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明切塊拼接法的具體做法,以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春》教學為例,闡述切塊拼接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對教學進行總結,認為這樣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表現欲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讓學生的學習興奮情緒得以持續,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切塊拼接法 初中語文 《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3-0084-03
切塊拼接法的具體的做法是:將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分成N人組合而成的M個小組,把一篇課文的學習任務切割成F塊,每個小組成員分到一個學習塊,每個小組成員對學習塊內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預習。在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環節中,由不同小組中分到同一學習塊任務的學生組成臨時“專家組”,共同討論研究完成學習塊任務。最后臨時“專家組”的學生分散回到自己原來的小組,按照組內的匯報順序將自己在臨時“專家組”所學到的學習塊任務內容敘述給其他的組員。切塊拼接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提升學生的非智力品質,得到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它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比較關注的教學策略之一,也有許多教師把它成功地應用到各學科的教學中。
為了把它廣泛地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將班級授課法與切塊拼接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實踐探索。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春》這篇寫景抒情散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其中,繪春部分可分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個并列的小部分,適合運用切塊拼接法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一、運用切塊拼接法教學《春》實錄
(一)課前準備
教師首先給每名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預習課文、給生字注音、朗誦課文、羅列出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相關教輔資料,如《課堂直播》《新教材完全解讀》等,以便解決在預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隨后,教師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把學生分為八個小組,讓同一個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確定組名并對每名組員進行編號,組長明確每一名組員的職責。
接著,教師把學習任務切割成五個小塊,根據課文知識點和考點、學生預習時羅列的問題,設計學習塊任務的內容,并把學習塊任務分給組員再次學習。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讓大家猜一個字謎。等得三日人方歸,二人有緣終相會。(打一個季節名)
生:春天。
師:同學們很聰明!是的,這個謎底就是“春天”。“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季節,無數文人墨客都為春天的美而傾倒,他們吟唱了無數篇優美的春之詩文。今天,就讓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走進他的寫景抒情散文《春》。
師: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我們在享受春之詩情畫意的同時,探求朱自清先生是如何用他的妙筆為我們描繪美麗的春景吧。
(三)檢查預習
1.字音辨讀;
2.字形辨識;
3.詞語解釋;
4.作者簡介。
(四)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的要求:朗讀的語速是緩慢的,朗讀的語氣是輕柔的,朗讀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悅和希望的;
2.聽讀課文:聽錄音,注意聽朗讀的語氣、語速、語調、重音、停頓,認真體會文中的詩情畫意;
3.多角度朗讀課文:男女生個人朗讀,男女生集體朗讀,個人接力朗讀,全班齊讀,力求熟讀成誦。
(五)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以求把握內容、厘清思路。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春天來到人間美麗動人、欣欣向榮的景象)
2.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怎樣劃分?
[課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盼春。描寫作者對春天的盼望和喜悅的心情。第二部分(2~7),繪春。細致描繪春天美麗動人的圖畫。第三部分(8~10),頌春。運用三個比喻贊美春天,寫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點]
3.課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之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具體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五幅圖畫,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激勵人們抓緊美好的春光勤奮工作,建設美好的家園)
(六)精段賞析——“專家組”合作學習
分得學習塊任務相同的各小組組員組成臨時“專家組”共同研究賞析精彩段落,完成學習任務。
1.學習塊任務一:賞析“春草圖”
(1)第3段從什么角度描寫春草?
(2)品析“鉆”字的表達效果,“偷偷地”是什么意思?
(3)體會“嫩嫩的”“綠綠的”和“嫩的”“綠的”有什么不同?
(4)體會“一大片一大片”給人的感覺。
(5)作者寫人們在草地上游玩活動,這和春草有什么關系?
明確:(1)第1句是從“點”上描繪;第2句是從“面”上描繪;第3句從側面寫春草帶給人的興奮;第4句是從觸覺的角度表現春草的可愛。(2)“鉆”寫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現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的、不知不覺的意思。(3)“嫩嫩的”“綠綠的”運用疊詞,表現了春草清新可愛的特點。(4)感受到春草旺盛的長勢和勃勃的生機。(5)側面寫出春草帶給人們的興奮和幸福。
2.學習塊任務二:賞析“春花圖”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春花的?
