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貴閃,于 杰,劉靜軒,趙魯南
(1.菏澤市牡丹區21中學,山東 菏澤 274000;2.曲阜師范大學外語部,山東 曲阜 273165;3.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競技健美操屬技能主導類體育項目,運動員難度動作技術是核心競賽要素。本文通過對第十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以下簡稱世錦賽)三人操項目前8 名成套難度動作競爭態勢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競技健美操三人操項目難度動作訓練與編排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第十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三人操項目前8 名成套難度動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CNKI 在線檢索相關文獻,研讀FIG 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錄像分析法通過FIG 官方網站獲取比賽視頻資料,對視頻資料進行觀看、記錄和整理,為本文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1.2.3 數理統計法采用ExceL 2003 數據處理軟件對記錄、整理的數據進行處理。
2.1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成套難度動作得分分析
競技健美操項目中,裁判員對運動員成套所表現出的難度、藝術、完成進行評分,3 項分數總分即為運動員最終得分。為更好地探究難度分、藝術分和完成分與運動員得分的關系,將第十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三人操項目前8名成套難度動作各分數進行Pearson 分析。結果顯示(表1),難度分是與總分相關性最強的分數項,完成分其次。對多人項目而言,因運動員競技能力特征存在差異,在難度分的提升上有一定難度,且多人項目成套風格多以歡快熱情為主,藝術風格比較統一,因此當多人項目難度分呈現出優勢時,制勝的機會就越大。對多人項目運動員而言,操化風格上不需要有過多個人特點,而應更貼合集體操化的風格,在操化編排上也不會像單人項目那樣復雜。難度和完成是多人項目制勝的核心要素,在訓練中應注重身體素質和動作技能的提升,同時統一運動員技術風格和技能發展方向,擴大制勝優勢。

表1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前8 名成套難度動作各項得分Pearson 分析
2.2 世錦賽三人操成套難度動作分值分析
對世錦賽三人操成套難度動作分值統計顯示(表2),0.6、0.7 分值是運動員選擇最多的難度,難度分平均值在0.72 分上下。從前6 組選手難度總分看,三人操項目成套難度動作分值競爭激烈,除位列第二、第三的中國選手難度總分達到3.85 分外,其余選手難度分值相差不大。從常用難度看,A 組選擇反切轉體180°成文森俯撐最多,B 組選擇直角支撐轉體720°最多,C組選擇屈體俯撐、屈分俯撐最多,D 組選擇無支撐依柳辛接垂地最多。但運動員在選取高難度分值動作的同時,也導致失誤率增多現象,如韓國隊失誤一個0.8 分的難度,越南隊失誤1 個0.7 分和1 個0.8 分的難度。分析原因,其與運動員體能不足有重要關聯??梢姡茖W評價健美操專項體能、加強體能訓練凸顯重要性。
2.3 世錦賽三人操成套難度動作組別及分布分析
競技健美操項目共有A 組動力性力量、B 組靜力性力量、C 組跳與躍和D 組平衡與柔韌4 個難度組別,對世錦賽三人操項目成套難度組別統計顯示(表3),整體難度組別上,三人操項目B 組難度的選擇頻率多于其他項目,且各代表隊B 組難度選擇兩極分化現象明顯,能力較強的隊伍多選擇水平支撐、銳角支撐更高分值難度(0.8 分或以上),能力較低的隊伍多選擇直角支撐轉體720 常規難度(0.6 分),D 組難度的選擇頻率明顯下降。表4 顯示,4個難度組別中C 組難度依然是運動員選擇最多的組別,成套開場及結束動作多選用C 組難度;縱向比較看,A 組、B 組難度多出現于成套前段,C 組難度多出現于成套中段,D 組難度多出現于成套后段。三人操項目在難度組別的選擇上呈現出一定的運動員性別差異,3 個人都是男運動員的隊伍更多選擇C組、A 組或C 組的高分值難度,有女運動員的隊伍則更多地選擇D 組或A組難度。

