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
[摘 要] 素質教育理念廣泛普及背景下,體育教學價值日益凸顯,尤其在初中這一學生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如何向學生灌輸正確的體育意識、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已成為教學工作中的重要課題。因此,現以“終身體育”這一理念為立足點,在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嘗試探索該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的滲透路徑,以期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終身體育;初中教學;滲透路徑
社會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傳統教育框架中“重課堂,輕體質”的陳舊觀念得以打破,體育教學逐漸受到各個教育主體的高度關注。在這一勢態下,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的連貫性、科學性便顯得愈為重要,而在碎片化的常規教學模式導向下,最終取得的體育訓練成效卻始終難以達成預期。因此,為進一步優化初中學生身體素質,夯實體育教學基礎,現基于“終身體育”理念的概念及樹立意義,簡要探討了關于如何將這一理念與初中體育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方法,概述如下。
一、“終身體育”的概念與樹立意義
(一)“終身體育”理念的概念
所謂“終身體育”,即在生命歷程中展開持續性、長期性的體育鍛煉,不因某一階段鍛煉目標的達成而中止。這種以維持健康為訴求的體育理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民平均體能的提升,對于個人的生活與發展也有著重要裨益。因此,也可以認為,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踐行“終身體育”理念,本質上是在現有教學體系上的一種深化開拓,致力于學生身體素質的進一步強化,為長久性健康狀況保駕護航。
(二)樹立“終身體育”理念的意義
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形成的運動觀念、體育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長期影響著學生后續的健康狀態,這也是樹立“終身體育”理念的根本價值所在。從具體意義上看,“終身體育”對初中體育教學的意義基本集中在以下方向:第一,終身體育理念有助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運動習慣,有助于身體的發育與機能調節;第二,終身體育理念有助于將狹義的體育教學轉化為廣義的健康保障,使學生脫離出以往被動式鍛煉的局限性,從自愿、主觀的角度出發,在充分認同的前提下參與體育鍛煉;第三,終身體育理念是建立在“思想+行為”架構之上的結合過程,既有助于讓學生產生正確體育意識,又有助于將這種意識轉化為實踐,付諸行動當中。
二、終身體育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的路徑
(一)轉換現代思想觀念,重建教育內容體系
教育觀念決定著教育走向,教師應從主動轉換教育觀念的方向出發,以終身體育理念為出發點,完善初中體育架構的頂層設計,使體育教育內容的設計能夠真正從實際出發,行之有效。首先,在傳統體育教學基礎上,注入趣味性、靈活性特征,嘗試引導學生轉換體育運動觀念,促使學生自愿、自發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譬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體育運動的紀錄片、電影等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起基本的體育知識體系,進而由內而外地對相關內容產生興趣,達到激活體育興趣的目的,再將與各種體育項目、人物、趣聞作為引線,引出學生進一步了解需求。同時,還可通過樹立校內體育運動人才典型的形式,重點宣傳、展示校內學生在各級體育運動比賽中獲得的榮譽,在彰顯體育運動重要性的基礎上,激起大眾共同參與的熱情。其次,重視教學氛圍的塑造,通過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來給予學生正確的教育導向,在體育鍛煉中摒棄“唯成績論”視角,以良好的溝通關系對學生展開體育指導,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拓展深化,如將體育游戲納入教學內容當中,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最大限度開發自身運動潛能。另外,打造“階梯式”體能考核指標體系,以難度偏低的體育活動為起點,帶領學生一步一步深入其中,避免因追求一蹴而就的運動效果而陷入另一種極端,這也與終身體育理念中“循序漸進”的鍛煉觀念具有一致性。總之,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革新在體育教學中十分重要,需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全方位打造現代化終身體育環境,為后續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豐富體育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興趣
體育教學手段是將體育理念應用于實踐當中的必需載體,教師對于教學手段的選擇也直接決定著最終的教學成效,因此,需充分兼顧學生體育鍛煉需求與興趣愛好的融合,規避盲目性、枯燥性等因素致使體育教學效果下滑。首先,在方式方法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或通過調查、詢問等過程,將學生具有參與意愿的體育項目進行集成歸類,在運動鍛煉中賦予學生的足夠自主權與選擇權,在選擇意向項目的基礎上大大提升教育遵循程度,從而形成長期性的體育習慣。基于初中學生群體的年齡特征,當教學內容與自身興趣愛好存在契合點時,接受程度會大幅上升,在參與過程中也鮮少以應付式態度進行敷衍,且更容易從中生成競爭意識、拼搏精神,對于形成正確體育觀念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當主動摒棄以往模式化教學框架,真正將具有現代教學意義的方式方法引進體育課堂,引導學生從生理、心理兩個角度認同并構建體育鍛煉習慣,甚至還可在自身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度發展,邁入專業門檻內。同時,在師資體系的建設層面,還可進一步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程度,如通過聘請專業退役運動員進入校內開展指導工作,來達到優化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也有助于進一步消除學生的運動抵觸情緒,借助學生對于專業運動員的崇拜、尊敬情緒,引導其積極參與到日常鍛煉當中,長此以往,便可于無形中形成運動習慣,自覺踐行終身體育理念。
(三)重視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形成協同教育架構
要從根源上貫徹落實終身體育理念,僅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出發遠遠不足,因此,在常規學校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還應充分重視家庭功能與社會功能的發揮,使三大教育主體能夠形成統一的協同教育框架,形成教育合力,實現教育效能的深度發揮。首先,依舊將學校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場域,由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詳細講解關于體育運動項目的內容、要點以及注意事項等,使學生建立起基本的體育動作、步驟認知架構后,再于家庭、社會兩個場域中進行深度實踐。在家庭環境中,可由父母作為引導主體,在空余時間與學生共同進行戶外鍛煉,鍛煉內容可以是爬山、攀巖或簡單的球類運動等,具體項目的選擇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愛好或適宜強度為基準,旨在將終身體育理念充分滲透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從社會角度來看,主要可從塑造“全民運動”氛圍的角度出發,不定期地推出關于“青少年體育運動競賽”等主題的社會活動,并通過適當設置獎項等舉措來提高廣大學生群體參與的積極性,最大力度地發揮社會協同教育價值。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積極打造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與支持的體育活動環境,鞭策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終身體育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終身體育理念,無論對學生體育鍛煉還是身體素質發展均有重要作用。初中生終身體育理念滲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還需要廣大一線體育教師加強此方面重視程度,讓學生越來越深刻認識到體育鍛煉重要性,讓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德亮.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終身體育”理念[J].田徑,2021(1):70-71.
[2]鄧鵬程.終身體育理念下“體育、藝術2+1項目”中體育項目實施現狀研究[D].渤海大學,2019.
[3]張星高.終身體育視域下初中體育教學中自主性學習法應用研究[J].考試與評價,2021(2):94.
[4]劉生錦陽.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下探索初中體育教學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15.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