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軍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成為作文教學的內驅力,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樂于表達,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作文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盡情展現多彩童心世界的芳草地。
關鍵詞:閱讀; 觀察; 興趣; 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045-0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扣響顆顆童心,激發寫作興趣,讓學生樂于表達,抒寫片片真情。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寫作素材
“用筆不靈看燕舞,行文無序賞花開”,這就揭示了我們作文的奧秘,要向生活請教,傾聽大自然的傾訴。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是個絢麗多姿的世界,是個變化無窮的“萬花筒”,它有千姿百態的美。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只要動手去采,隨時會發現晶瑩的寶石”。這就要求我們主動挖掘生活中的習作資源,為孩子提供一個活生生的原狀的體驗環境,讓他們有內容可寫,并把這些內容有目的地寫豐富些。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生活,體驗、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激發靈感,捕捉靈感。陶行知曾說過寫作文“應該去尋到它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斷地涌出真實的水來。”那么源頭在哪呢?源頭“就是我們的充實的生活”。生活是具體的,是真實的,作文就是在具體的、真實的生活中去習作。
二、創設具體情景,激發寫作興趣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他們的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系,而消極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寫作教學同樣要以學生為主體,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來激發內在的寫作潛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寫作的快樂就在寫作之中,讓他們勤于動筆,樂于動筆,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作文就是言語文本的表現,說自己的話,表自己的情,即讓兒童說真話,吐真情。因此,習作教學,一定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生樂于習作的情境,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空間里暢談所想,無拘無束,輕松習作,快樂習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抒發真情,才能“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的境地,達到情發于心,富有個性。
三、激發想象力,放飛創新翅膀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推動著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的翅膀。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充滿有趣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我充分利用這些課文本身所具有豐富想象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課文中精彩的語言描述,喚起學生的再造想象力,使他們腦海中產生鮮明的藝術形象。在此基礎上,再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補寫、改寫、擴寫的練習。
四、廣泛閱讀,開拓寫作視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兩句話鮮明地道出了讀與寫的道理。要想使學生有豐富的寫作材料,有準確、優美的詞句,有新穎的作文思路,就必須讓學生進行大量課余閱讀。閱讀可讓學生獲得間接的生活經驗,豐富表達自己情感的詞匯、語句,掌握必要的習作方式和方法,并且可以從中獲得"寫作的沖動"。學生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吸收到了文學的精粹。優秀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布局謀篇不時地引誘學生動筆,把它們摘抄記錄下來,作為自己的作文寶庫,為今后自己作文提供豐富的后方支援。因此學生人手要有一本“好詞好句摘錄本”,利用課外閱讀時間還可交流,不斷吸取他人經驗,是自己的積累更加厚實。“它山之石”加上自己參加活動切身體驗所取得的豐厚材料,學生就有一種急于傾吐的激情。這時教師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嘗試“作家生活”了。學生人手一本“我的處女作”,上面都是學生的“涂鴉”,有散文,有童話,有詩歌,有書信,甚至還有學生寫起了小說。可以模仿作文大家的書寫格式,可以從摘錄本中提取有價值的語言擴充自己作品的“含金量”。那么,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提供引導,定期組織交流,利用多種渠道推薦學生的優秀作文。學生我寫我見、我聞、我感、我思,作文如同生活一樣真實,自然而愉快。平時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能增長學生的知識,使學生接觸到許多生活中接觸不到的東西,從而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寫起作文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對學生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高校學習推薦《教育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