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琳
摘要:目前在基層醫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社區進行中醫綜合治療干預方案的應用也開始日漸普遍起來,尤其是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來說,具體治療的效果和成效相對較為可觀,帶來的影響也較為積極,有助于促進患者關節活動功能等方面情況的改善和優化。針對這一特點,為了讓有關方法在臨床基層得到一個更加普遍、普及的臨床應用,還需要充分認識相關干預治療方法的具體特點,契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干預方法加以應用,取得更加滿意治療效果。
關鍵詞:中醫綜合干預;社區基層;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應用;作用;
【中圖分類號】R2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009-01
引言: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生率相對較高,而且常見于中老年群體,在過度勞累等原因作用之下,也會導致這一問題的發生,近年來這一類疾病呈現著低齡化發展。為了更好的進行針對性治療,還需要對其病理機制充分認識,進一步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有效的治療。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對于這一疾病的認知與現代醫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還需要從中醫的角度,認識其疾病特征,契合相關治療方法的特征,有效的進行干預,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一、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知
在中醫領域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一病名,根據相關的疾病特征,該類疾病主要屬于“腰腿痛”和“痹癥”的范疇,主要是與腎氣虧虛等原因呈現著高度關聯性,加之外感風寒濕邪、過度勞累等原因,就導致相關問題的產生[1]。在內因方面,這一疾病產生還是與腎氣虧虛高度關聯,中醫角度來看腰為腎府,脾腎虧虛的情況下,就更加容易導致這一問題產生,尤其常見于年老虛弱的群體,身體衰老之后產生這一問題的風險明顯提高。除了內因影響之外,還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比如風寒濕寫侵襲,導致其經絡血脈受到影響,出現氣滯血瘀等問題,同時用力不當、過度勞累、跌打損傷,也會誘發該類疾病,導致其相關問題出現,甚至容易出現下肢癱瘓等問題。由此可見,該類疾病所帶來的影響較為惡劣,因此還需要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基層醫療中,加強中醫綜合干預方法的應用,能夠取得更加滿意的臨床干預效果,對患者影響更加積極,需要對相關干預方法充分認識。
二、社區中醫綜合干預方案的應用
(一)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是社區基層常用的一種方法,其效果相對較好,而且操作簡單方便,能夠較好的改善患者關節活動障礙以及疼痛方面的問題,主要是通過疏風散寒、疏導經絡的方法,進一步改善現有的健康情況[2]。這一方法普遍患者接受程度較高,也是目前基層醫療主要的方法之一,取得的治療成效較好一些,可以通過溫針灸、電針灸、艾灸等方法協同進行治療,從而起到一個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而且通過針灸對于穴位的刺激,也可以改善局部神經代謝等方面的情況,以促使疼痛問題的改善,能夠取得更加滿意的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質量、關節活動度的提高。這一方法進行治療時,可以根據患者實際的證候情況進行選穴的調整,對于中央型并且伴有雙下肢麻木、疼痛的患者,可以選擇患側腧穴,并以大腸俞、關元俞、環跳穴、陽陵穴為主要穴位,并選擇承山、昆侖、委中、丘墟及懸鐘為主的太陽經、足少陽經穴位,使用1.5寸的毫針針刺。針刺的過程中,一般都是進針得氣之后輕微的提插,以局部伴有灼燒感、觸電感為適宜,每次30min,總計行針三次,每日治療一次。持續治療五天之后,休息兩天,再持續進行治療。
(二)推拿、牽引治療
與針灸治療相比,推拿、牽引治療對于患者來說接受程度更高,也是目前基層醫療之中,中醫治療方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其臨床應用較為普遍,聯合應用的效果較好[3]。推拿主要是利用各種手法,進一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環等方面情況,松解周圍肌肉,利用揉捏、提擦等方法,以改善局部肌肉和關節血運、神經等方面問題。患者先選擇俯臥位,操作者右手掌部按揉其下腰部,然后左手緩慢扳動其右側肩部,向上提拉,并用左手按壓突出部位,并左右時候調換繼續推拿治療。之后使用掌背,利用滾法推拿腰部兩側的肌肉,并利用拇指按揉、按壓膀胱經。這樣的方法可以較好的改善現有的血運問題,以此改善經絡氣滯血瘀,從而改善疼痛等問題,與牽引治療、針灸治療聯合使用,能夠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
牽引治療方面,主要是利用這一治療方法,將腰椎間隙拉大,讓其間隙之間形成負壓,與韌帶本身壓力結合,可以改善髓核突出的問題,降低椎管壓力,改善神經壓迫的問題。這一方法應用之后,能夠進一步緩解肌肉疼痛,促進骨骼、肌肉的生理曲線的恢復,放松其肌肉。在牽引治療的過程中,主要是選擇多功能牽引治療儀,然后對其進行腰椎牽引,患者選擇仰臥位躺在牽引床上,固定胸部和骨盆,進行對抗牽引,其牽引力量為體質量25%到50%左右,每次30min,每日一次。
(三)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可以范圍內服、外用兩種,內服可以減輕炎癥方面的進展,同時促進神經纖維方面的改善,緩解疼痛問題,外用則可以進行局部的貼敷,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4]。藥物治療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活血、驅寒的藥物,針對內因比如陰虛、陽虛,選擇適宜性的藥物干預方法,提升臨床干預成效,改善神經代謝。
三、結束語
如上所述,目前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社區中醫綜合干預方案具體包括了針灸、推拿、牽引以及中藥治療,協同應用之后,取得的干預效果能夠更加滿意,對患者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 任萬松. 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20, 018(008):193-195.
[2] 王來存. 針灸、藥療與中醫骨傷按摩手法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 養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36):269-269.
[3] 焦鋒, 唐望, 黃荷,等. 消腫定痛合劑治療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90例臨床觀察及對腫瘤壞死因子-α,α-顆粒膜糖蛋白,白細胞-1β,MMP-3的干預作用[J]. 遼寧中醫雜志, 2020, v.47;No.513(02):123-126.
[4] 梁棟, 柏立群. 柏立群益氣活血通絡法治療氣虛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證經驗[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0, v.35(03):274-277.
上海市浦東新區三林康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