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體育課堂上,無視紀律、戲弄同學、愛出風頭的學生屢見不鮮,但敢教訓教師的學生我還真是第一次碰到。那天體育課上,當我宣布課堂練習任務時,發現一張熟悉的面孔正跟身旁的同學竊竊私語,并逐漸眉飛色舞,情緒高漲起來。對于他這樣的表現我已習以為常,在我提醒課堂紀律后,其他“同伴”便不再跟他“呼應”,于是他發出了抗議的聲音,惹得學生們哄堂大笑。聽到笑聲,他更是洋洋得意,他就是班里的“劉搗蛋”。
雖然我心中不悅,但只要不影響課堂大局,便沒在意。今天的教學內容是籃球雙手胸前投籃,學生們根據分組按順序依次練習,巡回指導到第二組時,又是那張很熟悉的面孔,投籃后不顧后面的同學,繼續拿起球多投了幾下,只要不影響隊伍練習我倒也覺得無妨。但后來他卻得寸進尺,在所在的小組旁單獨練習,還不時擾亂其他學生。我馬上上前要求他歸隊,沒想到他卻說:“我已經練得很好了,不需要排隊了”,我聽到他這樣任性地辯解后硬是把他拉進了隊伍,或許是我的這種行為激怒了他,頓時讓他眼中充滿怒火,在全班學生面前向我大聲吼道:“誰要你管!”
人生有很多個第一次,我第一次被學生教訓就是在這節課上。從教數年來我從未如此沖動過,我氣憤地揚起了手,真想狠狠教訓一下眼前這個恣意妄為的人。“你打啊,你有本事就打啊!”他挺直了脖子,一邊歇斯底里地向我咆哮,一邊惡狠狠地把手中的籃球砸了出去,當時我的火“噌”地一下就上來了,不過還好理智讓我瞬間冷靜了下來,我將揚起的手放了下來,可是心中的怒火還是不能平息,斗氣地說了一句:“你爸媽是不是不管你?我告訴你,誰要來管你這樣的學生啊!”“你們沒有人能夠理解我!”他大喊,并突然像山洪爆發一樣嗚嗚地哭了起來。此情此景,我感覺自己很難受,不知道該說什么。
下課后我把他叫進了辦公室,先向他主動道了歉:“對不起,老師不應該這么沖動,其實你平時很積極,也很熱心,今天為什么這么惱火?我想知道為什么啊!”聽了我的話,他的情緒逐漸平靜了下來:“老師,我很喜歡體育課,很多同學都有機會幫您的忙,比我跑得慢的都可以輪到,可為什么我卻總是輪不到。”“老師可能忽略了你,但是你再仔細想想,老師經常邀請哪些同學來幫忙呢?”“遵守紀律的。”“是的,體育課上的機會很多,除了收放器材,還可以做發令員、記錄員,也可以做裁判員,更可以在課堂上展現自己,你要得到老師、同學們的關注,擾亂紀律是一種方式,學到本領之后展示自我也是一種方式,你想選哪一種?”“是展示自己”,他回答。隨著坦誠深入的交流,我進一步追問:“好的,希望下次你也能做老師的小助理,還有什么委屈,你可以跟老師說,也許老師能幫到你。”他哽咽著向我道出了他的心聲:“老師您知道嗎?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同學們都有些看不起我,我爸爸也不怎么管我,只要一犯錯,他就狠狠地打我,即使有時根本就不是我的錯,您今天像我爸爸一樣兇。”“老師對之前的態度感到抱歉,你看,我跟你一樣,喜歡體育的人直爽、豪放、思維靈敏、點子新意多、責任心強。今天,你能敞開心扉,老師非常欣慰,改天老師跟你爸爸好好聊一聊,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你肯定能成為老師的小助手、同學們的好伙伴、爸爸的好孩子。”他聽后認真地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
經過這件事后,我詳細地了解了他的家庭狀況。父母的分離之苦,讓他受了不少的苦,他由父親撫養,因為父親忙于工作,對他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照顧,造成他心情抑郁、性格暴躁。他的“搗蛋”行為充分證實了他內心對外界事物的不信任,體會不到安全感,急切期盼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認可。所以在班級里,他帶著自己的“同伴”擾亂課堂、欺負同學、“頂撞”教師,從而達到“展示”自我的目的。
孩子是單純的,只是環境讓他變得復雜了。在后續的課堂上,他和幾位“同伴”也做起了教師的小幫手,負責幫助收放器材、發令、記錄。體育是他的特長,為此我給他量身打造了一套訓練計劃,在校運會上,他獲得了400m跑第三名和800m跑第二名的好成績,成為了班級里的小英雄,班主任與同學們都對他刮目相看。一學年里,他不僅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了光,還代表學校參加信息技術比賽獲得了好的名次,在其他任課教師眼里,他的課堂紀律也越來越好了,考試成績明顯提高了。就這樣,那次不經意的爭吵讓我得到了他的信任,在我的鼓勵下,他重拾了自信;在我的表揚下,他學會了感激;在我的認可中,他學會了自愛。
體育課堂學生“搗蛋”也許只是一時的外顯行為,但背后隱藏的內因需要教師去了解與思考。經過這次事件,不僅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意識到體育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教師對體育課堂中的“搗蛋”學生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解,了解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給予他們積極的引導和幫助,多鼓勵和肯定他們,使他們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