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宇飛
【摘要】? ? 目的:總結基于互聯網的健康宣教對于腦梗死患者的預后影響。方法:在2019年4月到2020年5月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納入腦梗死患者86例。86例患者按照入院的順序劃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常規組應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取基于互聯網的健康宣教。對比依從性和認知功能。結果:實驗組患者的依從率、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基于互聯網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腦梗死患者的整體預后,對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認知功能具備明顯的強化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 ? 互聯網? ? 護理健康宣教? ?腦梗死? ? 依從性? ? 認知功能? ? 實際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terne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9 to may 2020, 8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8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ternet. Complia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iance rat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terne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has a significant strengthening effect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rnet; health educ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ance; cognitive function; actual impact
腦梗死屬于臨床中發生率比較高的病癥,發病速度快并且病情發展速度快,處理不妥時會有一定幾率的致殘、致死率。在神經內科治療腦梗死患者的主要方法是選擇靜脈溶栓,雖然臨床中可以實現對患者病癥的及時控制,但是患者大多數存在吞咽、肢體以及神經功能障礙,常規的護理方式因為缺乏阿主動性與目的性,對于患者的預后康復影響并不明顯[1]。對此,便需要不斷地改進與優化護理方案,借助健康宣教方式可以促使腦梗死患者更好的認知疾病并保持積極主動的康復生活,這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途徑[2]。本文以對比方式探討常規護理和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教育對于腦梗死患者的預后影響。具體研究內容與結果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4月到2020年5月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納入腦梗死患者86例。86例患者按照入院的順序劃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實驗組43例患者,男女患者數量分別為24例、19例,年齡(58.34±3.24)歲,病程(5.67±2.21)年;常規組43例患者,男女患者數量分別為25例、18例,年齡(57.65±4.00)歲,病程(5.08±2.43)年。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當,P〉0.05。
1.2方法
常規組應用常規護理,做好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嚴格根據醫囑做好營養神經等護理。
實驗組采取基于互聯網的健康宣教具體方法如下:
1、護理團隊由護士長和護士長組成。護士長為單組長,在患者住院期間打印互聯網二維碼進行掃描和關注,引導患者(或家屬)在相關主題菜單中獲取相關信息,構建一對一的互聯網互動渠道。
2、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利用24小時開放的互聯網平臺,鼓勵患者及其家屬通過登錄平臺查詢和學習相關信息。護士以一對一的方式提供信息,在接受患者私信內容的同時,總結患者關注的焦點,詳細解釋對患者的誤解,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
3、互聯網平臺健康教育內容。在健康教育期間,總結腦梗死的病因、癥狀、危險因素及治療預后,總結治療后的各種不良事件。針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講解問題,提高腦梗死患者的認識。
基于腦梗死患者存在的負面情緒問題,提供積極的心理健康宣教,借助近期的成功案例,促使患者及其家屬可以保持積極的康復心態。根據患者個體特點,進行營養指導,指導患者高蛋白、低糖、低脂、低鹽飲食,避免辛辣、油膩食物,避免吸煙、飲酒。腦梗死的護理宣教重點特別是對一些臥床嚴重癱瘓的患者,護理可以預防并發癥,加速患肢的康復。對于一些不能翻身的病人,要經常翻身,防止壓瘡。對于年老體弱等痰多的患者,要經常拍拍背部,及時吸痰,可防止肺部感染加重。
對部分排尿困難患者,應及時進行導尿,防止尿路感染,并定期進行膀胱沖洗。對于一些四肢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要注意功能體位的擺放,平時幫助患者活動患肢,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皮膚和黏膜,要防止形成壓瘡,避免病人出現各種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應翻身、拍背,促進排痰。口腔護理,口腔護理,每日用水漱口,避免口腔真菌感染。會陰護理包括導尿管、尿道口清潔,避免尿路感染。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如果患者一旦得了腦梗死,往往患者在抑郁癥發生后,就應該對患者的情緒進行心理疏導。如果患者有心理障礙,也會影響其功能的恢復。對側肢體盡量輸液有利于患肢的康復,腦梗死的護理非常重要。按照患者的身體、年齡等因素提供訓練指導,對于身體較好的患者可以讓其盡可能多的進行鍛煉,但是需要注重安全保護。