(2)賞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的表達效果。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順序能否顛倒?
(4)作者如何寫“樹上”的花?
(5)“鬧”改為“飛”好不好?為什么?
(6)寫蜜蜂和蝴蝶有何作用?
(7)“遍地”和“雜樣兒”從什么角度寫野花?
(8)“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的”有何妙處?
明確:(1)作者是按“樹上”“花下”“遍地”從高到低描寫春花的。(2)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百花爭春、百花爭艷的美麗情景。(3)不能顛倒。因為與上文對應。(4)先寫花朵多、花色艷,再寫花味甜,引人遐想,令人心醉。(5)不好。因為“鬧”寫出嗡嗡聲響的情態和喧鬧沸騰的景象;用“飛”字,就不能表現嗡嗡的聲響和喧鬧的景象。(6)寫蜜蜂和蝴蝶是側面表現花多、花艷、花甜。(7)“遍地”寫出野花多,“雜樣兒”寫出野花種類豐富。(8)運用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描繪在陽光下、在微風中野花閃閃爍爍、搖搖擺擺、逗人喜歡的樣子。
3.學習塊任務三:賞析“春風圖”
(1)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寫春風的?
(2)引用詩句寫春風有何作用?
(3)“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句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
(4)作者如何寫出春風的味道?
明確:(1)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來寫春風。(2)寫出了春風的溫暖、柔和。(3)給人母親般的溫暖和柔情。(4)作者用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道和花朵的香味來寫出春天的味道。
4.學習塊任務四:賞析“春雨圖”
(1)品析“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的表達效果。
(2)說出“斜”“織”“全”“籠”所表達的意思。
(3)“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表達什么意思?
(4)為什么不把“傍晚時分”這一句放到段落最后?
(5)體會“靜默”二字所表現的境界。
明確:(1)“牛毛”的特點是細密,“花針”的特點是閃亮,“細絲”的特點是輕柔。這三個比喻表現了春雨細密、閃亮、輕柔的特點。(2)“斜”字寫出了春風的輕柔,“織”字照應了“像細絲”,“全”寫出范圍的廣大,“籠”寫出了“薄煙”的狀態。(3)展現雨后樹葉、小草色彩鮮艷。(4)因為傍晚的“黃暈”是描寫顏色,與上文的“綠”“青”連接。(5)用擬人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春雨中“草屋”的靜態美。
5.學習塊任務五:賞析“迎春圖”
(1)“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少少”表達什么意思?
(2)“也趕趟兒似的”中的“也”有何用意?“趕趟兒”是什么意思?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換成“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好不好?
(4)“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義?
明確:(1)“城里鄉下”表示范圍廣,“家家戶戶”表示人數多,“老老少少”表示年齡跨度大。(2)“也”字體現此處照應前文之意,此處的“趕趟兒”是寫人在爭春。(3)前面一句運用疊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以美感,后一句讀起來比較平淡。(4)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光,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天完成。意思是說做事要早謀劃、早打算。人的一生最美的是青少年時代,青少年應立志謀劃未來,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將來才能實現理想,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七)小組匯報
臨時“專家組”成員完成學習塊任務后回到原來的小組,向其他組員闡述自己所學到的內容。臨時“專家組”成員講解闡述的時候,其他的組員認真傾聽做好筆記,有問題可以隨時向“專家組”成員提問,“專家組”成員有責任、有義務耐心地答疑解惑。教師在各小組之間巡邏,及時發現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因勢利導,解決問題,維護課堂秩序。
(八)測試獎勵
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主要是通過測試展現出來的。教師或學生根據五塊知識點內容出測試題,測試卡或測試卷的批改可以是小組互批,也可以由教師評判。教師根據各小組的課堂表現、互評結果以及各小組測試成績,對成績前三名的小組頒發獎勵。
(九)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走進了美麗的春天,老師又把學習《春》這篇課文的任務像切蛋糕一樣分給大家,逐個擊破。《春》之蛋糕,味道美不美呀?
生:很美,美極了!
