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君
摘 要 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是德才兼?zhèn)涞木C合性人才,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職業(yè)院校安身立命之本。德育工作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許多職業(yè)院校中存在對德育工作重視不足,工作隊伍配備不足、授課方式單一等共性問題,同時,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給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本文在此基礎上,分析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對策,多措并舉,促進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向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發(fā)展。
關鍵詞 德育工作 職業(yè)院校 高素質人才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25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re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the found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ettle down.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 the lack of staff and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or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moral work; vocational college; high quality talents;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理念,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規(guī)律。職業(yè)院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和搖籃,承擔著培養(yǎng)數(shù)以億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勞動者的重任,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更要注重培養(yǎng)其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切實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在手,抗在肩,落到地。為加強職業(yè)院校的德育工作,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導意見,對職業(yè)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教職成廳〔2019〕7號)中提出德育工作要突出時代主題、切實發(fā)揮思想政治課關鍵課程作用、強化教育引導和實踐養(yǎng)成等內容;《職業(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提出的十項重點任務中,首要任務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要求:“育人為本,質量為先”。然而在瞬息萬變的互聯(lián)網時代與自媒體時代,各種信息泥沙俱下,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出現(xiàn)了許多具有新特點的新問題,這給職業(yè)院校開展高質量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難度,面臨著新的困境。本文在梳理這些新問題的基礎上,針對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提出了加強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的對策。
1 加強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未來
高職院校安身立命的基礎是為社會培育高素質人才,德育工作對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當今就業(yè)壓力日益增加,無異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此背景下,許多學生面臨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學生的心理素質培育成為重要工作。德育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多的與實踐接軌,與社會接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1],在此過程中塑造學生自信、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品格,外強健體魄,內修身養(yǎng)性,使學生能夠在步入社會后更好的面對各種挑戰(zhàn),適應不同職業(yè)情景,以健康、活力的姿態(tài)開展工作,這種品質的養(yǎng)成將使學生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受益。
1.2有利于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三觀”
思政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以德服人,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自覺遵紀守法。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對世界不同的國家制度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加深愛國情懷,在危難時刻,勇于擔當,挺身而出,此次舉國上下抗擊新冠疫情涌現(xiàn)出一大批的青年逆行者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3有利于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營造濃厚的德育文化氛圍
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德、智、體、美、勞”最主要的陣地,校園文化對德育教育的影響至關重要。學校確立以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建立完善的工作體系,通過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老師能夠關心學生,不斷激勵學生,用自身良好的道德觀念、人生信仰去影響學生,學生能夠尊師重道,更好的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在學校內營造出濃厚的德育文化氛圍。
1.4有利于學校豐富教學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課程體系是學校課程設置、課程管理、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的綜合體系。[2]設置德育課程是實施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學校通過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以“立德樹人”為目的,構建“三全育人”體系,通過設置合理的德育課程和配備專職教師隊伍,形成獨具特色的德育教學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中融入立德樹人理念,[3]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率,還有利于全面提升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2 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
2.1重視程度不夠,德育工作師資不足
許多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組織領導機制不完善,具體工作難以開展,主要是對上級文件精神的上傳下達,注重紙質檔案資料,實質性工作開展薄弱。職業(yè)學院往往重視學生就業(yè)率,注重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在如何育人工作方面缺乏規(guī)劃,前瞻性不足,經費投入少,導致德育活動開展非常少。此外,德育工作人才隊伍配備不足,一個學院只安排幾個教師,甚至一些專業(yè)課程的教師兼任德育課,[4]同時教師年齡結構也不合理,年輕教師偏少。
2.2課程設置落后,授課效果較差
許多職業(yè)院校認為技能課程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德育課程,教學內容仍然以教材為主,在課程設置上,安排德育課程較少,一星期只安排一節(jié)課,甚至一些職業(yè)院校沒有設置德育課程。還有許多授課教師上課走走過場,授課現(xiàn)場多達幾百人,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許多學生干別的工作、玩手機甚至睡覺,德育課堂實際效果非常差。此外,課程設置落后,理論化嚴重,個別教師授課方式時代性、實踐性、靈活性和趣味性不足,生硬重復,形而上地進行說教教育,內容空洞,實踐性差,[5]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2.3缺乏交流學習機會,工作能力不足
