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寧
【摘? ?要】? 初中科學學科的教育是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途徑,其強化了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我們在當前的初中科學教學中也看到,初中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枯燥性,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阻礙作用。而在初中的科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奠定基礎。本文以此為出發點,結合日常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初中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并且提出了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科學; 生活化教學; 實踐探究
初中科學教學具有的特點是邏輯性強和內容比較嚴謹,在學生的學習中離不開實踐教學的實施,以此完善科學學科的教育。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這是我們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借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原理是將課堂上的知識與生活中的情境相結合,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進而實現點撥思路的作用。
一、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1.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在初中的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提升,并且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很多的生活現象中都有科學的原理。這也為學生利用科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提供了幫助,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以致用的目標,是初中科學教學宗旨的有力體現。
2.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學生的學習中,我們不能只將目光放到知識記憶和理解層面,還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幫助。通過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學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問題,通過邏輯的理性思考來強化知識的應用能力。而在生活化的教學中,通過問題的創設和引導,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去認真地思考,逐漸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和能力。這樣的教學培養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
3.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我們都知道,初中科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枯燥性,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有思想開小差、心里厭倦的問題出現,學習的參與熱情也并不高。而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模式引導后,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全情投入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并且在生活化的模式下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
二、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1.導入生活情境,強化學生認知
初中科學課堂上的生活化教學應用,可以為學生強化知識的認知能力起到促進的作用。教師將生活中的現象融入知識學習中,用生活情景來分解課本知識,借此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課堂上筆者根據課本的知識來選擇相關的生活情境,借此來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為學生掌握課堂所學提供幫助。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 “機械運動”知識教學中,學生對機械運動的概念理解有些困難,很多學生在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中效果不理想。為了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筆者在課堂上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更加符合生活的情境,借此來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如, 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馬路上的小汽車就是機械運動”一類的例子,這樣直接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機械運動的關鍵點所在,將小汽車和馬路視為兩個相對物體,而機械運動是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變化的運動。又如,在力學的知識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導入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去思考力學的知識,并且需要學生去發現自己身邊的力學例子,這樣對學生掌握課堂上的知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的思想非常重要,但是也要保證導入的內容與課堂上的知識緊密結合,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借助生活情境來提升知識的理解程度。避免由于生活情境的不當應用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2.導入生活任務,融合小組合作
生活化教學是日常課堂教學中比較有效的教育創新方式,我們在教學中,也可以融合其他的教學方式,共同形成良好的教學合力。筆者常常在初中科學課堂上的教學中為學生融入小組合作法等其他教學方式,讓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生生交流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活動中,通過小組討論,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自我反思,這對其綜合素養的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例如, 在初中八年級的“動物的行為”教學中,雖然很多動物學生都認識,但是對一些動物的具體行為學生卻很難準確地說出來。學生也很難去進行自主的思考。而本課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動物行為的觀察,思考其行為與環境之間的適應性關系,并且構建學生思想中的生物與環境統一意識。在課堂上的生活化教學中,筆者還融入了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學生布置思考的任務:“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去觀察小動物,并且每組做好記錄,分析小動物們的經常性行為原因。”在組內的分析中,大家進行了交流討論,教師也對學生進行了及時的指導,借此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合作討論交流,都能有所收獲。并且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根據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來學習思考的經驗。
初中科學課堂上的生活化教學只是一種課堂教學的方式,教師也要多思考教學中的創新方式,讓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借此達到應有的效果。并且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及時點撥學生思想困頓。
3.融入生活實驗,強化學生能力
科學知識的學習中,離不開生活實驗教育的融入。學生通過科學實驗的操作來強化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是當前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方式。而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合生活中的實驗來進行學生的科學教育,實驗的創設要以可操作性和便捷性為主,通過學生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作為實驗的用具,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對可操作的科學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初中七年級的“汽化與液化”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先為學生進行了知識的講解,讓其懂得基本的概念,然后為學生演示了碘的升華和凝華的實驗操作過程。學生都學得很認真,并且記下了相關的知識要點。最后筆者讓學生自己也進行了實驗的操作,并且讓學生進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汽化與液化的現象呢?請大家回到家中后燒一次開水,并且觀察這是什么現象?這樣的生活化教學融合動手的操作實踐教育,更好地強化了學生的認知程度,并且在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的初中科學知識學習中,動手操作是學生提升知識的重要方式,而在生活化的教學中,融入生活中的實驗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操作來進一步感知科學知識,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促進的作用。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的方式為提升初中科學教學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讓初中科學知識不再枯燥難懂,結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來提升學生的認知程度。學生也在生活化的學習中,養成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較好的學習能力。而怎樣更好地創設生活化教學的內容,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融入課堂的教學中,這是我們所要去不斷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徐海波.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4) .
[2]戚雙雙.初中科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7(22).
[3]夏積松.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