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含
摘 要:2011年起實行的新課標為廣大歷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對學生的要求也更加多樣化:如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讓學生生理心理雙向健康成長。實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使得學生能夠更卓越地發展。而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在專門的課堂上展現,又可以在其他學科的課堂上進行。由于中學生的課業較多,在日常文化課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率和最切實際的做法,而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本身就是讓學生從歷史文化知識中學習一定的道理。教師可以開展一定的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多個方面健康成長。本文主要探討通過何種方式在歷史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中學 歷史課堂 心理健康教育
1 引言
隨著家長以及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教師在課堂上也開始重視起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工作。歷史課標明確規定:“要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貢獻,逐步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品質?!敝袑W教育倡導學生應當在文化學習中樹立健康健全的人格,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養成全面發展的素質。但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常會發現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考試時出現“心情好才會發揮好,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會?;蛘呖荚嚽熬o張,焦慮,因為擔心成績而出現心悸,進而產生腸道反映”等心理和生理問題。基于這一點,本文嘗試在教學中探究如何通過歷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1]。
2 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以歸屬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在部分學生的印象中,歷史屬于副科。政史地、理化生都是學生不重視的科目,而歷史教師由于任教班級多,帶課量大,難以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這就需要歷史老師通過一定的方式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達到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更好的理解學習,接受教師的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歷史知識新奇有趣的特點,講授歷史知識的同時可以把歷史變成身邊的故事,吸引學生聽講,借用歷史知識中蘊含的道理教育學生,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得更到好的培養。結合歷史教學中五大核心素養的要求,如愛國題材在歷史上有許多的典故,教師可以有針對地截取一段,通過相關的影視作品或運用通俗幽默的語言講述。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聽講,既能講述歷史知識,又能讓學生受到愛國教育,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的方式讓學生真正了解歷史知識,掌握歷史知識的內涵,并且在生活中也能受到教育,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2]。
3 提高學生歸屬感的前提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新課標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素質,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打造探究性的學習模式?;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從學生實際出發,在平時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狀態,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階段,學生的自尊心敏感而脆弱,在此時對待學生應當是多夸獎,少責備,查爾斯·布勞爾說:“一個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聲恥笑或一個呵欠扼殺,可能被一句嘲諷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權威人士皺一下眉便郁郁而終”,多鼓勵學生能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發揮,也有利于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只是一味地聽講,而是敢于發言,敢于提問,敢于對教師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這些都是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的辦法,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常常會發現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程的現象。對于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學生雖然能夠主動完成,但是大多數學生選擇了被動式的完成,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并沒有調動出來,學習的知識體系也就不會牢固,在長時間的放置后就會發生遺忘。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歸屬感。歷史可以分為文化史,國別史等。以當前學生中的兩種類型舉例,有喜歡游戲的學生和喜歡服飾的學生。在現實中,對于依托歷史開發的許多游戲,學生一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于其中的歷史知識不甚了解。此時,歷史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喜歡這些歷史類游戲的學生講解其中的歷史故事,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學習到一定的歷史知識。能夠使學生在下次游戲的時候通過某個人物或者某個情節就能回憶起一定的歷史知識,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的人文歷史發展燦爛多彩。漢服經歷時代的發展,因其華美以及繁復的制作工藝,為現代人所喜愛。教師可以講解其中花紋以及各類圖案的含義,讓學生明白歷史中的東西其實在生活中也能見到,讓學生產生探究的心理,加深學習效果[3]。
教師運用以上的方式抓住學生心理,可以讓學生真正對課堂產生歸屬感,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掌握一定的道理,明白歷史背后的意義。教師此時可以給學生開展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目前較常見的根據心理測試確定人物性格的測試題。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把氣氛調節的輕松一些,如開展一個小游戲: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出一定數量的歷史人物,再根據這些歷史人物的平生事跡總結出他們的性格,指出其中的優點缺點,然后讓學生做一套測試題,確定每個人的性格,讓學生自主選擇想成為的歷史人物。根據所選的人物,每個人都要做出一定的思考:自己的缺點在哪里,自己的優點在哪里,如果穿越到古代,自己能不能比古人做的更好等。教師通過一步步引導,讓學生發現自己性格上的缺點,這樣既不會引發學生的反感,學生也能正視自己的缺陷,通過教師的引導也能及時改正。這樣的好處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夠被自己發現,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更加明確,以此可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4 在學期中考,末考前后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歷史學科本質上依舊是一門應試的科目。測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方法。但是部分學生在考試前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癥狀。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考試前的心理疏導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在成績公布后試卷講解的課堂上對成績優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成績稍差的同學予以鼓勵和支持。必要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單獨心理輔導。課堂是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維持的,教師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工作才會使得心理教育工作更加順利,歷史課堂更加有效率。
5 結語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要想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就必須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既不會讓學生產生反感,也能幫助學生更快的養成良好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周桂珍.在中學歷史課堂巧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闡釋[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04):21-22.
[2] 李艷偉.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讀寫算,2019(28):32.
[3] 郭靜波.淺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02):127-128.
內蒙古民族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