師:作者為什么將春天描寫得如此美麗呢?首先是作者熱愛生活,關注自然,其次細致觀察生活,有感而發,運用恰當或美麗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出來。
師:同學們,熱情、勤奮、追求、創造是我們青少年應有的標簽,我們要熱愛、珍惜人生的美好春天,鼓足干勁,力爭上進,千萬不要“雄心萬丈,躺在床上”。
二、課后總結——切塊拼接法的意義
這節課主要運用切塊拼接法進行教學,因為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所以整節課教學過程自然流暢。這種“兵教兵、兵問兵、兵答兵、兵練兵”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模式,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果良好。筆者認為切塊拼接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每名學生只有完成好自己的學習塊任務,才能在臨時“專家組”里解說自己的理解或觀點,所以幾乎每名學生在課前都自覺主動地預習課文、認真思考,主動建構認知,完成自己的學習塊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建立。
臨時“專家組”成員為了在回到原小組后把自己的塊任務內容清楚明白且生動地解說、傳授給本組的同學,在“專家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討論熱烈,“專家”們認真做筆記,生怕遺漏某個知識點,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學習專注力得到培養。
(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因為每名學生都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點解說、傳授給本組的同學,所以每名學生在課堂上都要表現自己:表現自己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表現自己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表現自己的語文思維能力,表現自己的解說能力,展現自己掌握學習塊任務的狀況,等等,以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可和重視,甚至是贊賞。
(三)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臨時“專家組”共同研究賞析精彩段落環節,有的學生賞析能力強,有的學生賞析能力弱,能力強的學生耐心地給能力弱的學生解釋知識建構的來龍去脈,能力弱的學生虛心傾聽,崇敬強者,這種“以強補弱、以弱服強”的模式一旦形成,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合作技能就會得到發展,同時逐步培養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認識和學習他人的能力。
(四)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專家組”學習環節,每名學生都用心討論、專心學習,努力完成學習塊任務,以便更好地向本組同學匯報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讓本組同學更好地掌握知識,以便在測試中讓本組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小組匯報”學習環節,每名學生都認真傾聽本組同學的匯報,以便在測試中讓本組取得好成績。
(五)讓學生的興奮情緒能夠持續
“專家組”學習和“小組匯報”環節,不同于以往的傳統課堂形式,它新穎的組合形式,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的學習狀態。強烈的責任感使學生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討論每一個細節問題,課堂氣氛活躍,生生互動的興奮狀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
切塊拼接法作為一種得到各國教師青睞的教學策略,是有著深厚而寬廣的理論基礎支撐的。認知精制理論認為“在合作活動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給他人做詳細解釋工作的學生”,切塊拼接法中的“專家組”“小組匯報”環節正好契合這一個理論要點。發展理論認為“教學創造的最近發展區不僅體現在教師的教學之中,同樣也體現在與較強同伴的合作之中”,在切塊拼接法中的“專家組”學習討論環節,能力強的學生起到“類似教師的社會性榜樣和指導作用,而且更容易創設有利于認知成長的‘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能力強的學生把能力弱的學生引領進“最近發展區”,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凝聚力理論認為“小組建設、小組評議及任務的專門化,不但可以使小組成員協調工作,而且還使全班作為一個整體發揮功能”。在切塊拼接法中,學生的學習任務通過切塊分配,讓學生的學習任務專門化,以便學生對知識點研究更深入、更透徹。在“小組匯報”環節中,小組成員協調工作,小組整體功能得到發揮,從而使得全班的整體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動機理論認為“小組成員之間的‘休戚相關‘榮辱與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是動機激發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學工學理論認為“獎勵結構是合作教學賴以提高學業成績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在切塊拼接法中設計“測試獎勵”環節,能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完成任務、提高成績的欲望。群體動力理論認為“群體合作分組結構應該成為課堂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這種結構才能起到促進學生群體積極相互作用的效用,改善課堂的整體效益”。切塊拼接法中的“專家組”“小組匯報”環節就是促進學生之間積極相互作用,從而改善課堂的整體效益的有效途徑。
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豐厚自己的教學理論,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簡介】莫丁蓉(1968— ),女,壯族,廣西環江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