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 李碧蓉 楊雨佳 王樂
摘?要:今年年初各地區高校學生延遲返校,為確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我校開展了以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為主的線上教學,并且從地方高校的線上教學實踐出發,將線上教學積累的經驗及反饋進行分析,探討線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以期為基礎醫學線上教學的開展和改善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線上教學;生理學;教學改革
由于大部分學生延時返校,教與學的授課模式受到一定的限制,這給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為保障高校教學的有效開展,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保障高校的在線教學”“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在線教學方案”[13],三大方針確保“教學”工作的穩步進行。
筆者所在高校為省級普通高等院校,為全面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政策,鼓勵任課教師結合課程特點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生理學教研室全體教師積極參與醫學生理學在線教學,主要圍繞開課前的準備、課程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饋等三個方面進行認真準備和組織。
1?開課前的準備
1.1?學情分析及授課安排
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生理學教研室承擔了本科醫學檢驗技術專業1~4班、護理學專業1~10班的醫學生理學授課任務,學生總人數670人,其中男女比例約為1∶1.7,授課學生以理科生為主,護理學專業有部分文科生,生物學知識基礎薄弱,故上課時授課速度受一定影響,部分重難點章節在教學設計上需深入淺出。由于本學期教學班級多、學生基數大,教學任務較重,為保障教學質量,本課程采取“分章節、分要素”多教師合作授課方式進行教學。
1.2?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
學習通是由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集成在線課程平臺和互動教學平臺于一體的智慧教學平臺[4],使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任課老師可以通過云盤上傳教學資源、發布作業及隨堂測試,并可在平臺內與學生交流互動。不僅如此,系統還會對學生進行學情統計,教師和學生的所有教學活動在平臺上都會保留記錄,方便學生自學、教師督學。超星學習通平臺在本校已經使用數年,本校學生在該平臺均擁有自己的登錄賬號,全校師生對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的操作較為熟悉,使用此平臺將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從線下“轉移”至“線上”,能夠有效地解決“教學形式固定化”的問題,故本教研室主要使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
1.3?數字教學資源的建設
本課程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主要包括電子版教材、慕課視頻、PPT課件、章節測驗、習題集等,其中教學視頻和線上測驗更是重中之重。由于本教研室自行錄制的教學視頻較少,時間又緊,所以教學初期是通過學習通平臺示范教學包,導入外校的相關教學視頻,包含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從而有利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此外,任課老師結合授課學生的專業特點建設課程作業庫,包含不同難度的題目,題型有選擇、填空、問答、病例分析等。隨著教學過程的進行,教師個性化錄屏、新教學資源的開放、學生參與的優秀討論留言等也會進一步優化課程資源的建設。
2?課程教學過程
2.1?利用第三方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
由于本校開展線上教學時,國內絕大多數中小學校以及一些高校已經開展的線上教學,通過網絡上專家和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討論,結合醫學生理學的教學特點,本學期本教研室授課教師均選擇直播教學+學習通教學資源進行線上教學,但直播教學分別嘗試了釘釘、騰訊課堂、學習通等直播平臺[56]。各平臺均有其優缺點:釘釘直播模式下部分PPT展示不全,不利于學生學習,但簡潔的操作模式和一鍵簽到有利于直播的進行和考勤;超星學習通其系統內教學資源豐富,課件+視頻俱全,另外在直播過程中可以發布隨堂測驗,并及時收到學生對問題的反饋,評估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習數據統計則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但由于線上學生基數大,時常有系統崩潰、失靈等現象,這不利于學生專心上課;騰訊課堂直播較為流暢、課件提取比較快捷,學生反映線上教學體驗感極佳,但由于直播課互動過于單一,學生在直播課中參與感較低,可能會出現聽課不認真,學習敷衍的情況。因此,我們將學習通和騰訊課堂教學平臺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彌補了單一平臺線上教學的不足。據統計,醫學生理學線上教學第一天簽到人數達568人,到課率98%,此后的幾周,生理學理論授課一直以超星學習通+騰訊課堂的形式進行。
2.2?利用多種方式開展課前、課后教學活動
由于線上教學,部分教學任務不能有效地傳達,故本課程通過超星學習通及QQ群發布通知、教學資源、教學任務,如授課教師的PPT課件和其他在線課程鏈接等。組織學生進行線上討論,積極開展課前、課后教學活動。同時,學生可在超星學習通上下載課程大綱、教學PPT,進行課前預習工作。此外,通過騰訊課堂的直播回放功能,可讓同學們將此前未掌握的知識點反復學習,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學習時間段,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2.3?學情統計的管理和監督
任課教師可登錄學習通手機端或PC端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視頻任務點觀看進度、簽到次數、章節測試完成情況及成績統計,對于疑難的知識點可在討論區進行答疑。此外騰訊課堂的課堂考勤功能可以防止學生早退、曠課。章節結束后安排隨堂測試以了解學生對于重難點的掌握情況。
3?教學反饋
