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琳夷
摘 要:我們所熟知的繪本常常具有語言生動簡練、繪畫生動有趣的特點,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吸引了很多學生對于圖書的閱讀興趣。如果能夠在學校開展有關自制繪本的教學活動,那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書籍閱讀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并且對于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將從教師開展自制繪本活動的實踐出發,提出基于自制繪本的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自制繪本; 言語能力;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053-002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深知不能將語文教材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唯一資料。語文的學習過程是積累的過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掘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夠全方面和多樣化。
在教學中,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偶然的一次繪本教學讓我有了啟發,我發現學生特別喜歡閱讀繪本,但題材和故事的局限,又使學生不能完全在閱讀繪本中獲得閱讀的快樂,而自制繪本彌補了這一缺憾,因此我認為可以讓學生自制繪本,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自制繪本教學的優勢
(一)以學生的角度,自制繪本捕捉住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點
繪本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為繪本中涵蓋了許多創意性的想法以及不同于傳統方式下的獨特見解,加之其故事性更加生動有趣,因此能夠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自制繪本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更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因為有閱讀需求,學生自制繪本,因為有創作需求,學生自制繪本,因為有學習需求,學生自制繪本。在不斷的需求中,在自制繪本中,學生主動學習語言。
(二)以教師的角度,自制繪本挖掘到了學生言語能力提升的突破點
將繪本融入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就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的活躍和有趣。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所具有的特點,教師們可以對其他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在運用教材的基礎上通過繪本來對課堂內容進行一定的補充。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應當選擇想象空間更大的繪本作為選擇運用的目標,并且通過繪本中的創意,使學生能夠以此為依據進行仿寫或者是改寫,引導其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通過自制繪本提高學生言語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猜想內容,續編繪本
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得自己展示圖畫與講述內容的動作同步,使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講述以及結合圖畫的展示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情境。這時老師可以在故事的關鍵階段進行停頓。學生會通過自己腦海中所形成的情境,對接下來的故事進行想象。在這時老師可以及時地引導學生對自己腦海中所形成的故事進行表述,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4]。在教學《貓頭鷹喔喔呼》時,當我講述完貓頭鷹在一個又漆黑又寒冷的夜晚,迷路之后誤闖到一個雞窩時,問學生:“雞窩里來了一只貓頭鷹,那么母雞們會怎樣對待這只從天而降的客人呢?”學生們就會根據之前腦海中所腦補出來的情景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說,“母雞們會很熱情的對待這只貓頭鷹,并與他分享自己的食物”,也有學生會說“母雞們會幫助貓頭鷹找到回家的路”,還有學生會說“母雞們并不歡迎貓頭鷹的到來。”根據學生說的每一種假設,我分了六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展開想象,續編故事。無論哪一種猜想,在合作續編故事中,學生想象力以及言語表達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最后,我再出示《貓頭鷹喔喔呼》的故事,讓學生和自己的故事作比較,學生閱讀興趣更濃了。
(二)欣賞圖畫,述說故事
繪本中各種各樣的生動圖片,能夠極大的鍛煉學生的言語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制繪本,當繪本完成后,我請全班同學一起讀繪本。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的生動有趣,也能夠極大地鍛煉每一個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在教學我們班同學的自制繪本《貓頭鷹歷險記》時,貓頭鷹游最開始因為不會叫而受到排擠,到后來因為抓老鼠而成為英雄的情節時,我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對抓老鼠的情節進行講述。有些同學通過最簡單的語言進行了表述,有的同學則直接運用到了繪本中的語言,有的同學通過自己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了整個過程。不論是以哪一種講述的方式,我都給予了學生莫大的肯定。在講述中,學生理清了故事思路,鍛煉了表達能力,甚至還積累了一定的詞匯。
