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尹 馮浩正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關乎學生個人前途命運,而且事關我國社會未來的發展與穩定。全球經濟復蘇在即,為推動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大環境下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以及進一步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最后為促進畢業生更充分就業擇業提供明確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
Research?on?the?employment?situation?and?Strategies?of?college?graduates?under?the?influence?of?economic?globalization
Tan?Jingyin???Feng?Haozheng
Zhanjia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Guangdongzhanjiang??524000
Abstract:The?employment?of?college?graduates?is?not?only?related?to?the?future?of?students,?but?also?related?to?the?future?development?and?stability?of?our?society.?The?global?economic?recovery?is?coming.?In?order?to?promote?the?smooth?employment?of?college?graduates,?we?need?to?correctly?understand?the?overall?employment?situation?of?college?graduates?under?the?general?environment,?and?further?analyze?the?reasons?for?the?employment?difficulties?of?college?graduates.?Finally,?we?need?to?provide?clear?ideas?and?methods?for?promoting?the?full?employment?of?college?graduates.
Keywords:economic?globaliza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graduates;employment?situation
2020年,世界經濟發生了重大變化。針對2020年就業工作,中央經濟會議指出,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這與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是一脈相承的,并緊貼當前就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等現實,是當前抓好就業工作要牢牢把握的方向[1]。因此,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如何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進行研判與分析,以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形勢,端正心態,精準定位,順利就業尤為重要。
一、全球經濟遇冷困境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經濟全球化,使高校畢業生既面臨機遇,又面對挑戰。機會與風險并存,為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針對全球經濟下行影響我國2020年度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景氣程度(CIER指數)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期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擇業提供參考。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結構矛盾加劇
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市場招聘需求高校畢業生數量為1237萬,提交職位申請數量為896萬。2019年第四季度市場招聘需求高校畢業生數量為1627萬,提交職位申請數量為750萬。從環比角度分析,2020年第一季度市場招聘需求高校畢業生數量減少了23.97%,提交職位申請數量則增加了19.47%,CIER指數也呈現出季節性回落,下降0.79。從同比角度分析,2019年第一季度市場招聘需求高校畢業生數量為1486萬,提交職位申請數量為528萬。2020年第一季度市場招聘需求高校畢業生數量減少了249萬,提交職位申請數量增加了368萬,導致CIER指數大幅下降1.44(詳見表1)[2]。
總體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高校畢業生就業環境的宏觀整體、供給和需求均持續受到干擾。因此,為了有效促進就業,緩解因全球經濟危機而加重的供需矛盾,政府積極采取宏觀調控政策,陸續發布近40項就業優惠政策,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3]。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行業兩級分化嚴重
從高校畢業生就業行業的景氣情況分析得出,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行業結構矛盾明顯。2020年第一季度,CIER指數最高行業是最低行業的17.16倍。在就業景氣較好行業中,雖然中介服務行業首居高位,但CIER指數降幅最大;其次,酒店/餐飲行業CIER指數變動最小。受經濟影響高校畢業生在網絡游戲、印刷、交通、電氣、能源和IT服務等行業的就業需求情況比較低迷,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其中,汽車/摩托車行業中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形勢最為嚴峻(詳見表2)[2]。
從未來發展趨勢判斷,在房地產開發、銷售業務、技工、教育、家政服務和保險等職業,在中國引領全球經濟反彈下,呈現出相對較好的就業形勢,職位釋放能力較強,就業市場環境也比較緩和。
而IT管理、硬件開發、公關、IT質量管理、廣告等職業由于全球經濟下行影響,就業前景相對不佳。此外,由于近年財務、律師等職業的高校畢業數量相對較大,市場招聘需求顯現明顯下降,未來幾年就業市場競爭將會較為激烈。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差異明顯
2019年與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域CIER指數均為三線城市依次高于二線、新一線、一線的趨勢。其中,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域CIER指數分別是,三線城市1.83、二線城市1.20、新一線線城市0.92、一線城市0.68,新一線、一線城市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三線、二線城市的就業市場相對寬松。無論從環比還是同比各方面分析,由于市場招聘需求數量大幅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城市的CIER指數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雖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招聘需求高校畢業生數量驟減,但提交職位申請數量仍舊上升;而一線城市的就業需求與供給兩端均比較低迷,且招聘需求高校畢業生數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提交職位申請數量,因此CIER指數出現一定降幅(詳見圖1)[2]。
