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陳波 梁興唐 梁朝麗
摘?要:提出了對于解決小組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偏低的解決方法。通過任務式創建小組,促進小組內部成員的溝通交流,獎懲機制的建立等方面,讓學生能真正地感受到小組學習的好處,能切實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引導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與人合作的快樂,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關鍵詞:小組學習;溝通交流;教學方法
1?小組學習內涵
“小組學習”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詞匯,小組學習一般指學生組成小組相互合作學習,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12]。區別于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在講臺上教學,同學們坐在下面聽課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小組學習式教學中,同學們的思想能有激烈的碰撞,有自己獨立思考,能有效解決課堂上同學們發言不活躍以及參與感不強的問題,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采用小組學習式教學,一方面能有效促進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利于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通過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利于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小組學習暴露的問題
小組學習固然是一種優秀教學方式和策略,但并非沒有弊端[35],其主要弊端如下所述:
2.1?部分學生渾水摸魚,積極性較差
小組學習合作的方式,大多是由5~6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在這樣的合作方式中學生是主體。由于學生是主體,在沒有給組員一個明確分工的情況下,部分學生思想覺悟不夠高,在合作中通過渾水摸魚,剽竊其他同學的成果,以達到完成小組任務的目的。這樣的合作方式,打擊了部分積極主動學習同學的積極性。使得小組學習并不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而變成了學生的負擔。在高校,這樣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往往教師布置了一定量的小組任務,由于有上述積極性不強學生的存在,部分學生只能被迫地接受任務,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學習,不是為了提升自身能力去學習,學習效率低下,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也沒有能達到老師預期,違背了老師提出小組學習的本意,可謂背道而馳。
2.2?背景不同導致觀念差別,性格碰撞
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受到不同思想觀念的影響,在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方面有一定的分歧,產生摩擦是正常的現象,在小組學習合作中,這樣的現象不少見,分歧較大的學生,因為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不可避免地分配到了同一個組,如果在前期的磨合中,不能有效地解決小組成員間的個人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是心理上的折磨,對小組工作來說,一方面阻礙了小組工作的進行,學生針對人際問題,花時間下功夫,學習問題卻沒有解決。不能高效率地進行學習,另一方面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小組成員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浪費大量時間精力,最后卻一無所獲。小組學習中,人際問題不應該成為核心問題,不能舍本逐末。
2.3?師生互動過少,監管不嚴
小組學習的另一個弊端是,學生自己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給予的指導不足,師生之間互動基本為零,師生的相處模式更多的是,老師拋出一個課題,點出一個大方向。后續的工作就由學生自主發揮,學生工作過程中有無問題,方向有沒有偏離原來的方向。教師不會接到反饋,學生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和老師探討。并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同地區的學生本著互助的精神,在網絡上分享自身的學習成果給大眾。在師生交流基本為零、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環境下,有一部分學生投機取巧,在網絡上大肆抄襲。抄襲是對教師教學的不尊重,也是對學生自身發展不利。抄襲不能因師生互動弱而肆意蔓延。
以上是對小組學習過程中常見現象和問題進行列舉,這些問題不僅消耗了教師和學生的精力,同樣消磨著師生的熱情,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不能得到鍛煉和成長,學習效率低下,老師們勞心勞力也沒能看到學生的成長。面對這樣的現象,提出一些可行性高的方法,并付諸實踐,迫在眉睫。面對這樣的問題,如何來解決這樣的弊端呢?
