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慧敏
摘? 要:在幼兒園,觀察是老師了解孩子最直接的方式,《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的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清晰地提出了觀察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吨改稀犯鞔_指出:幼教改革最核心的觀念是如何使幼兒本身站到教育舞臺的中心,通過觀察了解孩子,進而理解并支持他們,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與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成為我們教育的出發點。由此可見,我們應從兒童出發,觀察了解他們的需要,分析我的觀察……觀察和傾聽幼兒,支持幼兒的想法,促進他們成長。由此,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觀察;幼兒;深度學習;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7-0067-02
Observe children and walk into children's world
——On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ep learning of large class children in scientific regions
JI Huimin? (Zhangjiagang huayuanbang kindergarten,china)
【Abstract】In kindergartens,observation is the most direct way for teachers to understand children.The outline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the observers,guides and cooperators of children,and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role of observation in children's growth."Guide" more clearly points out: the core concep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 is how to make children stand in the center of the education stage,understand and support children through observation,promote their deep learning and help them grow better,which has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our education.It can be seen that we should start from children,observe their needs and analyze my observations Observe and listen to children,support their ideas and promote their growth.Therefore,I have carried on the active exploration and the research.
【Keywords】Observation;Children;Deep learning;growth
馬古拉奇曾說過:“站在旁邊等一會兒,留出空間仔細地觀察幼兒,這樣你的教學就會有所不同”。科學探索活動離不開對事物或科學現象的觀察,觀察是獲取周圍信息的基本方式,是幼兒獲得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隨著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點,他們對周圍很多的事物的觀察能力明顯提高,積極動腦,喜歡用自己的小手探究事物發展的秘密。在他們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問很多的“為什么”、“怎么是這樣的”……他們在和老師、同伴的交流討論中也能夠發現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現象,那么,在對孩子們的觀察中怎么樣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呢……現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1.多樣教研沙龍活動,觀察中的思維碰撞
幼兒園的教研工作是幼兒園立園之本,更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解讀幼兒的各項能力和素養。我們幼兒園每周都會有教科研沙龍活動,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有以小組課題研究為主的,例如,安全課題研究、生活課題研究、專項教改課題研究、微型課題研究……以年級組為主的教研沙龍,如小班幼兒娃娃家游戲中的三觀察三研討;集體活動中的三觀察三研討……以個人課題為主的課題沙龍研究,如跟進式教研研討、感恩課題研究……每一次的沙龍活動都給我們今后的工作帶來
了方向,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增強了大家用心觀察、積極思考、不斷反思的意識。以集體活動中的三觀察三研討為例,由大班幼兒的集體活動《科學:飛行器》開始,班內孩子們偶然的交流討論中,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對于“紙飛機”十分感興趣,我們充分支持、擴展和利用孩子們這一感興趣的活動,生成了利用幼兒身邊常見的材料,設計制作飛行器的活動,以培植幼兒可貴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于是,我們就制作飛行器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展開了第一次的觀察。孩子們制作飛行器時,學習的還是非常投入和愉快的,他們和同伴的互動交流、記錄表征、自主思考中都表現出對“飛行器”強烈的研究興趣。在操作中,有幼兒說:“這個飛行器真好玩,我還想玩?!薄拔乙彩牵乙彩?,我們做的這個會飛,好神奇?!迸赃叺挠變阂苍谡f?!翱晌疫€想做一些其他的飛行器,越多越好……”就這樣,孩子們在操作中說著、玩著、發現著、制作著、思考著……我們通過觀察與傾聽,發現孩子們對于“會飛”的東西很感興趣,《觀察,走進兒童的世界》一書中提出:觀察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為滿足被觀察兒童的個體需求而設計并組織活動。那么生活中還有哪些會飛的東西呢?它們為什會飛……基于孩子們的需求,我們和孩子展開了一次談話活動:生活中的飛行器。簡單了解了生活中的各種飛行器后,孩子們又想動手來做一做,玩一玩了。因此,我們又再一次滿足他們的需求,和孩子們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豐富“飛行器”環境,為孩子們提供了寬松的學習氛圍與平臺,孩子們再一次的操作中,他們又生發出了很多的問題,如:為什么我的飛行器飛的這么高,你的那么低;我想給我的飛行器取個好聽的名字;除了用這種材料,還可以用哪些材料呢;為什么我的飛不起來……在研討中,其他老師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他們通過觀察,發現材料、場地、教師引導……對孩子們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促進他們深度學習的方向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每次的教研活動不但讓教師們受益匪淺,而且為大家創設了一個群體學習、反思、提高的平臺。這必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們以后對幼兒發展的觀察、解讀和支持,更好的落實課程游戲化精神,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與教師的發展。
2.支持多種方式記錄,設置自發需求天地
《有效早期學習的特點:幫助幼兒成為終身學習者》一書中指出:觀察應從兒童出發,觀察兒童了解他們的需要、他們對什么感興趣以及他們能做什么,還要注意兒童在不同情況下的反映,分析你的觀察,關注兒童取得的成就或需要成人進一步支持的地方。例如,幼兒游戲區域中,孩子們在和材料互動、同伴互動、師幼互動中,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讓他們自由記錄下來,記錄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們自主選擇,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紙、勾線筆、錄音筆、兒童相機……,引導和鼓勵孩子們通過表征、語言錄音記錄等方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疑問。有條件的還可以提供問號墻,支持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將自己的疑問記錄在問號墻上,和同伴一起協商、解決,有困難的可邀請老師和大家一起解決,從而體驗共同解決問題的樂趣,促進他們深度學習,習得更多的本領!
