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紅
摘 要:醫學院是高素質醫護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醫學院實際教育環節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符合新時期思政教育相關要求。本文通過研究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立足學生視角分析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目前存在的不足,結合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過于看重思政而忽視專業、教學方式有待創新等問題一一的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促使醫學院校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不斷加大創新與改革力度,充分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有效性,并充分實現立德樹人這一重要教育目標。
關鍵詞:學生視角;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
一、前言
在新時代教育領域,課程思政發揮著重要作用。就如習總書記所說,保持隱性教育、顯性教育的高度統一,深度挖掘課程以及教學當中包含的大量思政教育資源,有助于實現全方位、全程、全員育人目標。在醫學院校教育過程中,課程思政屬于隱性教育環節,其可和思政教育保持互相補充與協同發展關系,使醫學院校的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保持更高職業道德素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實用型、技能型醫學人才。為實現相關目標,需要醫學院校立足學生視角,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當前存在的不足,針對性提出建設及創新策略。
二、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也就是專業課教師在為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過程中滲透思政教育以及價值觀教育,促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先進的思想政治理念[1]。醫學院校各項專業課程當中都包含大量德育內容,比如科學精神、道德價值、文化傳承、人文關懷等,在專業教師授課期間將其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同時和專業課程知識相結合實現課程思政建設,能夠促使醫學院校的學生不斷提升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并使學生明確個人角色定位,在學習專業知識期間建立人民健康至上的醫學取向,積極弘揚并保有無私奉獻、救死扶傷、尊重生命等職業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建設領域。醫學院校強化課程思政建設,能夠更高效、科學的培養更多高素質醫護人才。醫學院校在對學生實現顯性思政教育期間,會受多項因素影響無法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理念融入到各項專業課程教學環節,能使學生將專業知識和相關的思想道德觀念融于一體,并有助于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充分滿足新時代教育對思政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不足
1.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
目前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尚處于嘗試階段,課程思政在保障機制、效果評價以及整體設計等建設方面尚未體現出規范性和系統性。當前大多醫學院校都未針對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將思政教育知識與理念滲透到專業課程當中的相關評價機制、考核機制、學時、學分等均缺乏統一的規定。經相關調研,很多學生認為專業課程學習期間未接收到教師傳遞的思政理念,或教育者很少提及思政知識[2]。雖然近年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且相關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而目前大多教師依舊在實際教學環節基于自身教學經驗、知識積累以及責任感,關注在專業教學中偏向專業知識傳遞,而在專業知識中融入思政理念則更多依賴于教師的政治素養以及相關知識面。另外,醫學院校涉及到大量專業課程,專業課教師本身具有較重的教學任務,課時比較緊張,很多專業課教師未將思政教育看作是專業教學任務,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生都比較認可將思政知識融入到專業課程講解環節,對課程思政建設保持著積極態度[3]。而在實際建設環節,卻發現很多醫學生依舊比較關注學習專業知識,對思政知識缺乏學習興趣,即便有部分學生會主動學習思政知識,但大多也是立足找工作或考研需求層面出發,這種思政學習保有一定功利性,無法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思政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還有一些學生對課程思政建設當中的思政知識缺乏正確認識,覺得相關知識和專業課程關聯不強,無法激發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到學習效果。
3.過于偏思政、輕專業
醫學院校實現課程思政建設,其主題依舊是專業課,思政教育滲透的目的是使專業教學保持更高效果。而在課程思政建設期間,部分專業教師不夠關注將思政內容和專業知識相融合,將兩種知識分開來講授,這將使得學生對思政知識學習提不起興趣,同時也無法體現思政教育對專業課程教育的輔助作用。課程思政建設要求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期間,基于學生需求與課程特點適當的引入對醫學教育特色加以體現的思政話題,如醫療改革、醫患關系、衛生政策、醫德醫風等,而如果在教學中以講思政為目的添加思政教育,則使思政內容過于喧賓奪主,無法體現其在專業課程教育中的錦上添花效果。