3?小組學習問題解決途徑的探討
3.1?細化任務,責任到人,自行組隊,減少摩擦
對于任務不明晰的現象,針對根源解決,在展開小組學習前,教師先對學生提出任務到人,細化責任的要求,在教師給出課題之后,小組中成員具體負責哪一部分,對責任分配進行羅列,以表格形式,公布在班級中,相當于學生在小組中承擔了相應的責任,責任心驅動學生去做事情,受到大眾的監督。
如在教學中的實例:教師給出“網絡自律”等課題,并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協作研究,在進行小組協作前,教師明確提出,學生有自主選擇合作組員的權利,并且在小組學習中,分工必須明確。在教師提出的小組學習方案實施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自行組隊,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了合適的組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責任到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部分(表1)。
從表1可看出,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事情,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課題。避免了出現任務不清晰,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的現象。由于是自己選擇的組員,減少了出現摩擦,阻礙課題研究進行的情況,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工作效率。
圖1是課題開展中期時,其中一個小組經過大量的資料收集,在舉行交流會后,制作成果展現內容PPT時,針對這個課題,學生各抒己見,整理確立描述課題成果的切入點,在研究過程中,學生經過對本課題初步了解,從網絡上、報刊、書籍等方面,閱讀了網絡自律的相關知識,心中形成對網絡自律認知的一個框架。在后面小組交流探討中,每位學生將自己的見解陳述出來,針對課題相互探討。這不僅是思想的碰撞,還學會了交流溝通的技巧,在小組學習中如何與人合作,通過合作展現出一個符合自己內心預期的成果。
在課題結束后,同學們對于這次課題研究的看法和總結如圖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每個人都對課題研究的內容有深刻的見解,鍛煉了他們看待問題的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對于PPT制作、資料收集、調查問卷的制作等任務,全程由學生主導,提升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基礎的情況下,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個課題。
3.2?運用科技手段,加強師生互動,強化監管過程
我們處于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通過運用科技手段,教師及時給學生小組學習課程提出指導意見,學生也能通過同樣的方式及時反饋學習情況給教師,避免出現師生間互動不強的現象。一個基礎學習平臺搭建是在微信和QQ等新興的聊天工具上,教師師和學生可以共同創建一個群聊,群聊里禁止提及與學習無關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教師對課程的學習進行指導和跟進。旨在方便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在實踐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習群,對于課題研究給出了指導意見。
不僅聊天平臺支師生交流和教師進行指導。通過大學慕課、釘釘、學習通等新興的學習軟件,功能完善,有利于個性化學習平臺搭建。教師在軟件中使用發布課程教學視頻和課程資料等相關功能,方便快捷地分享相關知識。還可以定期地舉行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不僅能得到學生及時的反饋,針對學生的反饋,快速進行下一步學習的引導。在教師和學生間建立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對于小組學習中,溝通指導不及時的現象,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3.3?建立獎懲機制,提高學生熱情
古人云,無利不起早,在學習方面,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適當地對能力突出,學習氛圍好的小組進行獎勵,對于稍稍落后的小組,進行適當懲罰,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關于獎懲機制的建立,應通過學生的認可,讓他們對自己有約束,同時尊重自己制定的規則,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環境,遏制惡性競爭。學生在制定規則時,往往會相互交流探討,針對規則的制定,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促進機制的建立。學生在交流探討中,如何讓別人接受自己輸出的觀點,規則建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當下的學習環境,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無形中又提升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4?結語
通過對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對其進行不同課程上的實踐,從學生層面來看,解決方案更充分地給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自主權和組員選擇權,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地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自主選擇組員,自主制定規則等,都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和責任。在小組學習中,由于各種任務分配和成果展示,學生必須與人合作,促進學生在團隊合作方面的成長。從教師層面看,能及時得到學生反饋,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通過實踐解決小組學習存在的弊端,優化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更多地從學生和教師的實際考慮,小組學習的意義得到了更好的闡釋。
參考文獻:
[1]李文娟,孫壯橋.基于網絡的小組協作學習“八個一”教學模式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11(8):109112.
[2]朱莉蓮,堤明純.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學習的嘗試[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1):1618.
[3]朱莉蓮,松田隆子.教師和學生對醫學教育中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學習的評價—國外醫學院校實現現狀的調查[J].復旦教育論壇,2001(2):2932.
[4]彭紫羚,林采柏.不同小組學習任務之科學通識課程中學生的角色及其變化[J].科學教育,2016(2):3145.
[5]倪莉,張雯.小組學習的教學實踐與探討[J].福建輕紡,2006(11):115117.
項目:本項目受北部灣大學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編號:18JGB006;18JGB002)和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工程一般A類項目(編號2019JGA233)共同資助
作者簡介:王鋒(1988—?),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