(三)自編自繪,寓說于演
當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呈現曲折和形象鮮明的特點時,就可以采用情景劇的方式來對其內容進行展現。在學生進行展示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對內容進行豐富,引導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將繪本中的內容轉變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學生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書面語與口頭語的轉換,能夠使得學生的言語得到提升。
在閱讀《小豬變形記》后,同學們開始自編類似繪本。大家分成六組,每組分工明確,有負責繪畫的,有負責文字表達的,有負責故事整體走向的。其中《恐龍變形記》脫穎而出?!犊铸堊冃斡嫛分兄v述了恐龍將自己偽裝為長頸鹿、河馬、獅子、袋鼠等多個動物之后都沒有成功,最終發現做自己才是最好的。在進行教學時,繪本中描述恐龍變成其他動物的幾段文字采用的句式都是相同的,因此我請同學上臺演了這幾段情節,在表演中,學生加深了理解。同時,在表演完成后,我還引導學生自己根據句式進行仿寫來表述恐龍變成其他小動物的過程。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鍛煉學生們對句式和詞匯的掌握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四)交流感受,發表見解
不管是哪一種文學作品,其中都包含著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與理念,繪本也是同樣的。在每一本繪本開始制作前,我都讓學生想好想要表達的主題,根據主題去編繪本。
《當動物和人交換后》是我們班學生自己編的繪本。繪本故事比較簡單,寫了動物和人互換后,發生的一系列搞笑而又無奈的故事。故事最后寫了這么一句話: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學生通過繪本在告訴我他們的想法和生活態度。在教學這一繪本時,我請學生們發表自己看法,是否贊同這一觀點。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舉例子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討論氣氛熱烈。
三、自制繪本提高學生言語能力的意義
(一)自制繪本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樂趣
畢加索曾有這樣一句名言:“在我十四歲的時候,我就能和拉斐爾的畫畫水平旗鼓相當,但是我這一生的時間都在學習怎樣像孩子一樣來創作。”孩子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呢,居然讓繪畫界的傳奇人物如此推崇?答案顯而易見,孩子在繪畫過程中隨心所欲,暢游在思維的海洋中,外界因素無法對其產生影響。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在推動學生開展自制繪本的活動時,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都會使用精美的畫面和蘊含著豐富知識的繪本來讓學生積極創作,通過繪本閱讀、繪本創作和繪本思考的方式來調動學生關于自制繪本的興趣。進而讓學生能夠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展現出自身的獨特見解,找到自制繪本的樂趣所在,在自制繪本的樂趣中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
(二)自制繪本讓學生增加想象力
繪本包含著獨特的精神內涵。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言語能力,就必須要擁有足夠的想象力,來讓繪本的每一個內容都更加詳實。
我在讓學生設計自制繪本《季節》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觀看了不同樣式的自制繪本,使學生掌握到繪本素材的多樣性和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例如學生選擇的自制繪本可以使用詩歌形式、拼接畫等各式形式,自制繪本用“我喜歡”貫徹始終,繪本的目的在于表現出季節的美麗。學生能夠挑選中意的素材和方式,并結合自身的想象力體現出關于季節的領悟,進而以獨特的方式展現出來,最終助力于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三)自制繪本讓學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盡管自制繪本無法和圖書館里插圖優美、內容精致的繪本進行對比,但是自制繪本作為學生最真實的情感和想象力,更是學生自身經歷而且有著鄉土特點的表現方式。自制繪本有著自身的魅力,教師要想發揮自制繪本的育人作用就需要讓學生領會到自制繪本的魅力。
我在布置《中國節日》繪本時,提出學生需要使用團隊分工的方式進行節日的繪制,例如春節、元宵節等,讓學生通過自制繪本來體現出自己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喜愛和期待。我班的幾名同學就共同繪制了以《中秋節》為主題的自制繪本,在繪本中包含中秋節之前的農村秋收工作,也是學生親自參加的秋收,有收玉米、挖紅薯等,而且在繪本最后描繪出一家人團聚的喜悅之情。通過這種自制繪本的形式,讓學生領會到自制繪本的魅力,進而調動學生開展自制繪本創作的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總之,如果能夠將繪本與平時的課堂進行結合,不僅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能夠使學生享受繪本本身所傳遞的文化的魅力。我們應該深入研究自制繪本教學,發掘其對于學生言語能力的影響力,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出更有效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姚穎.小學繪本課程教學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 2019(5):63-67
[2]姚穎.跨學科整合視角下的小學繪本教學設計與實施[J]教育科學研究,2018,000(011):88-92
[3]林瑤,代順麗.繪本閱讀在小學中段寫作教學中的重新定位[J]教育探索,2017(2):49-51
[4]馮玉蘭.讓繪本開啟低年級小學生閱讀之門[J]中國教育學刊,2016(S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