4.教學方式有待創新
醫學院校目前所開設的大多專業課程在實際教育環節依舊以教師講解為主,即便開設實踐課程,形式也過于單一,大多體現在資料分析、觀看專題視頻等方式上,很少涉及到實地調查活動以及課外實踐活動等。調查中很多學生喜歡線上線下融合以及案例探究等教學模式,需要課程思政建設期間相關教師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新媒體技術加強應用,使現代信息技術和醫學教育深度融合,并使課程教學更具感染力、實效性與針對性[4]。為使專業課程更充分的和思政知識相融合,需要醫學院校基于專業課特點,積極創新教學載體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學生視角下的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及創新策略
1.不斷完善教學體系
醫學院校及相關教育部門需要對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深入考究,強化課程體系化建設。醫學院校在實現課程思政建設期間,需要在政策方面給予一定激勵與支持,并關注從精神、物質兩個層面激勵教師踴躍的投入到課程思政建設當中。另外,醫學院校要注意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專業課程教師的培訓工作,使其充分認識思政教育在學生專業課程知識學習中屬于重要保障,引導教師關注在專業課程教學期間有機的融入德育內容。
2.注重學生“大思政”觀念的培養
醫學院校要創新并強化課程思政建設,還要關注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大思政理念,關注在專業知識學習中延伸滲透相關思政知識。比如教師可在衛生法學專業課程講解期間,注意培養學生強烈的法治意識,促使學生關注在未來職業當中不僅要規范個人行為,還要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醫學專業課還要注重有機的滲透學術誠信、醫德醫風、醫患溝通、人文關懷等醫學相關思政理念,并通過融入思政知識,使教材中相對規范與嚴謹的理論概念以更具人性化、柔性化特點的形式表達出來,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效果。
3.教學重點要體現專業課程
大量實踐證明,將專業技能知識作為思政教育載體,和單純思政教育相比更具感染力、說服力。專業課教師基于學生需求和課程特點適當的引入文化自信、職業道德以及法制意識等相關思政知識,可使學生在學習中更易于接受思政理論知識,并對思政知識有更高學習興趣。不過需要注意,課程思政建設依舊要保持專業知識教學的主體地位,通過思政教育內容的滲透,使學生對專業課知識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思政知識滲透過程中要做到不過度、不牽強、潤物細無聲。
4.積極創新教學模式
醫學院校實現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教育者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多樣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生動、趣味、活躍的課堂氛圍,在教學創新基礎上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可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演講、辯論、微課等教學模式和學生加強互動交流,使課堂活躍起來,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學生更細致、深層次的理解醫學知識。醫學院校實現課程思政建設期間,要積極嘗試與探索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通過視頻、圖像以及音頻等形式將晦澀、抽象的專業及思政理論知識更生動化的呈現出來,使教學更具吸引力、時代感。另外,教育者還可通過微博、微信群、QQ群等和學生們共同探討社會熱點事件,使學生結合時事熱點更深刻的理解專業知識,并將專業知識和相關思政理念相融合,促使學生建立正確、向上的價值觀念,對熱點事件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五、結束語
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要使專業醫護人才具有更高專業技能,掌握更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使其保持端正的道德品行。為有效推動國家醫護事業發展,就要對醫學院校的學生加強德育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并接受德育教育過程中,充分感悟自身肩負的責任與義務,并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培養醫學院校學生勇于擔當、大愛無私的民族精神,在未來成為社會與患者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肖簫,韓麗琴,劉建華,等.淺談醫學院校課程思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474(24):116-116.
[2]顧潤國,劉艷艷.基于資源庫建設的高職醫學院校課程思政體系構建與實踐——以菏澤醫學專科學校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11):75-75.
[3]張梅,南德紅,羅盈怡,等.醫學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實施效果分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264(12):68-68.
[4]張勇,張玲.生命教育:醫學院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J].醫學爭鳴,2019,10(05):29-29.
[5]葉紫,張寧霞,劉嬋娟.生命教育視域下醫學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提升策略[J].醫學爭鳴,2018,009(002):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