3.1?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學習狀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我院每周發布線上調研,通過二維碼及問卷的方式收集學生對線上教學的反饋,并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線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研室教師應積極溝通交流,進行討論,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擬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保證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3.2?線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缺乏自律性是線上教學的主要問題,部分學生延時完成或不完成學習任務,需要教師不停地提醒催促,再或者章節測試抄襲、亂寫、敷衍了事;只有一部分學生認真學習,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并參與討論、答疑。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線上教學的開展,學生自我感覺學習態度也有所差異,約62%的學生感覺比以前懶散,學習積極性降低,僅14%的學生認為學習比以前更積極,其余的學生自我感覺沒有明顯改變。
針對上述情況,本教研室嘗試了多種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通過簽到的方式考查學生有無早退、曠課,并根據線上學習情況給予平時成績,建立對應的獎懲制度等,取得一定效果。
其次,學生所學的課程繁多、學習任務重,長時間的線上教學勢必會感到疲勞,不利于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學視頻時長應適宜(8~10min為主),章節測驗和討論應圍繞重點、難點進行,少而精。
此外,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態度不端現象。目前,線上學習主要包括完成教學視頻任務點、章節檢測,參與討論、課堂簽到等,但這些行為都存在著一定的失真現象,比如觀看教學視頻時,可以使用軟件掛機完成,章節測驗也可以交由他人代寫。另外,學習通的位置簽到功能也欠完善,通過使用GPS定位可以進行代簽。針對這些問題,本教研室進行了如下教學調整:(1)雖然線上教學難以控制學生掛機播放教學視頻,但可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設置隨堂檢測,需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后方可繼續播放,這樣可督促學生必須認真觀看視頻。(2)將測試題設置為任務點并限定完成的時間,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則給予平時分,逾期或未完成者取消相應章節的學習積分。(3)針對簽到問題,可以要求學生對每堂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構建思維導圖,并寫在筆記本上,上課時隨機抽查,并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項目。
4?結語
線上教學平臺改變了傳統教學“面對面”的授課形式,突破了時間固定、地點固定的局限性,使授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提高了教學效率[79]。但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較為不便,并且不同高校之間教學水平及資源均有差別,學生素質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照搬線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加強建設線上教學資源,適應“線上”特點,充分結合自身學校學生的需求,使線上教學積極發揮教學育人作用。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加強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的結合,積極探索混合式教學改革[1011]。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
[2]教育部.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EB/OL].
[3]教育部.關于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EB/OL].
[4]劉強,彭娜.基于“超星直播+學習通”的在線教學示范[J].大學化學,2020,35(05):3843.
[5]于磊鑫,徐珊珊,張蕓栗.疫情期間高校線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A].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2020:4.
[6]朱璨,陳代勇,王嫣,李堯鋒,彭芳,周慧,陳天琪,唐文超,史琴,羅坤,羅亞非.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線上遠程教學探索——以生理學課程為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1):35.
[7]路朝陽,張志萍,荊艷艷.高校網絡教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發展[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143145.
[8]米雪.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會展專業線上教學探索與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6):151153.
[9]張莉,劉健,孫波,霍福權,郭媛,陳麗,孟凱,王玉英,陳坷,康玉明,閆劍群.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生理學線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02):221224.
[10]韓勇,郭立榮.混合式教學在“生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0(28):304305.
[11]馬寧.從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看基礎醫學教育“線上教學”的未來[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06):2829.
基金項目:邵陽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8JG38)2019年湖南省高校省級一流課程(298)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2019770)
作者簡介:羅斌,男,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專任教師,主要從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人體生理學教學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繼續教育、神經科學。
*通訊作者: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