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摘 要]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在備課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做好充分的預設,巧解課堂生成,形成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氛圍。不一定馬上使每一名學生的疑問都得到準確答案,但必須讓所有的學生眼里有光,有強烈的自主探索新鮮事物的欲望。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也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并且要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對于愛奇思妙想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尊重他們的個性,正確地引導。因為我們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學生,學生是有個性的個體,課堂也是“活”的,充滿了不可預知性,教師要學會巧妙預設,巧抓生成,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總之,教師應充分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讓學生站穩課堂主體的位置,巧抓生成,激活課堂。
[關鍵詞] 課堂;生成;活力;個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道:“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就是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還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
我校是一所農村定點小學,其中接近一半的學生是跟隨父母來本地務工的外來學生,而且有很多插班生,這部分孩子的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習慣不好,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但他們淳樸善良,樂于助人。作為教師,我在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的同時,也針對班里不同情況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目標。我也秉承熱愛學生,幫助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為學生而服務的原則,一點一滴地慢慢地改變著他們不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心中學習的熱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在備課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做好充分的預設,不一定使每一個學生的疑問都得到答案,但必須讓所有的學生眼里有光,有強烈的自主探索新鮮事物的欲望。對于愛奇思妙想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尊重他們的個性并正確引導。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也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并且要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也就是說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促進課堂生成。在教授《雷雨》這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問:誰見過雷雨?你見過的雷雨是什么樣子的?學生有的陷入思考,有的欲言又止,難以回答。這時,我播放了雷雨前后整個過程的視頻。學生看得聚精會神。看完后,大家眼睛發亮,紛紛舉起了手好像有很多話要說。“雷雨來勢兇猛、狂風大作;雷雨簡直就像洪水猛獸;雷雨來的時候就想給天空蓋上了鍋蓋,黑漆漆的……”學生像打開了話匣子。通過播放視頻,這種情景再現的方式,把學生的記憶點亮,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課堂變得情感洋溢、生機勃發,教與學變成了一份情感的互動生成,變成了一種愉悅的體驗。接下來,我又結合課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描寫順序,讓孩子們結合視頻仔細觀看,把文字換成了“活”的,這種文字和視頻結合的形式,學生學起來津津有味。回答問題也是自信滿滿,將自己的所見所感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出來,使本來沉悶的課堂跳動著歡快的音符,同時也為后面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提高寫作水平做好了鋪墊。
巧妙預設,巧解生成,形成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氛圍。我們班有幾個機靈鬼,每次課堂中都會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一開始我有些接不上“招”,慢慢地,我也有了恰當的應對辦法。
記得那次是正在學習課文《燕子》,正好是下午第一節課,整個課堂有些沉悶,學生心不在焉、昏昏沉沉。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春天還有哪些使者呢?認真聽課的部分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柳枝、溪水、春雨……我接著學生的回答,說了一句“春雨貴如油”,我話音剛落,一個調皮學生嬉皮笑臉地把手舉得老高,沒等我叫他說話,他就站起來問:“老師,是什么牌子的油啊?”這時,有的同學就哈哈大笑起來。我沒有回應他,而是直接把“春雨”這首詩打在了屏幕上“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學生不禁齊讀了一遍,然后又是一陣笑聲。頓時,教室里的氛圍更加輕松了,孩子們在笑一笑中調整了精神狀態,剛才聽課漫不經心的孩子都來了精神。我補充到,這是明代詩人解縉幼時雨中摔倒,引得路人大笑,他隨口作詩,不僅緩解了尷尬,還調侃了一番路人,體現了詩人穎悟絕人。就這樣孩子們輕松的同時知道了“春雨貴如油”這句詩的出處,通過這個小環節使同學們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下將注意力重新回到課堂上來,因此,有時候學生的“小跑題”也是可以起到調節課堂氣氛和掌握一些拓展知識的作用。當學生出現“跑題”現象時,不能以單一、嚴厲的訓斥方式來評價,要以靈動的方式過渡過去。也就是說,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巧妙地應對學生的各種課堂生成,讓學生的真性情得以發揮,不再束手束腳,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實現,成為課堂的主人。
巧抓生成,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授課時,一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會迸發出一些新奇、個性的想法,我們對于這部分學生一定不能一票否決,而是首先要給予一定的肯定,再加以引導,使學生的認識更客觀、更全面。
我在上課時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次班里舉行講故事比賽。有一個學生講了一個烏鴉與狐貍的故事,故事講完后,我問大家有什么感受,有的學生說狐貍太狡猾、太可恨,烏鴉太可憐,紛紛同情烏鴉。也有的學生說,烏鴉虛榮心比較強,自以為是,愛炫耀,這是它自作自受。這時候有一個男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鄭重其事地說:“老師,我喜歡狐貍,因為這個狐貍太聰明了,它稍微一動腦筋就把烏鴉騙得團團轉。我媽媽跟我說過,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誰聰明誰就有肉吃。我還認為烏鴉太笨,真是活該。”說完后,我不禁佩服他的伶牙俐齒和犀利的語言。我想了想,跟這名學生說:“你說的有一定道理,烏鴉是沒有狐貍聰明,你的觀點非常的新穎和獨特,但是狐貍為了達到目的,吃到烏鴉嘴里的肉,花言巧語、不擇手段、欺騙他人,這樣也是不對的。我們既要看到狐貍的聰明和烏鴉的愛慕虛榮,也要看到狐貍的狡猾奸詐和烏鴉的可憐。”這樣引導學生,既保護了這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的個性得到發展,又使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看問題的片面,一舉兩得。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啟發學生思想,引領學生學會主動“取水”的素養,教師的方法就是恰當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立足學生,巧妙的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和需求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促進學生的更加深刻的課堂生成,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師的點撥下受到啟發,從而步入知識的殿堂。同時,將學生真實的面貌、好奇得天性展露出來,還原他們的本性,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課堂效率才會越來越高,學生才會輕輕松松地掌握更多的知識,促使他們身心更加健康的發展。
我們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學生,因為學生是有個性的個體,課堂也是“活”的,充滿了不可預知性,需要我們教師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創造性地打造高效課堂。愛默森有一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普通的一句話卻讓我的內心有很大的觸動。教師不能對學生要求過多,要看到學生進步的一面。他們不同尋常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不對的。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是不一樣的,學習能力、思維方式、觀察角度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學生的發展肯定不是朝一個方向齊頭并進的,我們要充分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讓學生站穩課堂主體的位置,巧抓生成,激活課堂。
參考文獻:
[1]薛艷.以情激情,引領學生入情入境[J].語文世界,2013(1-2).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