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瑾
摘要:學業拖延是學習過程中常出現的一類問題,學業拖延不僅與學生自身的自我控制意識有很強的關聯性,同時還與父母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當前,我國對學業拖延的影響多著眼于學生個人的成就動機與自我控制的層面,對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還比較少。現以平涼市第十中學初中階段學生為例,淺談家庭教養方式、自我控制能力與學業拖延的相互關系及其干預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家庭教養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學業拖延
拖延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都常常遇到的事情。有人認為,輕度的拖延不會構成很大影響,但是有些人的時間觀念非常強,所以拖延不僅表現出了一個人的任務執行能力,更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基本生活觀。重度的學業拖延會使學生成績越來越落后,而且會降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產生多重影響,使學生學習陷入惡性循環。從初中階段開始,教師就必須要對學生學業拖延的問題進行正向干預,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 學業拖延的概念和分類
學業拖延就是與學習任務相關的一些拖延行為。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學業拖延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劃分是根據情景特質而進行劃分。第一,特質拖延。又稱長期拖延,是指個體表現出的一種經常性、普遍性、習慣性的拖延行為。該拖延具有跨時間、跨情景性,因此常被認為是一種人格特質。在生活中,這類人群非常多,如在每次作業過程都有部分學生拖沓懶散。另外在一些其他事件上,如聚會、就餐等也常會出現拖延問題。集中表現在個體任務執行過程中缺乏預設,喜歡逃避,進而造成事件整個進程的拖延。第二,情境拖延。情境拖延則是指在某一情境下偶爾會出現的拖延行為,多是指外部因素造成的一些拖延。如在考試過程中學生本身答題比較慢,加之心理緊張,造成試卷提交拖延。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在其他事件上都比較積極收拾,但是在作業過程中常出現拖延問題,這就屬于一種典型的情境拖延,并不是學生自身的個體特質。
二、 家庭教養方式的概念與類型分析
(一)家庭教養方式的概念
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家庭是個體成長的一個主要社會背景。在個體成長發展過程中,家庭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主要是指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撫育和教育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行為模式和情感傾向,是父母向子女傳遞態度、情感、意志、價值觀的主要方式。現代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對于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學業拖延會產生非強而穩定的影響,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與多重作用。
(二)父母教養方式的常見類型
每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養都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如有的家庭對孩子在行為方面有較強的支配意識,希望孩子服從自己的一些安排或意見,有的家庭則對孩子的很多行為不加約束。關于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說理。指父母用說理的方式,引導孩子接納和理解父母的一些思想、行為等,這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正向干預的一種有效手段。第二,權力維護。多指父母用某種行為使孩子進行模仿,進而對父母產生較強的服從意識。第三,撤回愛護。是指父母用讓孩子失望或不感興趣的方式來迫使兒童接受父母的一些行為。這些都是父母在對兒童進行教養過程中常用的一些方式。根據父母對孩子教養的方式及父母自身的一些性格特點,我們一般將父母的教養分為寬容型、專制型、權威型、忽視型四個大類。
三、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社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初中階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自我支配意識。例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有效的策略來調節自己的一些學習行為,并克制自己情緒上的一些因素干擾學業。隨著學生心理年齡的不斷成熟及意志力的發展,學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會迅速提升。初中階段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發展已經相對比較完善,而這一階段學生的學業拖延及父母教養都會對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產生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對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產生很強影響,而學業拖延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
四、 初中生家庭教養方式、自我控制能力與學業拖延的關系研究
(一)初中階段學業拖延的特征解讀
學習任務是學生必須要執行的,而學業拖延則是學生并沒有在預期內高效完成學業任務。學生自身知道需要完成的作業有哪些,或者已經明確最后作業需要執行到哪個層面,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學生沒有深刻落實。另外還有一些學生則是故意或不必要的去推遲一些任務的完成,他們知道作業推遲會造成一定的后果,但是仍然希望在最后時刻做出一定的沖刺,以追求刺激或某種特殊的成就感,達成一種較高的成就體驗。這也是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一個表現,即學生渴望通過某種方式驗證自己的執行能力。
但是在學業拖延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并不能及時地補救,或者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完成,很多時候學生的拖延表現出任務未完成。但是在學業拖延的同時,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體驗,還有很多時候連續型作業拖延會造成學生心理層面存有悲觀、抑郁,對學生成長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二)自我控制、父母教養及學業拖延之間的相互作用分析
第一,學業拖延與父母的教養方式呈現很大的關聯性。如果父母情感溫暖,給予孩子更多鼓勵,可以使會使學生的學業拖延情況明顯改善。父母用溫暖的教育方式可以營造融洽的親子關系。對于孩子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父母也能夠正面積極的示范,這可以很好的增強學生的內部動機,從而減少學業拖延問題的出現。相反,如果父母采取的是一些拒絕冷漠的教養方式,就會使孩子對家長的管束產生抵觸心理,進而使學業拖延問題越來越嚴重。另外,還容易使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在學業方面更加自我否定。在溫暖關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還擁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會更強,并能夠適應外部環境而調整學習策略。
第二,自我控制與學業拖延呈明顯的負相關關系。自我控制能力較高的學生,他們能夠很好地排除一些外部欲望的干擾,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堅定的目標,從而更好地干預學生的一些學業拖延行為。另外,自我控制意識較強的學生,他們能夠合理地利用有效的時間積極完成學習任務,帶給學生更強的成就效能感。同時,自我控制能力較強的學生,對父母的一些管束也不會采取一些極端方式,他們更希望用自己的一些行為博得父母的尊重和認同,因而與父母之間能夠融洽互動,學業拖延問題的產生概率也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