對于年齡較高、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可以讓患者在家屬陪同之下進行鍛煉。在健康教育期間有必要時可以采用視頻聊天的方式提供指導,提高教育效果。
1.3觀察指標
對比依從性和認知功能。
依從性基于自制量表進行統計,基于患者的用藥劑量、次數、時間進行對比,結果劃分為完全依從、依從與不依從。認知采用百分制評價,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應用RCT研究原則,研究數據處理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處理過程基于數據類型采用不同檢驗方式,其中對于百分數數據應用x2檢驗,均數應用t值檢驗。在數據處理期間p〈0.05則證明數據差異達標統計學標準。
二、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依從率、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1。
三、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們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腦梗死的發病率顯著增加[3]。由于腦梗死發病迅速,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肌力明顯下降。面對突發性病變,患者容易產生絕望、自卑等負面情緒,治療依從性相對較低,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臨床治療[4]。
研究表明,腦梗死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同時也是致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腦梗死俗語腦梗塞,臨床又叫缺血性腦卒中。它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供應大腦的血管狹窄,甚至到閉塞或者栓塞、脫落、堵塞到血管,導致供應腦細胞的缺血缺氧,甚至腦細胞的死亡。如果是小的動脈栓塞,然后位置不太關鍵,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癥狀。但如果是大的血管堵塞,病人會出現昏迷,會出現偏癱、失語,三偏癥狀。患者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就診,避免病情繼續加重。患者日常生活應該,復查血糖、血脂,監測患者的血壓,及時監測高危因素。及時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臨床常規護理忽視了對患者進行科學全面的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疾病治療為主。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不利于相關治療護理方案的順利開展。患者低依從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滿足臨床需要。費麗萍等[5]研究人員認為,多名學者研究互聯網的院內健康教育云平臺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患關系。但基于網絡的健康教育在腦梗死靜脈溶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尚未見報道,是臨床高度關注的內容。
互聯網的健康教育能夠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促使護士對患者實時提醒和遠程監督,以及及時獲得準確的信息。提高患者對腦梗死的認識和理解并突破了傳統護理的時空局限。臨床中常規護理方式主要是將疾病治療作為重點,忽略了護理服務本身的全面性與科學化,這也是患者依從性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
采用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以讓患者隨時隨地的接受相關教育,可以不斷的豐富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同時也可以改善護患關系,對于護理服務的社會、經濟價值提升作用明顯。基于網絡的健康教育系統由通俗易懂的語言組成,使健康教育更加規范、全面。借助互聯網平臺,將動畫、視頻、圖片等進行整合,使教育更加直觀、生動,讓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都能接受。康復訓練的重點和難點需要通過視頻的方式來掌握,有助于提高康復訓練的效率[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依從率、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本研究證明基于互聯網的健康宣教模式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相關知識宣傳教育效果,促使患者更加準確地掌握正確的生活與疾病控制方法,值得作為臨床中常規用藥干預方案。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優質的護理服務,有效的促進腦梗死患者的整體預后,對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認知功能具備明顯的強化作用,值得推廣。
參? 考? 文? 獻
[1]曲垠夢.基于SWI的靜脈血管分析對靜脈溶栓治療腦梗死預后評價功能的探究[D].2019.
[2]李利娟.家庭模式的延續性護理在老年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012):2133-2135.
[3]李靜艷,孫寧,馬寶英,等.優質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及預后的改善作用[J].河北醫藥,2016,38(12):1898-1900.
[4]鄧志芳、熊勤林、曾美榮.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0,v.24;No.620(32):139-140.
[5]費麗萍,張瑩,韓松.基于移動網絡的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干預效果評價的薈萃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8,23(1):63-68.
[6]于梅,常春佳,楊小瑩,等.基于互聯網微信平臺的脊柱結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8):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