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天
【摘? ? 要】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為解決職業教育教學系統中“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任務要求。當前,職業院校在貫徹、落實“三教”改革任務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難題和現實困境。為了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能力和育人水平,培養適應企業現實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應該著力推動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任務盡早落實落地,著重從教師、教材和教法三個方面入手,系統解決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促成“三教”提質增效,提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職業教育? “三教”改革? 現實困境? 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64
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創新路徑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周密部署,特別是對職業院校“三教”改革具體的發展方向和任務要求進行了科學安排,為新階段職業院校“三教”改革提供了根本的行動遵循。“三教”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社會、行業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職業院校“三教”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方面
近年來,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師資隊伍規模不斷擴大、師資素質水平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隨著職業院校招生人數和招生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規模和師資質量提出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在教師隊伍規模和師資質量方面還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在教師隊伍規模方面,生師比仍然偏低,部分專業點甚至無專任教師,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規模尚未能滿足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在師資質量方面,教師隊伍中大多數專任教師仍以應屆畢業生為主,并未接受過系統的教學訓練,職業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和“雙師型”教師人數仍然偏低,教師在教育教學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基礎仍然比較薄弱。
(二)教材方面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職業教育教材管理體系,職業院校的教材建設速度不斷加快、教材建設質量不斷提升,有效地促進了職業院校專業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1]。然而,隨著新技術、新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
當前職業院校教材形態仍然較為單一,大部分教材仍局限于教科書,其他如微課、視頻、動畫等新形態教材仍然比較匱乏,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給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加強與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利用行業企業的力量,綜合運用“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個性化、模塊化的職業教育教材體系和教學標準已迫在眉睫,教材形態的改革與創新已成大勢所趨。
(三)教法方面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在教育教法方面已經先后引入一大批比較先進的職業教育改革模式,如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模式等,它們對改變教師對傳統職業教育教育教學規律的認知具有非常大的啟發作用,但由于在教學制度設計中缺乏對課堂教學層面的關注,導致這些教學模式無法真正地落實到教學過程中。
一方面,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要扮演著課堂秩序的管控者、知識的傳授者這樣一種角色,學生則扮演著知識的接受者[2]、被動的執行者這樣一種角色;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一線,許多教師仍然堅持以知識本位的傳統教學模式,比較重視學科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脫節。
二、職業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徑探析
為了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應該從“教師、教材、教法”三個方面入手,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教師方面
目前,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仍然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將師資隊伍建設列為各級政府發展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進一步明確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和路線圖,建設一支人員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注重教師師德師風的培育和教化,以師德為先,構建科學合理的職業院校師資培訓路徑和教師專業標準,建立覆蓋從國家到地方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網絡,提升師資隊伍的建設質量。
(二)教材方面
通過高質量的教材建設可以進一步完善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有效幫助教師較為快速地掌握本門課程的工作體系結構。在教材建設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牢牢把握教材內容的德育主線,注重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突出職業教育能力本位的育人思想;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教材的頂層設計規劃,協同各方面力量參與,充分利用行業、企業、政府等部門的力量,綜合運用“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個性化、模塊化的職業教育教材體系和教學標準,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教教材體系。
(三)教法方面
傳統的以“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職業院校在推動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重塑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根據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重新定位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更加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促使學生由被動“學”向主動“學”轉變。
另外,職業院校要積極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模式創新,改變傳統的以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更加突出能力本位的課堂教學模式地位,基于工作任務過程,讓學生在實踐情境中不斷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社會用工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梁克東,王亞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評價改革創新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8):28-34,41.
[2]鄒新宇.翻轉課堂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下旬),2018(2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