3.關注幼兒記錄的價值,捕捉深度學習的信息
科學區的活動豐富有趣,富有挑戰性,對于喜歡動手動腦的孩子來說十分歡喜。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學習特點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對于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夠自信,有時他要看著你的眼神行動。這就要求教師能為幼兒的記錄活動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我們應多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多鼓勵、肯定、接納幼兒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記錄方式和發現。如我請孩子們帶來了不同的樹樁,在收集樹樁之前,我請孩子們回家和家人商量,商量如何收集樹樁,同時,制作調查表:樹樁的秘密,家園合作,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樹樁的秘密大調查。第二天,孩子們帶著形態各異的樹樁來到幼兒園后,紛紛展開了交流。孩子們看著高矮、粗細、紋路、味道、年輪……不同的樹樁,他們的眼神閃閃發光,語言激動萬分。這時,我及時鼓勵孩子們回憶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有樹樁,樹樁有什么用?年輪有什么秘密,你想怎么保護……使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滿足他們的需求,深入的沿著孩子們的興趣向上延伸發展。并及時在活動區為他們的記錄提供一個大的展板,重在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觀察幼兒,以激發幼兒記錄的主動性,肯定幼兒創造性的記錄方式等。
4.善于觀察幼兒記錄的結果,分享經驗,深化學習
在大班開展的科學活動區中,重在幼兒能動手操作,感知事物的不同變化,對于自己觀察的結果能進行簡單的記錄,也可鼓勵和支持孩子們在一起討論探究,共同分享積極參與科學試驗的快樂。關于記錄活動不能限制孩子的發揮,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不斷看到同伴記錄中的觀點和經驗的價值,在交流中發現記錄的價值等,避免做完記錄后就草草了事,無聊等待??梢砸龑Ш⒆觽兿嗷ソ粨Q材料時看看別人的記錄是否和自己的想象一樣,為自己進行試驗做一個假設。如在同樣材質、大小的瓶中裝上不等量的水,敲擊的聲音會怎樣?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大家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敲擊的力度大、小又有什么變化……然后,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用準確、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記錄,同時要鼓勵每位幼兒都要積極參與,認真傾聽并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捕捉大家成功的方法。那么,孩子們的交流討論,對沒有參與活動的孩子也能調動他們想去操作的愿望,使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交流分享記錄的成果。同時,也將孩子們的交流瞬間、記錄結果……布置到科學活動區,這樣既肯定了他們的學習成果,又引導他們進一步的探究,也為更深入的學習提供了平臺。通過觀察,教師也可根據記錄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兒科學探究的情況,幫助幼兒梳理思路,及時幫助幼兒提升經驗,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記錄興趣,使教師的回應和推動能建立在幼兒當前的經驗水平上。
觀察是幼兒教師的一項專業基本功和重要的專業能力,在一日生活中要實施有目的、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觀察。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的科學教育理念要發生轉變,應該更加關注幼兒主動思考、觀察探索和調查驗證、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幫助幼兒獲得正確的科學經驗,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紅梅.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觀察與支持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1)
[2]蔣演.幼兒科學領域與幼兒游戲的巧妙融合[J].科普童話,2016(08)
[3]林嘉穎.幼兒園大班開展科學區活動的探索[J].福建教育研究(綜合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