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夢佳
摘 要: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而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關鍵作用,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直接聯系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甚至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的趨向和命運。我國一直提倡立德樹人的培養方向,要想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教師首先要做好表率,自身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如何解決現有的高職院校中存在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問題,更好地提升整體教師隊伍的質量,是我們每一個高職教師應該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問題;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也在盡力展開各種卓有成效地工作。注重師德師風的建設,提倡嚴謹自律的態度,已經成為各大高職院校眼中彰顯個人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表現。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也在發生悄無聲息的變化,給人們的思想也帶來沖擊。如何在競技快速發展的形式下,針對高職院校教師在職業道德修養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是每一位高職教師都應當深刻思考的問題。
一、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的責任心較差,奉獻意識淡薄
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特殊性,相較與同等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也稍有欠缺。因此,部分教師面對相對難度不大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工作態度上顯示出比較怠惰的狀況,不能真正細心、耐心、用心地對待學生和教學工作。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這類教師的課堂上過于傳統守舊,不能積極銳意進取,課堂上的教學設計缺乏創新,使得整個授課過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大打折扣,進而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內容也總是千年不變,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這些教師往往對教學敷衍了事,不能從根本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暴露出自身的責任感缺失,奉獻意識淡薄。
(二)部分教師的自律意識有所下降
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對這一階段學生成長過程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引路人”,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素養能力會在教學及與學生的實際相處過程總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這在無形中增加了高職院校教師約束和管理自我行為的責任和壓力。但實際狀況是有的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即使在學校工作期間,有的教師仍舊不能約束好自己的言行舉止,例如有的教師言行談吐間不文明、醉酒上課堂、體罰學生等等,這些都是教師資料遺失下降所導致的嚴重后果。
二、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升的策略
(一)加強思想道德動態教育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思想都會隨著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因此,要促進高職院校教師整體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要對高校教師進行動態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及時針對高職院校建設發展環境的變化和發展,不斷更新、發展、補充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對教師的要求要不僅應該限定在知識、文化的水平和程度上,還要多多細化對思想道德意識的考評,例如要重視教師的行為舉止規范、思想素養等等,將其作為重要的指標和考量項目。另一方面,要充分結合國家出臺的政策要求,踐行關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指導政策和意見,順應高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時代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并重的全新的教學方式,讓高職院校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使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例如對一些思想道德方面表現較好的教師一定要給予物質和精神的經歷,一方面使教師受到鼓勵,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行為,更加意識到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給其他的不夠重視教學過程,對工作較為松懈,輕視教學任務,責任感不強的教師樹立好的榜樣,起到表率作用,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職業思想道德風尚。
(二)完善教師的評估體系
教師自律意識下降,不能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完善的教師評估體系。健全的高職院校教師評估體系能夠監督并引導教師的行為舉止和教學,同時,健全的教師評估體系能夠使教師的績效考核與評優評先更加公平,從而實現教師待遇的相對公平。當前,教師的評價體系主要是和上課數量、評優、評先等方面掛鉤,導致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不重視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而忽視了自身內在的道德修養的提升。為人師表,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率和榜樣作用,因此,教師除了要重視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素養,還要更加重視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健全教師的評價體系,將教師思想道德、師德師風等納入對教師的評價中。相關管理部門不僅要對教師上課的質量進行評價,還要重點關注教師的言行舉止、行為規范、職業素養,對教師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要盡可能地避免暗箱操作,消除掉教師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顧忌。學校在進行人員晉升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和體現教師評價的重要性,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力做到謹于言、慎于行,使得教師更加反映出自身的道德素質與能力。
三、結語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高效教師職業道德的提升是一個關系到全體學生素質甚至整個民族素質的重要課題。基于現有的高職院校中存在的教師職業道德的問題,要大力提升教師自身的自覺性,使之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所要求,依靠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支持,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協同創新和發展。另外,還要不但完善學校的評價機制,進一步提出切實可行的理論作為指導,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推陳出新,用于實踐指導。良好師德的構建離不開充分地實踐環境,在增強教師自身的自律性和自覺性的基礎上,堅持理論建設和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才能共同促進教師的職業師德修養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曉輝.淺談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存在問題以及提升路徑[J].河北交通教育,2020,17(01):5-7.
[2]陳聰.淺析“互聯網+”時代下高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J].才智,2019(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