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山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科學素養提升的視角,采用多樣的方法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本文主要從創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探究問題、借助模型促進建構等角度闡述初中物理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初中物理;思維能力發展;科學素養
初中生思維活躍,探索欲望強烈,對自然現象充滿好奇之心,教師如果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勢必會減弱學生的探究興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要引領他們借助經驗對自然現象進行猜想并驗證,從而促進探究技能與科學素養的提升。
一、創設情境,培養科學思維
良好的情境能讓學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課堂,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能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實驗的演示引發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能促進學生思維的開啟;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現象引入物理內容,提升他們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的能力。如,在學習蘇科版九上《杠桿》第3課時教學中,教者播放開瓶扳手開啤酒瓶的視頻,讓學生指出開瓶扳手打開瓶蓋時的支點、動力、阻力,并畫出動力和阻力的方向。教者用動畫播放撬棒撬起大石塊的動畫,讓學生說說若要使開啤酒瓶蓋、撬起大石塊使用的力量最小,該怎么設計?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通過思考,歸納出求最小力的方法:當支點與力的作用點的連線作力臂時,力臂最大,則此時用力最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去觀察現象,能有所發現、有所思考,從而促進他們科學思維的提升。教師要在把握學生現有認知基礎上創設情境,這樣才能引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教師利用學生對概念的認知矛盾創設情境,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幫助他們形成探究的意識與獨立思考的習慣。
部分教師采用講授式的方式教學,以開門見山的講解為主,缺少實例的融入,令學生難以接受。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與思維習慣,提出遞進性的問題,引領學生循序而進,逐個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
二、合理設計,促進思維參與
在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著“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狀況,這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教師要立足于物理問題的解決,引領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學生進行異質分組,這樣讓學困生也能獲得一定的照顧。如,在學習蘇科版九上《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一課內容時,教師讓學生觀察電流表,并提出問題:通過觀察你知道些什么?與以往的測量工具相比較,有哪些特殊之處?學生從電流表盤上的字母A知道此表測量的電流值的單位是安培,通過扇形刻度板面可以知道雙刻度板面的量程為0-0.6A、0-3A,從三個接線柱,黑顏色“-”與紅顏色接線柱“0.6”“3”,當使用“-”與“0.6”接線柱時,可以讀出量程范圍是0-0.6A,最小刻度值為0.02A;當使用“-”與“0-3A”接線柱時,可以讀出量程范圍是0-3A,最小刻度值為0.1A。教師借助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練習讀出電流表的讀數。教師讓學生進行檢查是否對準零刻度線,將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選擇合適的量程進行測量。學生在實驗中展開討論交流:為何要進行零點校正?如果不校正,結果會怎樣?為何要串聯?如果并聯了會怎樣?如果線接反了結果會怎樣?如果超過電流表的量程,會出現何種結果?為何不能將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的兩端?教師合理設計實驗,引領學生去觀察、實驗、思考,能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掌握電流表的使用規則,能正確讀數。教師要引領學生親歷實驗的過程,讓他們從實驗中習得知識、培養能力,同時也能促進他們科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促進建構,拓展學生思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于模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從低階逐步向高階發展。初中物理模型主要包括物質、狀態與過程模型等幾類,如在學習杠桿內容前,教師引領學生制作桿秤模型,選用一根40cm的小棒,在靠近粗端的1cm、6cm的地方分別鉆上兩個小孔,并固定穿釘,在第一個穿釘上掛上粗鐵絲做成的鉤,在第二個穿釘上掛上提紐,并用一個0.25kg的物體作為秤砣,分別將0.5kg、1kg、1.5kg的物體放在秤鉤上,并調整位置,從而能設定合適的刻度。學生在制作物理模型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他們的科學思維。通過模型的制作,使學生將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淺顯,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物理原理的思考。如在學習蘇科版八下《物體的浮與沉》內容后,教者運用塑料藥瓶、鋼釘、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打吊瓶用的針頭制作“潛水艇”模型,學生通過這個模型,能對物體的上浮、下沉與懸浮這三種狀態有充分的了解,進而了解潛水艇的浮沉原理。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創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探究實驗、借助于模型創設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成剛.指向物理核心素養的科學思維教學四要[J].青海教育,2019(Z1).
[2]張景彪.素養教育:以養為道的生命修行[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