表2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前8 名難度動作分值選擇次數統計

表3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前8 名難度動作分組及順序統計

表4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前8 名難度動作頻率統計 百分比/%
2.4 世錦賽三人操成套難度動作組合選擇
三人操項目難度組合形式比較多樣,除了常見的C +C +A、C +C+C、C +C、C +A 形式外,新興的G +C +A 形式數量有上升趨勢,俄羅斯運動員還增加了A +A 這樣的較為少見的連接形式。三人操項目成套難度連接選擇呈現出極高的集體項目特征,難度連接雖然會產生相應的連接加分,但也對運動員難度的穩定完成提出了嚴重挑戰。因此,三人操項目在難度連接的選擇上應謹慎,要考慮到3 名運動員共同的綜合能力來進行編排,如俄羅斯2 隊運動員為3 名女運動員,連續彈跳能力較弱,因此只選擇了C +A一種連接形式,而中國的兩隊運動員都是男性運動員,連續彈跳能力、上肢能力和核心控制力較強,難度連接形式更為復雜和多樣,俄羅斯1 隊運動員為3名男運動員,選擇在開場編排了A +A的連接形式,且為2個1.0分的難度,具有較高的視覺沖擊力。(表5)
2.5 世錦賽三人操成套難度動作空間轉換
三人操項目的難度空間變化更趨向于個性化發展,如中國的2 個代表隊減少了簡單空間轉換,增加了A-C-A、B-C-B 這樣的復雜空間轉換,表明運動員綜合體能更高,對復雜空間變化的難度動作把控性較強;俄羅斯的2 個組合和匈牙利組合選擇了減少B-C-B 轉換,增加A-C-A 的編排形式,表明這些隊伍的運動員地面空間轉換能力比騰空空間轉換能力更強一些;而其他隊伍則選擇了常規的空間轉換形式。(表6)
總體而言,三人操項目無論在難度分值、難度組別及順序、難度組合還是難度空間轉換上都更多地考慮到運動員的綜合能力,發展趨勢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創新性。新穎難度的選擇對運動員制勝有較高影響,如排名第一的俄羅斯選手選擇了銳角支撐這樣的高分值且其他運動員少有使用的難度動作,完成這類難度動作,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上肢力量和身體控制能力都具有極高的要求;韓國選手和越南選手雖然選擇了較難的、分值較高的難度動作,且在難度連接的選擇上比較多樣,但運動員耐力素質有限,影響了難度完成的穩定性,導致了難度失誤,最終位列第七和第八名,由此也體現出體能訓練對運動員比賽制勝具有重要的影響。

表5 世錦賽三人操成套難度動作組合統計

表6 世錦賽三人操成套難度動作空間轉換使用統計
3.1 世錦賽三人項目難度分值多選擇在0.6~0.8 分,且0.6、0.7 分值是運動員選擇最多的難度,難度分均值在0.72分上下。從難度總分值來看,三人操項目難度分值競爭較為激烈,當運動員選擇分值過高的難度,則會降低完成的穩定性,反而縮小了制勝優勢。
3.2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B 組難度的選擇頻率多于其他項目,能力較強的隊伍多選擇水平支撐、銳角支撐這樣的高分值難度(0.8 分或以上),能力較低的隊伍多選擇直角支撐轉體720 這樣的常規難度(0.6 分);三人操項目D 組難度的選擇頻率明顯下降。
3.3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難度組合形式比較多樣,除了常見的C +C +A、C+C +C、C +C、C +A 形式外,新興的G+C+A形式數量有上升趨勢。
3.4 世錦賽三人操項目的難度空間變化更趨向于個性化發展,三人操項目無論在難度分值、難度組別及順序、難度組合還是難度空間轉換上都更多地考慮到各隊伍運動員的綜合能力,發展趨勢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