從畢業生就業地點的變動態勢來看,可以認為,經濟形勢推動高校畢業生流向二、三線城市,一定程度上為二、三線城市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推動城鎮化、工業化進程,進而優化升級產業規模和結構,進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經濟復蘇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經濟全球化影響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忽視,不僅體現在就業市場供需總量矛盾加大,而且體現在行業、職業、地域等方面就業難度上升,大大增加了勞動市場的不穩定性。
二、基于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分析
經濟學家Lewis提出:勞動供給十分充足且源源不斷,即使薪資水平足夠低,低至僅能保證基礎生活標準,勞動力需求也依舊遠低于勞動力的供給[4]。其次,經濟社會中并存著兩種形式的生產部門,一是現代生產手段為主的資本主義工業部門,二是傳統生產手段為主的農業部門[5]。
高校畢業生普遍偏好選擇一線、新一線城市及部分省會城市作為首要就業城市,雖這些城市勞動力市場可提供相對較多大型企業單位職位。但是,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壓力下,勞動力需求小于勞動力的供給,導致就業競爭激烈。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首要選擇是進入現代生產手段為主的資本主義工業部門。比較偏好于新經濟行業就業,如互聯網、娛樂、商業服務、金融業等高薪資、高科技的新經濟行業;并且從側面反映出與此對應專業的畢業生數量比較龐大。另外,傳統生產手段農業部門因為自身的條件所限,一般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較弱,并且傳統部門對學歷要求較低。因此,面對就業嚴峻局勢,高校畢業生需要研判就業形勢與自身優勢,選擇適合個人職業發展的地域和行業。
三、經濟復蘇格局下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2020年面對異常嚴峻的就業形勢,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穩就業保就業[3]。如今,在外部環境危中有機,國內經濟恢復繼續向好的情況下,如何穩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高校畢業就業滿意度,緩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合開拓就業市場
國際環境、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傾向、產業結構調整均影響著勞動力市場發展趨勢,隨著用工方式的改變,勞動力市場將自發調整。所以,面對勞動力市場的局勢變化,要求高校與企業作出相應的調整,實現穩定就業。
首先,高校應充分發揮校園就業市場的主渠道和保障作用,主動聯系企事業單位,開發利用“互聯網+就業”模式;優質高效地向畢業生推送就業信息,保持校園招聘活動的密度和溫度;注重加強對網絡招聘活動的支持和軟硬件條件的保障,積極嘗試建立學校聯盟,共同開發就業市場,不斷完善和豐富信息服務的內涵和手段。其次,企業在人才網站發布招聘信息時,企業資料簡介需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內容含企業基本情況、薪酬待遇、競爭優勢等。此外,面試地址也需盡可能詳細明確。
(二)加強教育,精準幫扶,分類開展就業指導
根據各類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擇業的特點和需求,高校需預判勞動力市場發展趨勢,產業結構、定位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硬技能和軟技能的綜合培養,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把培養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制和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根據不同特點和需求的畢業生,分類分級進行就業指導,既要統籌規劃,又要兼顧重點。
其次,開展雙貧困生就業援助計劃,充分發揮專業教師與輔導員的力量,做好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心理輔導等工作,讓其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建立成功就業的信心。高效還需牢固樹立底線思想,主動防范就業欺詐,高度關注畢業生就業擇業遇到的各方面情況,及時提供有效指導與幫助。充分利用教育資料,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服務國家大局,號召畢業生深入基層和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三)關注市場趨勢,挖掘自身優勢,充分利用資源
普遍高校畢業生均表示難找工作、找工作難。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過于理想化、自身定位不準確等,以及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一般求職的時候,認為到不對口專業的職位難以發揮優勢和不利于后期崗位晉升,所以比較傾向于申請專業對口的職位。但是,刻意強調和追求就業專業對口,也就再次人為地增加了求職的難度,有可能錯失工作機會。并且盲目追求編制,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生源的高校畢業生較多希望選擇穩定、輕松的工作模式,回避有挑戰性的工作崗位,加劇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失衡。
當時代已經開始追逐新的技術和革命時,為了趕上科學信息技術變革的步伐,需要拓寬知識廣度、融會貫通地運用多種學科知識的優秀人才。高校畢業生在就職時選擇與所學專業不符的職位,不代表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因為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有本質區別,學生接受專業培訓,但與此同時也參與通識教育、非專業必修課、選修課等等,構建比較全面的知識體系。此外,在社會實踐中也鍛煉了學生個人綜合能力、自學能力和應變能力。所以,在勞動力市場形勢嚴峻,專業對口的就業方向發展前景比較低的情況下,可以綜合分析學生個人競爭力的核心部分,可以考慮在有限的條件之內,結合實際情況,考慮本人特長、行業前景、發展空間,地域選擇、個人偏好、成就動機等,從而定位發展領域,先就業再擇業。
參考文獻:
[1]2020年中國經濟怎么干?穩就業,政策發力更精準[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490107692726609&wfr=spider&for=pc.
[2]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EB/OL].http://www.cier.org.cn/ShowPaper.asp?ID=293.
[3]2020年就業形勢:這個“穩”字來之不易[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1/27/content_5582821.htm.
[4]莫榮,丁賽爾,王伯慶,等.高校畢業生就業研究:產業轉型升級下的機遇與挑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5]劉社建.中國教育消費經濟研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基金項目:2020年度創新強校工程項目“廣東省獨立學院教育規模預測研究”(CJ20CXQX013)
作者簡介:譚晶尹(1992—??),女,漢族,廣東湛江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湛江科技學院發展規劃處工作,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馮浩正(1994—??),男,漢族,湛江科技學院校長辦公室工作,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