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胡娟



摘 要:通過構建城鎮化發展協調度評價體系,采用綜合分析法、協調發展度分析法、變異系數分析法來對2017年西部城市群內部各個城市的城鎮化發展協調度進行綜合測度,來對城市群內部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西部地區城市群在人口、土地、經濟、社會城鎮化發展具有較為顯著的差異性,城市群內部核心城市城鎮化發展趨勢較好,但城市群內部其他城市呈現發展較不平衡的現象。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鎮化評價值;城市群
中圖分類號:F12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3(a)--04
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以來,城鎮化是城鄉發展轉型的主要驅動力,在協調城鄉關系中呈現引領作用的態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加快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2019年,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提出不僅要實施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更要著重提高新型城鎮化的質量[1]。新型城鎮化立足于人民,以新型工業化為主要手段,協調推進城市的現代化發展、集群化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城鄉一體化[2],全面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因而,在國家積極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明顯落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通過分析西部地區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協調度問題,對加快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具有積極的影響。
城鎮化是在工業革命期間隨著第二產業快速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人口遷移現象,同時也是評價中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現如今,關于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注重的是全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在對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研究時,引入協調度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3]。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各區域的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不平衡,其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要明顯落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因而,西部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需要對城鎮化水平與協調度狀況展開較為深入的探索。
鑒于此,本研究使用K型聚類來對各城市群內部城市進行等級規模分類,從經濟、社會、人口、土地四個方面共選取11個指標構建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確定權重,綜合評價法測算新型城鎮化水平,來對2017年西部地區在經濟、社會、人口、土地四個方面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分析。
1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1 研究方法
1.1.1 綜合評分法
通過綜合分析法構建城鎮化發展協調度,采用極差變換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將各項指標的數值使用熵值法進行加權求和得到綜合水平總分值。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表示第個城市的城鎮化綜合水平總分值;表示第個城市的第個指標的數值;表示第個指標的權重值。
1.1.2 子系統協調系數測算
利用協調系數函數計算評價城市人口、土地 、經濟和社會城鎮化發展的協調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Ci表示第i個城市人口、土地、經濟、社會、城鎮協調系數;表示第i個城市人口城鎮化水平值; 表示第i個城市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表示第i個城市經濟城鎮化水平值; 表示第i個城市社會城鎮化水平值。
1.1.3 變異系數測算
利用變異系數來計算城市間的差異,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表示變異系數;表示各城市的城鎮化綜合水平值;表示各城市城鎮化綜合水平的平均數;表示城市數量。
1.2 數據來源與研究對象
本文城市群的劃分主要根據趙娜等[4]的研究,結合數據的可得性,選取中國西部地區8個城市群及內部5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西部地區分別有成渝、關中平原、北部灣、呼包鄂榆、蘭西、黔中、滇中、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9市群,其中天山北坡城市群內部城市數量較少,無法計算其權重、綜合水平值、協調度等,因而未研究該城市群)。本文的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7)》所提供的數據,借助Excel、SPSS22.0等軟件,來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模型計算。
2 城市群協調發展測算
2.1 城市等級規模的確定
根據式(1)算出2017年綜合水平總分值,然后取其平均值,運用SPSS19軟件對綜合水平評分值進行K型聚類分析,并將西部地區8個城市群所包含的地級市進行等級分類,其中分類的結果如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重慶,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西安,北部灣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冢舭跤艹鞘腥旱暮诵某鞘袨楹艉秃铺?,蘭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蘭州,黔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貴陽,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昆明,寧夏沿黃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銀川。各城市群中的一級城市,在城市規模等級中處于核心位置,其經濟發展、城市實體要素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在城市群中處于絕對優勢的地位,對促進城市群的建設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2 城市群城鎮化發展協調度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根據新型城鎮化的內涵,遵循科學性、目標性、獨立性、可量化性等原則,從人口城鎮化、土地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方面選取選取11個因子來建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2.3 各城市群新型城鎮化市域差異分析
通過式(2)測算出2017年西部地區各城市群人口、土地、經濟、社會四個方面的城鎮化水平值,結果如圖1至圖4所示。
