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則靈

“老師,衛生值日表需要調整,掃門口的那個同學要換成會掃地的,學校值日生每次一來就檢查門口,那里一定要掃干凈。”“老師,這是我們設計的閱讀檢測單,自主閱讀要檢查,不然沒效果。”“老師,‘班級小講師的活動再開幾輪吧,大家熱情很高,我覺得不一定要講書上的內容,好多同學想講感興趣的書和電影,可以嗎?”……這不,課間10分鐘,班委的提議把我的耳朵塞得滿滿當當。“班委會再議!”我只能大吼一聲,才勉強從這股“洪流”里硬撥開一條縫,趁他們還沒發現我嘴角的微笑,匆匆“逃走”。
“終于把他們的熱情點燃啦!”一個聲音在心底大喊,我不禁笑出了聲。上個學期,因為班委服務熱情不高,工作效果不佳,班級活動總是不溫不火,班級氣氛也顯得較為沉悶,為此,我沒少傷腦筋。經過一個假期的醞釀,開學初我就緊鑼密鼓地啟動班委培訓工作,選拔、任命、培訓、激勵,每個環節都精心設計,以期喚醒班委的工作熱情,提升班委的工作能力,并以班委海選為契機,以班委匯報會為陣地,提升全班同學的自治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委選拔——知行合一,立體選拔
陶行知先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德育注重自治”的觀點。在他看來,公民理應有共同自治的能力,學校理應為學生預備種種機會,讓他們養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我認為,選拔班干部,就是培養學生自治能力的大好機會。
開學前,我就梳理了班級存在的問題和亟待改進的方面,設立旨在解決班級問題的任務驅動組,并明確每個小組的任務和要求(詳見表格),其中,輪值班長組是全班同學輪流參與,其他每個小組10人。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限報一組,保證人人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
在開學第一節班會課上,我考慮到班級學生大多已滿10歲,便確定了“我是小主人”這一主題,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成為班級小主人。我講解并張貼表格,讓學生自選小組,約定試用期為一周,一周后根據每個同學的表現進行小組評議,選出正、副組長和班委,發放聘書。同學們都躍躍欲試。
在這個過程中,班干部不再是“他”,而變成了“我”。學生整體參與感變強了,即使最終沒有成為班委,也在一周的試用期中了解了班級工作,強化了自治意識,為后期班委更好地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古有“三個和尚沒水吃”,現有10個組員難以成事。一件事被分到10個人頭上,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混亂。不過,亂不可怕,我要的就是“亂‘事出英雄”。在一片混亂、推諉、指責中,組織能力和服務意識強的小主人就能脫穎而出。
試用期結束后,我班采取“組內互評推薦+全班舉手表決+老師綜合評價”的方式,選出了正、副勞動委員、紀律委員、文娛委員、學習委員、宣傳委員。班干部的選拔縱有實踐基礎,橫有同學評價,較之傳統的選拔方式更加立體。
班委任命——隆重受職,定格瞬間
班委任命儀式盛大得像過節。所有班委穿著盛裝,各科老師全程參與,家長代表拍照記錄,在莊嚴的音樂和熱烈的掌聲中,10位班委正式就職,領取聘書,莊嚴宣誓,承諾認真履職、服務集體。
宣傳委員圖文并茂地記錄下這一高光時刻,并將照片張貼在班級展臺的最顯眼位置。
班委培訓——以評促教,兩會匯報
在班干部的培養上,我堅持以評價促指導,每周組織學生召開班級兩會——班委互評會和班委匯報會。學生在自評、互評中深化服務意識,教師在相機點評中指導班委如何開展工作。
每周五的大課間是我班的班委互評時間。班委們互相評價工作,共同交流經驗。會議桌上,班委們不時提出遇到的問題,又常在我回答之前,探討出可試可行的解決方案,雖不甚完美,但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每周五的班會是專屬班委的匯報時間。他們按照各自負責的工作反饋情況,指出共性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溝通合作方式。
“大家好,我是紀律委員劉家豪,今天我代表紀律監察組匯報。這一周,大家的整體表現不錯。對于4條紀律要求,大部分同學做得很好,有11位同學全做到了,讓我們鼓掌表揚。大多數同學沒有做到課前靜息,在老師到來之前常有噪音,既影響大家的上課狀態,也影響老師的上課心情。希望大家以后注意并加以改正,下周我和盧惠民(副紀律委員)會在每次課前記錄大家的表現,周五張貼反饋,問題突出的同學,老師將進行約談。建議大家一下課就把下節課的東西準備好,這樣上課鈴響了才能立刻靜息。我今天的匯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一次上臺匯報的紀律委員語言簡短卻鏗鏘有力。按照我在班委會上指導的“先談優點,再說問題;表揚具體到人,問題給出建議”方法,對班級紀律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匯報,儼然一個小班主任。我總覺得,未來的舞臺是他們的,現在的講臺應該適時留給他們。
在指導班委兩會時,我堅持“學生能說的,老師絕不說;學生說偏的,老師指導說;學生有疑的,老師詳細說”的原則,放手讓他們討論發言。在這個過程中,班委的管理能力、表達能力、領導能力和主人翁意識都得以增強,為班級服務的熱情也持續增長。
班委激勵——趣味抽獎,別樣獎勵
在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花錢買的獎品往往難以打動人心。我指導文娛活動組的同學設計了班級抽獎箱,每周紀律表現好或學習突出的同學都有機會參與抽獎,獎品是幫助孩子實現抽取的小紙條上的心愿。
而班委有一條抽獎的“特別通道”。別人是表現好抽獎,班委是工作突出抽獎;別人抽到的是惠及自己的獎品,班委抽到的是惠及全班的獎品。每周,我依據班委互評會的投票結果和全班同學在某方面的整體表現評選3名優秀班委,他們可以抽取1~10分鐘不等的時間券。只要湊滿40分鐘,全班同學就可以多一節活動課,這節課可以用來做游戲、看書,甚至曬太陽,只要是安全的活動,我都盡量滿足他們。
班委代表全班抽獎,讓他們感到光榮,同時也在同學中樹立了威信。相比物質獎勵,精神激勵更能喚醒他們的內驅力。其實,自身的成長與歷練,不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嗎?
通過立體選拔、隆重任命、兩會培訓和趣味獎勵,班委的工作熱情逐漸被喚醒。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班委的成長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如何讓班委成長的步伐邁得更大、更穩,以班委自治促全班自治,仍是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