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蘭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對護理質量及院感發生率的影響。方法:選取中山市廣濟醫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院感發生率、自我效能感。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 0.05) ,護理后研究組護理質量、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 0.05) ;兩組院感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 。結論:對住院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在控制院感發生率方面還有待深入研究。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護理質量;院感;自我效能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條件發生改變,健康需求也日益增多,逐漸形成以“人”為現代醫療機構服務的核心[1~2]。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是基于此核心,在整體護理理念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型模式。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以人為中心,在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近年來在我國各級醫療機構內的應用逐步增多。本研究主要分析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對護理質量及院感發生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取中山市廣濟醫院外二科2019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44.02±4.68) 歲;住院時間7~12 d,平均住院時間(9.04±1.35)d;手術治療30例,保守治療17例,其他治療3例。研究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7~56歲,平均年齡(43.29±4.57) 歲;住院時間7~13 d,平均住院時間(8.71±1.20)d;手術治療29例,保守治療18例,其他治療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 > 0.05) 。
納入標準:住院時間7 d及以上者;日常交流、理解能力無障礙者;良性病變者;具有一定依從性者。排除標準:意識障礙者;傳染病患者;精神異常者;入院前即確診感染者;免疫功能損害者;合并嚴重開放性損傷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宣教、遵醫囑給予護理措施、密切監測病情等,遵醫囑調整護理方案。
1.2.2 研究組
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1) 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培訓。人性化護理管理理念與模式較為新穎,須通過專業培訓、專題講座等形式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明確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基本內涵、護理內容與要點、現階段開展情況與效果等,提升護理人員人性化護理的服務意識與能力。(2) 人性化護理管理方案制定。參與培訓的護理人員在科室護士長的帶領下組建人性化護理小組,綜合評估患者病理情況、心理情緒、家庭狀況等。通過小組會議明確人性化護理要點,基于文獻資料查閱、頭腦風暴等制定與調整護理方案,包括生理、病理、心理等多元化服務內容[4]。(3) 人性化護理服務開展。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拉近護患距離,明確患者需求。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如適宜的溫濕度、光線強度、室內分貝等,結合患者個體化需求進行調整;在非休息時間段提供適當文娛節目,如播放音樂、電視節目等,轉移患者注意力。加強病室清潔與消毒,依據病室內患者實際病情、人流量等進行消毒方案的調整,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交叉感染的途徑與風險等相關知識,在病室門口提供免洗消毒液,指導日常防護。結合患者病情、檢查指標等評估感染風險,予以預防性護理措施。向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及時反饋病情轉歸情況,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提高依從性。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鼓勵患者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家庭條件困難、疾病負擔較重的患者可向醫生反饋,盡量選擇醫保報銷的藥物與治療方式,必要時可尋求社會幫助,緩解其家庭經濟負擔[5]。出院時給予健康教育,囑患者出院后嚴格遵醫囑用藥,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及運動方案,并就復診時間與要求進行說明;離院后定期通過電話與患者取得聯系,了解居家治療情況,并提供院外護理指導。
1.3 觀察指標
(1)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服務質量調查表評價,內容包括護患溝通、醫護配合、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值0~100分,分值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
(2) 比較兩組院內感染發生情況,包括皮膚感染、呼吸系統感染、消化系統感染、血液感染等。
(3) 比較兩組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評估,共10個項目,各項分值為1~4分,分值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研究組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1。
2.2 兩組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院內感染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 。見表2。
2.3 兩組自我效能感比較
護理前,兩組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 。護理后,研究組自我效能感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3。
3 討論
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核心是“人”,符合“以人為本”醫學理念及“照顧、人道、幫助”的護理本質。目前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在我國的應用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相關制度與規范缺乏系統化、理論化,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考慮醫療機構具體情況與個體化差異[6]。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重視對人的關懷,護理人員與管理者在工作上具備一定完善的專業素養,精神上具備高度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身心投入護理服務中,充分發揮護理服務的優勢[7~8]。本研究分析了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在具體應用中,在人性化護理服務中,具體的服務方案需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擬定,強調患者病情需求、心理情緒狀況、疾病負擔等多方面的管理干預,從而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 0.05) ,護理后研究組護理質量、自我效能感均優于對照組(P < 0.05) ,兩組院感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 。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強調個體化、多元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從心理、家庭、經濟等方面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改善護理效果。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行為決策,易受自身獲取的信息源的影響,醫護重視治療方式、病情轉歸等反饋,提供疾病相關積極的信息源,多方面拓寬信息源,提高自我效能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9]。本研究中組間院內感染發生率比較中未見統計學差異,考慮可能與病例基數較小相關,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對住院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在控制院感發生率方面影響還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馮玉婕,陳麒麟,封秀萍,等.專職護理人員在提升多學科綜合門診診療服務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7):88-90.
[2]糜群,張全月.正念行為訓練聯合胃腸功能干預對食管癌根治術病人術后應對方式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1,19(5):646-648.
[3]李振香,魏萱,封秀萍,等.護士在多學科綜合門診運行中的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20-23.
[4]呂鳳麟,劉占宏.人性化護理在門診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甘肅科技,2020,36(20):124-126.
[5]袁永梅.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在門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8):155-156.
[6]王月,許云清,劉勇,等.45所三級醫院門診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現況[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21,28(3):245-248.
[7]李娟,Rong Xiao,Bei Wu.美國護士在醫院門診中的角色[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6-8.
[8]李葆華.門診:護理學科發展新舞臺[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1-3.
[9]張瑤,鄭梅.基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的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理、臨床癥狀、自我效能、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23):4044-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