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佳
供給側改革下,我國體育用品知名品牌增多、銷售額增速較快、銷售渠道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體育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體育經濟在我國起步較晚,所以現階段其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如體育用品尚未實現產銷對口、我國尚未形成體育經濟體系、體育產品市場供給結構不合理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文章通過分析現階段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探索其未來發展方向,以期促進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并為以后的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學中常用的兩個概念,供給側改革是針對需求方面提出的,即供給者的產品生產要以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為目標,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多樣性為主要內容,為市場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產品,進而拓寬消費者的選擇空間,積極進行供給側改革對于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的體育行業積極進行變革,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為目標,進一步實現產品創新,同時注重發揮口碑營銷的重要作用,通過人際傳播渠道擴大產品品牌的影響力,以此帶動銷量增加,進而實現經濟效益。
一、供給側改革下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現狀
(一)體育用品知名品牌增多
一直以來,我國的體育行業進行產品生產都依靠廉價勞動力優勢控制產品價格,進而與其同行業其他公司進行價格戰,依靠更低的價格贏得利潤。這種競爭方式雖然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內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競爭方式不利于維護市場的良性競爭秩序,不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隨著供給側改革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大體育生產商都逐漸改變了以往的運營模式,開始注重提升產品質量以及消費者口碑,形成了品牌意識。經過多年發展,體育行業出現了眾多國產知名品牌,如中國李寧、安踏等,這些品牌均以較高的產品質量贏得了消費的青睞。體育用品知名品牌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體育市場的惡性競爭,促進了體育經濟的發展。
(二)體育用品銷售額增速較快
隨著我國體育知名品牌的形成,人們漸漸改變了對國內體育產品的固有認知,并且在價格優勢影響下,一部分消費者將消費目光轉向了國內體育產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體育產品銷售額的增加。以健身器材的銷售為例,從2006年到2020年我國的健身器材收入由175億元增加到470億元,而且其銷售額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更多人開始追求身體健康,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我國體育產品銷量的增加。除健身器材外,各大品牌運動服的銷量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例如,喬丹公司作為我國運動服生產商中的領頭人,多年來一直堅持提升產品質量,并在消費者群體中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喬丹品牌的運動服及其周邊產品銷量持續上漲。
(三)體育用品銷售渠道增加
體育用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也是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表現之一。在我國體育經濟發展早期,市場上沒有專業的體育產品生產商,當時的各類體育產品都是在“小作坊”中制造出來并在路邊進行銷售的,這種小規模的生產和銷售方式不利于擴大我國體育產品的知名度。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運動產品生產商,他們在市場經濟環境影響下開始注重尋找店面進行產品銷售,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專賣店”,“專賣店”的出現意味著我國體育產品的銷售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人們可以在固定場所進行產品選購,這為消費者提供了較大便利,促進了體育經濟的持續發展。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銷售的出現,我國的各大體育公司紛紛布局互聯網,開設了屬于自己的“官方旗艦店”,這進一步豐富了體育用品的銷售渠道。
二、供給側改革下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用品尚未實現產銷對口
在供給側改革下,我國的體育經濟發展存在體育用品尚未實現產銷對口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體育市場中的有效供給較少。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產品生產水平的提升,現階段我國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體育產品及其周邊產品,如各類健身器材、體育護膝等,這些產品的出現使得消費者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心儀的產品。但是,我國的體育產品多為“流水線”生產,這種生產方式忽略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就造成了商家產品“滯銷”的現象。其次,體育市場中存在“供需錯位”現象。在商品經濟發展初期,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較慢,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所以在購買體育產品時傾向于物美價廉。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廣大消費者更青睞于中高端產品,而我國的體育產品生產商沒有敏銳地捕捉到人們消費習慣的這一變化,依然以生產低端產品為主,這就造成了“供需錯位”。
(二)尚未形成當代體育經濟體系
尚未形成當代體育經濟體系是供給側改革下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首先,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體育產品供給體系。現階段,我國體育生產商在進行產品生產時相對處于盲目狀態,缺乏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查,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大于求,帶來了大量的商品積壓,不利于體育公司的資金回籠以及產業化發展。其次,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體育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產品銷售量也逐年增加,但是現階段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體育經濟體系,無論是創新產品銷售方式還是政府政策支持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
(三)體育產品市場供給結構不合理
體育產品市場供給結構不合理是供給側改革下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之一。首先,體育市場中的無效供給過量。體育市場中的無效供給過量是指體育產品的產量遠遠大于銷售量,市場沒有實現對體育產品的“消化”?,F階段,雖然以喬丹公司為代表的運動產品生產商營業收入在增加,但是他們都存在大量的商品積壓現象,這就造成了體育市場中的無效供給過量情況。其次,體育產品的創新性不足。目前我國市場上流通的大量體育產品呈現出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即使是不同公司生產的產品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無論是從產品外觀還是功能而言都是如此,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不利于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供給側改革下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方向
(一)開拓體育產品市場,豐富產品種類
針對我國的體育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體育用品尚未實現產銷對口問題,各大體育產品生產商應該積極開拓體育產品市場,豐富產品種類。首先,提升我國體育市場中的有效供給。體育公司在生產體育產品時要強化對消費者調查研究,通過問卷調查、隨機采訪以及網絡調查等方式掌握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進而根據消費者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體育產品,在豐富產品種類的同時提升體育市場中的有效供給。其次,體育產品生產商強化對高端產品的研發?,F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的消費者群體將消費目光投向了耐克、阿迪達斯等高端品牌,我國的體育產品生產商應當根據消費者的這一變化加強對產品科技研發的經濟投入,進而提升產品質量,開拓屬于自己的高端產品市場。
(二)創建大型體育公司,發揮集群效應
創建大型體育公司,發揮集群效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首先,我國要通過強化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等方式逐步完善體育產品供給體系,以此維護體育產品的供給平衡,降低體育公司的經營風險。維護供給平衡是促進市場正常運行的重要前提條件,其不僅有助于體育產品生產商及時捕捉市場變化,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體育產品的庫存,進而維護體育公司的資金安全。其次,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刺激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政府可以通過加大對體育公司的資金支持等方式強化對體育經濟的政策支持,強化對體育公司的基金支持可以在更大范圍上降低企業的資金壓力,進而在產品開發與技術提升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提升體育產品的質量以及科技含量,由此提升國產體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最后,我國的各類體育公司要注重進行規?;洜I,形成集群效應,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體育品牌影響力,提升我國體育公司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三)實現共建共享發展,創新市場供給
實現共建共享發展,創新市場供給是供給側改革下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首先,體育產品生產商要減少體育市場中的無效供給。體育市場中存在的大量無效供給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育公司的資金壓力,不利于體育公司的轉型發展,因此其應當通過減少產品產量、“甩賣”現有庫存產品等方式減少市場中的無效供給,進而緩解自身的資金壓力。其次,注重對體育產品進行新創新。同質化的體育產品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來看,容易造成消費者的審美疲勞,進而減少對產品的購買,這就不利于促進體育公司的長遠發展。所以,體育產品生產商應當在充分掌握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產品創新,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四、結語
供給側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舉,在新時代下,積極進行供給側改革有助于提升產品質量,豐富產品種類,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而促進我國市場經濟良性、健康發展。體育行業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積極變革現有的生產模式,從產品種類、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創新,提升消費者的主觀體驗。雖然現階段我國的體育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并不是無法得到解決的,從長遠來看,體育行業應當開拓體育產品市場,豐富產品種類;創建大型體育公司,發揮集群效應;實現共建共享發展,創新市場供給,以此推動我國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