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 胡明 劉文娟 王麗紅
【摘要】? ? 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態勢,以自身的絕對優勢不斷沖擊和改變著傳統領域下的各行各業,互聯網+背景下形態學科是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醫學領域的跨界融合,繼而如何在此背景前提下實現與基礎醫學形態教學改革和優化探索,已經引發了國內和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和持續研究。因此文章以下就目前形態學科實驗教學現狀為開篇,結合未來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優勢,繼而探討互聯網+背景下形態學科實驗教學具體應用途徑,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 互聯網+? ? 形態學科? ? 實驗教學? ? 途徑研究
二十一世紀對培養醫學領域人才的標準提出更高的要求,醫學教育也必須順應時代社會發展的洪流,加強學生與時代醫學技術接軌的能力教育。而形態學科實驗教學即是基礎醫學理論教學的深入課程,在培養和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實踐創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醫學形態實驗課程是醫學生們接觸最早的重點醫學基礎類實驗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在通過大體觀察和顯微鏡技術對細微機構變化的探知,進而掌握其正常器官即發生病變時變化的形態學特征。在伴隨互聯網的強勢應用普及下,也帶領著形態學科實驗教學步入了新階段,在如今社會市場對于人才的競爭逐漸激烈,傳統教學形式的弊端開始顯露,致使課程改革和創新刻不容緩。
一、目前形態學科實驗教學現狀
1.1忽略學科之間知識的連貫性
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兩個學科,可以統稱為傳統醫學形態學科,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也將這兩類課程分別設立,在開展教學活動,且都分布于不同學期中,因此導致其學習時間跨度較長,會在長時間的作用下形成知識的脫節,學科之間本身具有密切知識共通的地方也在空間推移下被遺忘,兩門學科之間的知識共通點被學生忽略,以至于直接導致學生在此課程上的教學效率大打折扣,這并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1.2實驗資源浪費明顯
在目前各大醫學高校中,基本每個實驗學科都會配備一個實驗室,這種管理和使用權限都依附于教研室的專管專用,這種每個學科實驗室之間封閉的管理導致眾多實驗資源無法共享,造成眾多實驗設備重復購買的現狀[1]。而且我國各大高校都以每個學年二個學期為教學單位,其中必然有一個實驗室會處于空置狀態,這種實驗的教學模式下使得實驗室資源被白白浪費,也導致實驗室里的儀器以及實驗資源使用率極為低下,等于徹徹底底的浪費了教學資源。
1.3實驗內容相對陳舊古板
就目前各大醫學高校開設的形態學實驗類課程而言,實驗內容只有演示性和驗證性兩類實驗類型為主。其中驗證性實驗內容居多,而技能訓練實驗內容較少,這對于學生們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不利的。而綜合性實驗類型更是少之又少,也可以說幾乎沒有設計性實驗的參與,這對于學生們的科學邏輯思維的養成和創新意識的強化更是不利的[2]。同時,整個實驗教學課程沒有完善性和整體性。例如,在仔細觀察正常組織結構的組織胚胎學、觀察組織病理結構的病理學實驗中,均沒有得到正常結構和異常結構的比較。由此可見,各科實驗教學板塊的獨立不但割裂了教學知識中潛在的聯系,還導致了實驗教學在知識內容上的限制。
1.4師資力量的薄弱
在國家對學生教育方面的大力扶持下,使得學生生源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我國高等教育行業也得到飛速發展,其招生規模和辦學規模上也在顯著提高[3]。而相對來說,教師儲備人數的增長比例卻明顯小于學生增長的比例,實驗教師更是如此。而且長時間以來,形態學實驗課程作為理論課程的輔助學科,沒有獨立且專業師資團隊,這使得實驗教研人員結構組成嚴重不合理,而且其地位也沒有明顯定位,實驗教師隊伍的不穩定,已經嚴重制約了醫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以及創新實踐能力方面的專業培養,這種教學情況和模式在現代形式背景下已經無法匹配市場基于醫學人才的標準。
二、互聯網+背景下形態學科實驗教學優勢
2.1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進行形態學科實驗教學時,每個教師只能帶領幾個小組學生進行實驗,而且要不斷仔細觀察每個學生進行實驗時的操作步驟和結果。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形態學實驗教學,教師可通過網絡技術的控制從顯示屏上直接觀察到學生的實驗步驟和結果,并且在不影響其他學生實驗學習的情況下還可以針對某個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指導,或者將正確的步驟或結果傳送到另一個學生手中,這不但大大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也減輕了教師工作的強度,并且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決實驗教師少的根本問題。
2.2信息多向互動
上述說到傳統教學模式下將對于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分在不同學期,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脫節,但是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這種教學問題可以得到迎刃而解,互聯網上涵蓋了大量的教學知識和資源,供學生參考,學生不必要在針對課本知識進行書籍翻閱[4]。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將知識實時上傳至個人空間,將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語音、截圖等進行有效保存。
在實驗課程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情況隨時傳送至所有學生個體,以此可直接解決了在對單獨學生進行指導時浪費時間的問題。在課程結束后,將實驗結果實時保存至空間內,另外班級的學生就可以在不同時間內利用同一間實驗教室,這對于節約實驗室資源也有顯著效果,且不必擔心因學生多次實驗問題影響之前學生的實驗結果,因為所有學生個體的實驗結果都在互聯網的精確技術下得以完整保存。
