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芳
摘? 要:最近幾年,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出人意料的快,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追求了。在這種形勢下,鄉鎮群眾文化工作極具必要意義。然而,新時期的鄉鎮群眾文化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圍繞“鄉鎮群眾文化”工作,針對群眾文化工作創新措施進行分析,希望能為鄉鎮群眾文化建設人員帶來一番參考。
關鍵詞:鄉鎮;群眾文化;創新;思考
引言:群眾文化屬于人類社會普遍現象,新時期群眾文化特點鮮明,普適性及廣泛性等飽受人們關注。如今,群眾文化極具開闊胸懷,且具有開放精神,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著社會價值與社會作用。不得不承認,新時代群眾文化結構發生了一定改變,形式越來越豐富,內容越來越充實,娛樂隊伍有所增加,群眾文化活動朝向多元化態勢發展。
一、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特點
(一)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量上升
人們生活水準跟隨社會經濟的變化而做出一定改變,當人們經濟生活有所保障后,在閑余時間,便嘗試著追求精神方面的內容。現階段,群眾工作時間有所減少,業余時間較為充沛,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總量正呈直線飆升的趨勢。所以,鄉鎮群眾文化應把握時代機遇。如若不創新傳統群眾文化內容及形式,則難以滿足當代群眾關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利于全面發展鄉鎮群眾文化。
(二)群眾文化類型日漸增多
隨著社會機制日漸完善,市場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同時也令人民群眾產生了獨立意識、自主意識。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更傾向于在多種類型的文化中,選擇自己喜聞樂見的內容。在選擇群眾文化內容時,極具獨到的見解與看法。然而,由于人們審美能力不同,欣賞水平則參差不齊,如若文化類型極其單調,則無法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需求。在新時期背景下,科學技術水準不斷發展,人們在網絡及其他渠道,均能接觸一些文化內容。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導致人們對新型文化元素產生了濃厚興趣。
二、創新鄉鎮群眾文化的必要性
實質上,并沒有哪一種文化是歷經長期發展,但卻未有任何改變的。我國文化歷經幾千年發展歷史,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各種類型的文化元素。因此,在新的發展時期,應重視文化創新,這是展開文化活動的關鍵原則。對于一個民族來講,文化創新乃社會及國家發展之靈魂,同時也是興盛國家的動力。創新文化,能為實踐帶來有益指導,促進社會實踐迅猛發展。但是,在文化創新時,一定要符合社會發展情況,這樣才能生成更多優秀成果,進而對社會未來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鄉鎮群眾文化屬于我國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容,為全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強化群眾文化獲得感,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與各省市有關文件精神,急需針對鄉鎮群眾文化進行創新,發揮群眾文化活動展示群眾奮發向上精神狀態的作用 [1]。
三、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的有效對策
(一)提高群眾參與度,增強群眾文化熱情
眾所周知,群眾不僅能創造物質財富,同樣也能為精神財富寶庫“添磚加瓦”。最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群眾在建設文化這一方面,發揮著重大的價值。展開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提高活動水準,保障群眾綜合素養有所進步,這對群眾及社會未來發展,均具有一定意義。因此,應重視創新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凸顯群眾在文化建設及文化創新時的主體地位,把文化活動中的所有積極分子都集聚在一起,令其為創新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提出個人見解以及提供優質服務,激活所有群眾在文化創造及文化創新這一方面的能力。一般來講,政府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時是否能得到群眾認可與擁護,關鍵在于群眾文化內容是否貼近群眾生活,以及是否能滿足群眾個人意愿。因此,在相關部門組織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時,應在策劃以及組織等方面下足功夫,將群眾作為活動落腳點,將提高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作為工作核心目標,組織極具地方特色且易于被人民群眾接受的群眾文化活動,這樣才能充分增強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熱情和能動性,保障每一次群眾文化活動都能順利落實。
比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為了創新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則可舉行以“愛國家·感恩黨·奔小康”為主題的民俗性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鄉鎮地區各個代表隊,身穿當地特色服裝表演《社會主義好》等文藝節目,為香鎮群眾文化活動增光添彩。在設計群眾文化活動時,融入了體育競賽類活動及文藝表演類活動,文藝表演活動內容繁多,且豐富多彩。在結束表演后,各村代表隊參加拔河比賽,活動現場精彩紛呈,掌聲與喝彩聲不斷,群眾反饋效果優良。
(二)展開人才工程,創建人才優勢
在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過程中,應組建一支作風過硬、政治素養夠強、業務夠精湛的人才隊伍,并且要為相關的工作團隊提供扶持政策與基礎設施,這是保障鄉鎮群眾文化產業長足發展的前提[2]。因此,各地方政府部門應積極舉行業務講座及培訓班等活動,定期針對群眾文化相關人員展開培訓,以促使其提高業務素養。與此同時,政府應定期在專業院校或社會中招聘一些懂業務且熱愛文化的專業人才,由這些人才共同完成群眾文化工作。組建朝氣蓬勃且能力夠強的工作團隊,才能確保所有人員都愛崗敬業,在鄉鎮群眾文化組織及創新工作中發光發熱,為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奉獻個人力量,爭取在鄉鎮文化創新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真正服務鄉鎮人民。
(三)注重工作創新,優化群眾文化工作方式
在組織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時,只有明確工作方法,才能收獲理想成果。所以,在針對鄉鎮群眾文化創新過程中,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由于群眾個體性格不同、成長經歷不同、發展背景不同,由不同類型的個體組建成了龐大群體。所以,在實施群眾文化工作之際,一定要結合具體問題,展開個性分析。結合具體情況,調整原有工作方法。具體工作人員,應持續探索群眾文化實際情況,結合現有的群眾文化實際狀況,制定后期工作方案,并滿足群眾文化發展要求。除此之外,在建設以及創新群眾文化之際,要保障群眾文化內容足夠豐富,為不同層次的群眾提供不同內容,這樣即可達到各種年齡、各種性格、各種愛好群眾的實際訴求,讓其在精神方面均得到滿足[3]。
(四)整合文化資源,促進文化創新
各地區有各地區的文化,所以在各地區鄉鎮有關部門進行群眾文化工作時,要注重整合不同的文化資源,形成資源合力,將優質文化資源作為“龍頭”資源,在建設文化過程中,要全面展現政府部門主導作用,并且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加以配合,全方位整合現有資源。政府針對群眾文化工作,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持,不斷吸引各方社會力量加入其中,并增強基層文化建設投入力度,提高地方文化館參與熱情,并且構建縣級及鄉村地區的文化互聯網絡,這樣便可令廣大群眾被有關文化資源吸引,進而參加到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活動之中,齊心協力推動鄉鎮群眾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創新群眾文化,絕非在短時間內便能收獲理想成績,如果要確保鄉鎮群眾文化創新成果能真正惠及人民群眾,更要長期堅持群眾路線與群眾觀點,將人民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以及出發點。結合具體文化情況和歷史傳統,完成文化創新任務。另外,政府部門也應增加群眾參與度,激活群眾文化熱情。通過“人才工程”等項目,整合各地區文化資源,融入新時代文化內涵,為鄉鎮群眾文化注入蓬勃生機,最終促進鄉鎮群眾文化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森林.淺談如何發揮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21(17):1-2.
[2]張偉.探討新形勢下鄉鎮文化站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中國民商,2018(09):278.
[3]王建.淺談新形勢下鄉鎮文化站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報刊薈萃,201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