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已經走過了很多年,今天來談如何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基本上可以概括為“12345”。
第一,厘清一個概念。區域品牌由“區域”和“品牌”兩部分構成,“區域”是指一定的地理范圍,可以是指該地理范圍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是指該地理范圍的產業。“品牌”是指具有一定物質載體的商標。如果品牌的物質載體是產品,那區域品牌針對的就是產業區域品牌;如果品牌的物質載體是地理位置,那區域品牌針對的就是地區區域品牌,如國家品牌、城市品牌等。農產品區域品牌是產業區域品牌在農業上的體現,所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應該要圍繞產業來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公用性”決定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過程中必須有政府參與。
目前,我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方式有三類:全品類、單品類和全域形象打造。從市場效果來看,全品類由于政府傾全力而為之,宣傳力度大,媒體曝光率比較高,在知名度提升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指向不明確,消費者無法認知與選購具體品牌產品,市場效果不怎么明顯;另外,全品類品牌管理的復雜性,一般需要政府委托一個公司進行管理、認證等,在品牌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存在較大隱患。單品類,由于指向明確,方便消費者的產品選購與品牌認知,市場形象提升快、促進市場銷售效果好。
我們現在提出來一個比較好的模式,那就是,以政府打造全域品牌形象為引領,根據地區特色,發展多種單品類品牌。該模式,不僅可以綜合發揮全品類與單品類兩種模式各自的優勢、避免這兩種模式的各自缺點,同時可以用于單品類品牌難以打造的經濟不太發達地區。該模式可以把政府從管理全品類公司的風險與隱患中解脫出來,潛心研究能夠代表全域品牌形象的建設方向,明確“品牌精髓”和“核心品牌承諾”,引導區域內的所有企業、農戶、經營者以及外部營銷伙伴,共同建設好區域品牌。比如說,甘肅叫“厚道甘肅,地道甘味”,那就以東西貨真價實這個點來打造一系列的單品類品牌。像“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就是以綠色和生態打造一系列單品類區域品牌。
第二,抓住兩個基礎。一是區域資源,二是產業資源。區域資源很多。產業資源是指產業的規劃、產業的特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明確三個方向。區域品牌應該圍繞以下3個方向進行發展、創設。(1)產地特性:法國波爾多紅酒(緯度44°)、南北方水稻。(2)農耕文化:中國茶葉與立頓茶,7萬家中國茶企拼不過一個不產茶的立頓的時代成為過去式的原因。(3)工藝傳承:金華火腿、云南火腿、西班牙火腿。
第四,協調四者關系。原來講區域公用品牌三個建設主體:企業、政府、行業協會。但產品肯定是賣給消費者的,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把產品拿到市場上讓消費者提意見,就像很多搞大賽,到網上讓大家點評等等,實際上就是讓消費者給你提意見。協調好四者之間的關系,就能夠促進區域品牌的協同共創。
第五,把握五個創新。一是技術創新,二是產品創新,三是包裝創新,四是文化創新,五是營銷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