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
【摘要】目的:分析在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后,對其生活質量產生的影響。方法:擇取我院從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診的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對所有患者選擇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分組,每組28例,將常規護理、系統性護理分別運用于對照組、觀察組中,比較兩組護理療效、生活質量評分、護理依從性。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療效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較小(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依從性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對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后,可有效提高治療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系統性護理;反流性食管炎;生活質量;常規護理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屬于一種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因酸、堿反流而造成食管黏膜出現破損情況[1]。在患病后,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反流、燒心,反流主要是指在不存在干嘔、腹肌收縮等前驅癥狀時,胃部內容物直接涌向口腔和咽部;燒心則屬于較典型的表現,通常發生于患者就餐后,胸骨、劍突處會感受到明顯的燒灼感,并且還可能存在腹部壓力升高情況,上述癥狀均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與工作,因此盡早地對患者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疾病對患者機體造成的不適感較強烈,因此在治療期間還需要對患者展開有效護理干預措施,才能提高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及配合度,改善患者癥狀[2-3]。本文就系統性護理干預療效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從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診的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對所有患者選擇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分組,每組28例,將常規護理、系統性護理分別運用于對照組、觀察組中。觀察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2.21±1.29)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1±1.12)年;對照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2.25±1.30)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5±1.1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在對本研究進行詳細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經診斷,患者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
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藥物不存在過敏情況的患者;2存在嚴重認知異常且無法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的患者;3存在其他嚴重臟器器官疾病患者;4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療方式,將常規護理運用于對照組護理中;觀察組則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方式,涉及護理內容如下:(1)健康宣教:由于大部分患者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產生的原因了解度較低,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恐懼及焦慮、緊張的情緒,影響患者治療期間配合度。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針對患者年齡、認知、家庭背景等進行評估,為其選擇更具針對性的疾病健康教育方式,包括為患者及家屬分發宣傳手冊,面對面疾病知識講解等,讓患者能夠提高對反流性食管炎危害、癥狀嚴重程度有全面的認識,增強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還可邀請患者及家屬參與病友交流及專家座談會,通過觀看視頻、病友交流等方式,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度,同時也能減輕患者因疾病產生的心理負擔。(2)飲食干預: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若出現反流情況則會對患者的消化道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要為患者制定合理地飲食方案,包括給予患者容易消化、維生素含量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同時減少較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指導患者養成少食多餐、細嚼慢咽的習慣,告知患者在進餐后保持適量地運動,例如在餐后站立半小時,利于胃腸道蠕動及營養吸收,禁止患者在飲食后立刻躺下休息,同時還不能讓患者進行劇烈運動,例如跑步。(3)心理護理:由于受到疾病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患者會產生較嚴重的負性情緒及擔憂情緒,因此醫護人員需要按照患者的心理狀況,為患者采取更具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方式。增加與患者的溝通次數,讓患者了解醫護人員展開護理工作的主要意義,同時鼓勵患者提出自己治療期間對治療、護理存在的疑問,同時給予患者積極地反饋,從而消除患者負性情緒。若患者產生極為嚴重抑郁情況,則需要對患者進行安撫,同時告知家屬需時刻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家庭的溫暖,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4)用藥指導:在醫護人員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療計劃后,需要提前告知患者服藥主要方式、注意事項及期望達到的效果,同時告知患者正確服藥時間、次數等,切忌私自增減藥物劑量,同時還需告知患者治療后期望達到的效果,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告知家屬在患者服藥期間需關注其病情變化情況,一旦出現危險情況及時地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確保患者治療期間安全性。(5)環境護理:為患者創設更為舒適的護理環境,開窗通風,確保室內空氣流通,并且將溫度、濕度調整至合適的范圍內,告知探視者需盡量保持低聲細語,以免影響患者正常休息。
1.3效果判定
1.3.1比較兩組護理療效,顯效:患者胃腸道反應基本消失,未出現胃痛、燒灼等情況;有效:患者胃腸道反應出現明顯改善,胃痛等情況發生率低;無效:患者胃腸道癥狀未得到好轉或病情更加嚴重。
1.3.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主要涉及8項內容,包括生命活力、感情因素,分數越高則說明生活質量評分越高。
1.3.3比較兩組護理依從性,通過對患者展開健康知識講解、服藥指導等內容,對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護理療效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療效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較小(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護理依從性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依從性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療周期較長,在治療期間患者極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情緒波動情況,對治療工作正常開展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患者病情更加嚴重。目前臨床對患者的治療原則為以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同時避免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在治療期間還需要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才能確保達到最佳治療效果[4]。
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的病情、服藥情況給予高度關注,但是為注意到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導致患者在治療及護理期間的配合度受到嚴重影響,護理效果欠佳。系統性護理干預主要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從患者的心理狀態、飲食喜好、生活習慣、護理環境等方面展開全面的護理,讓患者接受更加具有個性化、科學性的護理干預,從而讓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有效緩解,糾正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能夠按照醫囑進行服藥與治療,確保達到最佳治療效果[5]。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療效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后,可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療療效,利于提高患者病情恢復速度。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較小(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后,能夠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積極改善作用;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依從性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后,能夠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展開健康知識講解,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從而提升患者在治療及護理期間的配合度。
綜上,對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而言,在臨床上對患者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病情恢復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麗萍.護理干預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7):237-238.
[2]黃麗春.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質量負性情緒臨床效果的影響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8):2557-2559.
[3]廖麗珍.系統護理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0):147-148.
[4]楊柳.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留置胃管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4):270-271.
[5]鮑紅波,潘海燕,魯漢鋒.臨床精細化護理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9):1139-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