發揮信息技術的力量,將原子結構進行模擬放大,使學生真實感受到原子結構中的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原子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微粒,而是可以通過美麗的圖畫展示出來。再比如講解“離子”這部分內容,筆者將氯化鎂、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制作成教學視頻,利用卡通圖片替代原子和電子,加上生動有趣的配音,讓學生直接看到了離子的形成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必然讓學生興趣盎然。事實證明,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時代,如果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鮮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要意識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在所有的課程中都盲目使用信息技術,而是要進行合理選擇。
(三)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改指出初中化學教學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意識不斷提升,所以教師可以為他們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合作過程中認識化學現象,探索化學世界的奧秘。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每個學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有的學生善于言語表達,有的學生善于觀察,有的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在小組合作討論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華,也能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筆者的做法是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基本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內有四到六名學生,小組內的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都有所不同。既有性格內向的學生,也有性格外向的學生;既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有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將這樣的學生搭配在一起。讓優秀學生帶動學困生的發展,可以使他們逐漸實現共同成長。組建完小組之后,筆者會為學生布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合作討論,學生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