2.3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熱情
對于傳統形態學實驗教學模式下,實驗內容的枯燥乏味,使得大多數學生都興致缺缺,而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可以使得學生在現代教學設備的帶領下,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學生在學習和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疑惑,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隨時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學生得到的實驗結果過程有效提高,這也使得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和強化。
三、互聯網+背景下形態學科實驗教學具體應用途徑
3.1在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組織胚胎學教學內容中,具有機構微小、狀態靜止等特點,教師在對于這一內容中的教學存在一定難度,而學生在理解起來時,更具一定困難。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加持下,通過網絡課件的引入,會使得教學內容和實驗過程變得靈活、生動,將教學內容,以具體動態的文本、視頻、動畫等方式向學生傳達,在進行實驗驗證,可得到傳統教學實驗課堂上達不到的效果。
3.2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曾經的教學中,病理學只能通過掛圖、錄像等方法來輔助教學,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具體教學內容以簡要文字的形式,進行排版,運用色彩搭配等方法將栩栩如生的圖像照片和文字進行表述,使得病理學中眾多枯燥乏味,使學生頭痛的抽象內容變得具體化,其教學內容開始向生動形象、易學易記方面靠攏,逐漸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得到良好牽引,進而直接提升了教學效率也改善了教學氛圍,更是在最大程度上節約了教學資源,如此,可做到一箭三雕。
3.3在醫學形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在基礎醫學課程中有許多形態學科需要光學顯微鏡的幫助,例如在組織學、病理學等,其在現代光學顯微鏡觀察下可以看清結構的細微變化。在此類實驗中,微小的結構是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在理論學習對于這些抽象內容的理解就是一大難點,對于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是費時費力[5]。因此通過實驗教學下和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使得學生在看見和理解中深化了其知識的記憶點。但是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因為教學條件和環境的限制,教師只能采用傳統的掛圖、幻燈等教學道具進行助講。這種教學條件下的圖形往往都是生硬晦澀的,與學生觀察下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完全不一致,教學指導性較差,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中也存在一定障礙和困難。而互聯網+技術的引進,學生在色彩視頻中了解和觀察到的圖像,全都是取決于學生在獨立觀察實驗中得到的,這種效果不僅直觀且真實,還有清晰的文字和說明進行詳細的解說,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圖像、文字、聲音融為一體,使學生可直觀的接收到相關信息,進而直接獲取自身需要的觀察結構[6]。另外,在實驗過程中,采用互聯網技術可以使操作更加簡單明了,將切面圖片保存于網絡空間,方面下次使用的便捷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建立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為一體的形態實驗教學,在可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整體知識的學習掌握和綜合運用,有利于有知識交叉學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現代教學中教學效果尚可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們在綜合素養、創新能力等各方面均取得明顯提升。
參? 考? 文? 獻
[1]卞亞斌, 房茂濤, 楊鶴松. "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微觀路徑——基于微笑曲線的分析[J]. 東岳論叢, 2019, 040(008):62-73.
[2]樊曉霞, 高洋, 劉敏. "互聯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微課應用現狀研究[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9.472(16):25-27.
[3]田原. 大學思政課教學模式實驗優選研究——評《高校思政課教育實驗研究:大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思政課》[J]. 中國測試, 2019.45.254(09):168.
[4]李孟華, 賈瑞光. "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現狀——評《"互聯網+"背景下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 中國科技論文, 2020.15(04):130-130.
[5]吳艷. "互聯網+"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評《"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反思與重建》[J]. 高教發展與評估, 2019, 35(02):125.
[6]李憲.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研究——評《"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 財務與會計, 2019.592(16):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