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協同育人是通過參與主體理念融合、優勢組合、資源整合,形成新的目標共同體、協作共同體、資源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質量的教育實踐過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整合教育觀和協育人理念的深入推進,家校協同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許多學校的實踐路徑。在我國,許多中小學校也積極開發和探索家校協同育人機制,努力促進家校文化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機融通。
關鍵詞:新時代;家校協同育人;關鍵節點
一、新時代家校協同育人的含義
“家校”是合作主體。沒有教師、家長等成人——教育者的發展,就談不上被教育者——學生的發展。育人者必先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然后才能完成影響、促進孩子成長的重要任務。在此過程中,理解兒童的個體差異是父母健康養育孩子、學??茖W組織教育活動、有效開展家校共育工作的保障。父母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校共育,給孩子提供精準的家校共育指導,幫助每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
“協同”是工作重心。家校“同頻共振”育人,需要構建家校學習共同體。要叩開“家門”,讓教師指導家庭教育;叩開“校門”,讓家長助力學校教育;叩開“心門”,讓學生喚醒自我教育。要厘清家校各自主體責任,更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合理確定對孩子的成長期望,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為營造學生、教師、家長共同成長的健康生態,激發家校協同育人活力,學校應該建立相應的管理和獎勵機制。這不僅是對優秀家長的鼓勵和肯定,也是為孩子樹立榜樣,為其他家長指引方向,在孩子和家長中傳播正能量。
“育人”是最終目標。在家校協同育人過程中,學生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綜合素養得以提升;家長能夠參與教育教學,學習教育常識,展示自己,形成和諧的家庭關系,養成良好家風;教師獲得專業成長,能夠更好地投身教學。而家長和教師育人能力與水平的提升,最終還是指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新時代家校協同育人的難點
1.家校協同意識缺位
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家長也普遍寄希望于學校和教師,忽略了“自身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是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拥娜恕?。就2020年疫情爆得背景之下,家長的責任更加繁重,是臨時被推向屏幕背后的學習陪伴者,表現出了極強的不適心理和抵觸情緒。加上疫情期教育培訓機構的集體上陣,不斷挑撥著家長的焦慮情緒和敏感神經。此外,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僅是教好書,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是家長的問題。正因為家長和教師協同參與意識的缺位,家校協同一直較少得到關注。
2.家庭教育缺失
現階段,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家長將教育的重擔轉移給學校,在形勢下家庭教育常常是缺失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缺席,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而家長也不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狀況。很多家長都認為家庭教育只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就可以了。其實在傳統教育形勢下,很多家長也不能準時參加學校的家長會和交流會等,多是由老人代為參加。家長獲取孩子的信息是間接而非直接的。這就導致了學校教育與孩子不匹配,家庭教育缺失的狀況。
3.缺少切實推進主體
作為家庭教育指導組織者,需要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家庭教育指導隊伍,然而,目前我國師范院校開設的教育類課程中,與家庭教育指導相關的課程很少,造成了家庭教育指導人才短缺。盡管相關專家一再呼吁,要加強家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但到目前為止,設立家庭教育專業的師范院校,依然屈指可數。而且數量原本就很有限的家庭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真正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少之又少。一些學校教師兼做家庭教育指導,多是憑著自己的情懷或者興趣愛好;從社會上招聘熱衷于家庭教育指導的人士,大多沒有專業背景或沒有經過系統訓練;還有,有少數人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合格家庭教育指導者的缺乏,一直是制約家校協同發展的瓶頸問題。
三、論推進新時代家校協同育人的關鍵節點
1.長效協同,機制先行
在多年來國家推動家庭和學校協同的政策導向下,家校協同取得一定成效,但現存的協同觀念和意識薄弱、教師和家長相互推諉等問題,正是因為大多數學校未真正落實建立“家庭—學校—學生”的協同機制。疫情爆發后,在線教育成為未來教學的一種趨勢。為落實青少年居家學習生活的指導工作,相關部門、學校和家庭需要聯合創建家校長效協同機制,打造協同共同體,提高家校協同能力。
2.家庭教育合理化,借助大數據全面了解思想
在以往的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一直處于缺失狀態。不僅僅是由于家庭原因,家長缺席孩子教育。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橋梁難以架構。傳統家校聯合形式主要表現在家長會和家訪等方面。但這些家校合作形式都是針對群體的,且時間有限,無法達到深入的影響價值。
3.以班主任為家校協同教育推進主體
要將班主任推進家校協同教育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應將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提升培訓納入教師教育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崗前和崗位培訓,定期交流工作經驗,組織考察學習,提高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及研究能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制定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導培訓規劃,有組織地開展培訓,圍繞家庭教育基本理論和方法、相關法律文件、家庭教育指導的基本原則和內容進行系統的強化學習、能力訓練,著力打造高素質家校協同教育人才隊伍。培養班主任成為高素質家校協同教育人才,要尊重、信任、關心、支持從事家校協同教育的班主任,搭建成長平臺,完善成長機制,加大薪酬激勵力度,鼓勵班主任開展家校協同教育原創性研究。
結語:
家校協同育人作為基礎教育發展的一種新理念、新路徑,在充分統整辦學資源,加強社會育人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都發揮了積極而顯著的作用。家校協同教育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出現,需要新辦法、新理念,要堅持吸收借鑒和創新結合的方式,完善各種制度,為實現家校協同教育跨越式發展做好制度保障。
北京市海淀區北太平莊學區管理中心?李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