由于德育工作更側重于精神和品質的培養(yǎng),難度本身較技能培養(yǎng)大,沒有科學、合理的方法,德育工作很難開展,效果不明顯,這對德育工作者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交流學習上,大部分職業(yè)院校注重提升專業(yè)技能的學習交流,對德育工作創(chuàng)造的交流學習環(huán)境較差,德育工作者參加理論學習、專題講座培訓等機會少,一方面導致德育工作者能力難以提高,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德育工作者的學習熱情和教學熱情。
2.4學生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大,德育工作開展難度不斷提升
當今社會學生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加之家長過度溺愛,學生沒有形成成熟的認知,思維活躍,但遇到困難抵抗力較差,自我思維和判斷能力沒有養(yǎng)成,易受到不良信息和錯誤的價值導向影響。尤其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很難適應時代潮流。[6]一些不良媒體為博取關注,謀取經濟利益,對一些社會事件大肆炒作、宣傳誤導學生,一些“追星”、“暴富”、“一夜成名”等錯誤思想嚴重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形成,產生消極影響,[7]社會浮躁之風和急功近利之風給學院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
3 加強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的對策
3.1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德育工作中主渠道作用,不斷改進政治理論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途徑,課堂教學是德育實施的主渠道和主陣地[8]。職業(yè)學院應當重視課堂的德育功能,在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上嚴格按照國家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規(guī)定保證課時。同時,職業(yè)學院應當積極開展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經常召開學生座談會,把學生反映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政治理論課教師,便于老師了解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使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2加強學生工作隊伍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學生工作隊伍自身素質
一是加強輔導員自身建設。輔導員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輔導員作用,除了組織集體學習外,還應當鼓勵加強自學,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攻讀相關專業(yè)學位,提升學歷和能力。二是發(fā)揮班主任的人生指導者和引路人作用,定期通過會議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對班主任進行培訓,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加強對學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訓,學生干部是學生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會和班委會、社團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的組織者和活動載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定期舉辦學生干部培訓班,不斷提高他們素質和能力,發(fā)揮學生工作隊伍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3.3加強日常管理,保障德育成果有效實施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效果的具體體現(xiàn),一是堅持考勤日查日報制度,發(fā)現(xiàn)有缺勤現(xiàn)象,第一時間落實缺勤原因,區(qū)別不同情況對學生及時進行教育;二是對學生的宿舍衛(wèi)生實行例行檢查制度,對學生使用違章電器實行抽查制度,對于宿舍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處理和整改;三是班會或集體活動實行簽字制度,做到嚴以律己;四是學生活動審批制度,做到規(guī)范活動;五是對學生的獎懲嚴格按照學院和系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特別是對于違紀學生的處理嚴格按照學院的違紀處分條例規(guī)定進行,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良好的行為習慣對自己成長的正面影響,不良的行為對自己成才的負面影響。嚴格的日常管理,規(guī)范了學生的行為習慣,倒逼學生形成有事請假、遵守紀律、安全預防的良好意識和習慣,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實施。
3.4發(fā)揮黨、團組織的先鋒模范及帶頭作用,提升學生自我修養(yǎng)
一是重視學生黨支部建設,重視學生黨員的發(fā)展質量,發(fā)揮黨員的導向作用。重視學生黨、團組織建設,推薦政治素質較好、群眾威信高、工作能力強的輔導員任黨支部書記和團總支書記,嚴格要求,大膽使用,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水平。重視學生黨員發(fā)展工作,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fā)展”的方針要求,嚴格按照黨員發(fā)展工作程序,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發(fā)揮黨員在學習、公益事業(yè)、集體活動、綜合素質、奉獻精神等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和關鍵時候的突擊隊作用,加強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以其較高的素質、良好的形象,在學生中起模范帶頭作用。給全體學生追求進步提供了榜樣的力量。二是重視團組織建設工作,充分發(fā)揮團員的帶頭作用。系黨總支不斷加強對基層團組織的領導,突出以黨建帶團建,以黨的教育帶動團的教育。支持團組織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幫助團組織推薦優(yōu)秀團員作入黨積極分子工作與黨組織發(fā)展黨員工作的銜接,做到黨建和團建工作有分工、對象不分家、內容有層次、目標有方向,通過學生追求入黨的過程提升學生的素質和修養(yǎng)。
3.5加強師德建設,充分發(fā)揮教職工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職業(yè)學院應當加強和要求任課老師提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創(chuàng)造交流學習平臺,并把職業(yè)道德考核與年終評優(yōu)、職務聘任結合起來,強化教師的育人功能。同時,整合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的德育優(yōu)勢,充分挖掘蘊藏在他們身上的教育資源,在師生中開展多種多樣的平等交流活動,例如某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展“老師—學生面對面”思想交流活動,每個老師利用業(yè)余時間提前準備一個40—60分鐘的主題討論內容,把自己在成長、成才中對人生體驗的精華,濃縮成能夠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以啟迪和指導的成果,作為教育素材,利用教師和學生的課余時間,以班級為單位,以小型座談會和個別交談為形式,讓老師走進教室,走近學生,把教育和被教育者的關系變成思想平等的關系,實現(xiàn)了老師和學生思想的零距離碰撞,還就學生普遍關心的、在課堂上不宜解答的問題釋疑解答。參與開展交流活動的既有豐富思想工作經驗的老教師,也有意氣風發(fā)、才華出眾的年輕教師,還有學業(yè)經歷豐富的海歸派。通過這個活動,以老師們健康的人格、優(yōu)秀的品質、嚴謹?shù)墓ぷ髯黠L、可貴的敬業(yè)精神,開闊了學生的思想視野,加強了學生和師的溝通與交流,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選擇,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參考文獻
[1] 趙剛,谷鉑瀅.高職院校德育實踐促進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探究[J].知識文庫,2020(16):118+120.
[2] 楊志成.讓立德樹人融入學校課程體系——以板廠小學“智慧教育”課程體系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5):29-31.
[3] 張瑩.高職院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體系建設[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1(07):228-229.
[4] 孫小康.高職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26):56-58.
[5] 曹菊琴,楊其龍.以人為本理念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決策探索(中),2021(02):42-43.
[6] 張梨祥.基于互聯(lián)網下的中高職德育教學有效對策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1(10):148-149.
[7] 趙峰.高職德育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與研究[J].輕工科技,2020,36(09):214-215.
[8] 張大衛(wèi),焦忠武.西藏民族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教育(德育),2011(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