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華



【摘要】目的:疏肝健脾法治療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分別給予益肝靈片治療和疏肝健脾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癥狀積分值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脂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實施疏肝健脾法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值,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疏肝健脾法;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療效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以及與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害,根據病情的輕重可分為非酒精性單純性肝脂肪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與之相關的肝硬化、肝細胞癌[1]。此病的治療主要是改善胰島素抵抗、維護抗氧化平衡,降脂藥物是西醫針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常用藥物,但長期服用降低西藥可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且可能加重肝損傷[2]。我國中醫認為此病發病機理為本虛標實,肝脾腎虛為本,濕熱、痰濁、瘀血為標,結合其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可將其歸屬于“痰濁”“濕阻”“脅痛”“積聚”“臌脹”“黃疸”等范疇,運用中藥治療此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3]。本研究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疏肝健脾法治療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分別給予護肝膠囊和疏肝健脾法治療。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0~64歲,平均年齡(45.28±4.56)歲;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29~64歲,平均年齡(46.72±4.25)歲。對兩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同意;2西醫臨床診斷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3中醫辨證為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2嚴重心、腎功能障礙患者;3惡性腫瘤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5精神障礙患者;6入組前兩周內服用影響脂質代謝藥物患者;7依從性差患者。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口服益肝靈片(遼寧天龍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1021961)治療,2粒/次,2次/d,連續服用8周。觀察組接受疏肝健脾法治療,給予患者清脂護肝湯,藥方為荷葉30g,竹葉15g,郁金15g,赤芍15g,茯苓18g,澤蘭10g,白芍各10g,白術20g,云苓20g,草決明20g,焦山楂20g,藿香12g。用水煎服,1劑/d,3次/d,連續服用8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小時,肝功能、血脂指標恢復正常為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血脂指標下降>50%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肝功能、血脂指標下降20%~50%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肝功能、血脂指標下降<20%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主要包括脘腹作脹、口干不欲飲、脅痛等3個項目,每項滿分為3分,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積分值
脘腹作脹、口干不欲飲、脅痛治療前,兩組的臨床癥狀積分值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癥狀積分值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血脂情況治療前,兩組的肝功能、血脂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肝功能、血脂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3。
3討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其與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結直腸腫瘤密切相關[4]。隨著代謝綜合征和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慢性肝臟疾病[5]。此病在病理上主要表現為肝細胞的脂肪變性以及脂肪在肝臟內的蓄積[6]。中醫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位在肝,與脾、胃、腎關系密切,發病原因主要為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7]。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濕熱內蘊、痰濁內結、瘀血阻滯,形成濕、痰、瘀互結,痹阻于肝臟脈絡而成[8]。
清脂護肝湯由荷葉、竹葉、郁金、赤芍、茯苓、澤蘭、白芍、白術、云苓、草決明、焦山楂、藿香等藥材組成,其中白術具有健脾益氣之功效;郁金具有行氣解郁之功效;荷葉、竹葉具有性熱解毒之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9]。將數種藥材并用,共奏疏肝健脾、清熱利濕的功效。從本次研究結果可得知,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癥狀積分值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脂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對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實施疏肝健脾法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值,降低患者血脂水平。
綜上所述,對對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實施疏肝健脾法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曉星,劉延東,楊川.保肝解毒湯保留灌腸聯合水飛薊賓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學報,2020,48(10):47-51.
[2]詹瀟瀟,梁惠卿,唐金模.基于“痰濕”理論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醫治療[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20,30(1):90-92.
[3]楊旻昕,洪慶祥,岑怡.清降保齡液聯合甘草酸二銨腸溶膠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19,41(2):200-204.
[4]王宏志,計春燕,屈銀宗,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8,14(6):154-155.
[5]龔亞華,張銀華,陳建杰,等.健脾理氣化濕方配方顆粒治療脾虛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療效及對FFA,HOMA-IR,APRI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7,23(17):200-204.
[6]徐立,陳良臻,莊桂鳳,等.加味茵陳五苓散治療濕熱蘊結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療效及對腸道菌群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12):127-132.
[7]洪美鳳,涂仁安.疏肝清熱利濕湯治療濕熱內蘊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21):88-90.
[8]萬曉燕.中西醫結合治療濕熱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觀察[J].健康之友,2019,30(11):111-112.
[9]謝曉彤,王笑梅,肖家軍,等.小陷胸湯加味治療濕熱蘊結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5例[J].河南中醫,2020,40(9):133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