由圖1(a)可知,成渝人口城市群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成都,較低的城市為資陽和遂寧;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成都,較低的城市為綿陽;經濟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重慶和成都,較低的城市為達州和雅安;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重慶和成都,較低的城市為內江和雅安。總體來看,成渝城市群中重慶和成都城鎮化整體發展水平較高且城鎮化發展趨勢較好,而城市群內其他地區均呈現較不平衡的發展現象。
由圖1(b)可知,關中平原城市群人口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西安,較低的城市為天水和慶陽;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西安,較低的城市為天水和平涼;經濟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西安,較低的城市為商洛和平涼;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西安,較低的城市為銅川和商洛。
總體來看,關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城鎮化整體發展水平較高且城鎮化發展趨勢較好,而城市群內其他地區均呈現較不平衡的發展現象。通過式(3)計算出變異系數,成渝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40、0.46、1.84、1.38,說明其分類城鎮化呈現經濟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社會城鎮化>土地城鎮化;關中平原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97、0.65、1.70、0.75,說明分類城鎮化呈現經濟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社會城鎮化>土地城鎮化。
由圖2(a)可知,北部灣城市群人口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南寧和??冢^低的城市為欽州;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崇左和海口,較低的城市為陽江和欽州;經濟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湛江、南寧和崇左,較低的城市為陽江和欽州;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湛江、茂名、南寧,較低的城市為防城港和崇左??傮w來看,北部灣城市群中各城市城鎮化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且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的狀態。
由圖2(b)可知,呼包鄂榆城市群人口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鄂爾多斯,較低的城市為榆林;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榆林,較低的城市為包頭;經濟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城市為榆林,較低的城市為呼和浩特;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榆林,較低的城市為鄂爾多斯??傮w來看,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各城市城鎮化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且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的狀態。通過式(3)計算出變異系數,北部灣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23、0.86、0.51、0.71,說明其分類城鎮化呈現人口城鎮化>土地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呼包鄂榆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69、0.32、0.57、0.87,說明其分類城鎮化呈現社會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土地城鎮化。
由圖3(a)可知,蘭西城市群人口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蘭州,較低的城市為定西;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定西,較低的城市為白銀;經濟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蘭州,較低的城市為定西;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蘭州,較低的城市為白銀。總體來看,蘭西城市群內蘭州城鎮化發展水平較高,城鎮化發展趨勢較好,但其他地區的發揮呈現出較不平衡的發展狀態。
由圖3(b)可知,黔中城市群人口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貴陽,較低的城市為遵義;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遵義,較低的城市為安順;經濟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貴陽,較低的城市為安順;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遵義,較低的城市為安順。總體來看,黔中城市群中各城市城鎮化水平呈現較不平衡的發展狀態。通過式(3)計算出變異系數,蘭西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92、0.56、0.91、0.86,說明其分類城鎮化呈現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土地城鎮化;黔中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62、0.43、1.06、1.35,說明其分類城鎮化呈現人口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土地城鎮化。
由圖4(a)可知,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昆明,較低的城市為曲靖;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玉溪,較低的城市為曲靖;經濟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昆明,較低的城市為曲靖;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昆明,較低的城市為玉溪。總體來看,滇中城市群中昆明的城鎮化整體發展水平較高,城鎮化發展趨勢良好,其他地區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狀態。
由圖4(b)可知,寧夏沿黃城市群人口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銀川,較低的城市為中衛;土地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銀川,較低的城市為石嘴山;經濟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銀川,較低的城市為吳忠;社會城鎮化水平值較高的城市為銀川,較低的城市為石嘴山??傮w來看,寧夏沿黃城市群中銀川城鎮化整體發展水平較高且城鎮化發展趨勢較好,而城市群內其他地區均呈現較不平衡的發展現象。通過式(3)計算出變異系數,滇中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19、0.41、1.21、0.76,說明其分類城鎮化呈現經濟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社會城鎮化>土地城鎮化;寧夏沿黃城群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04、0.50、1.00、1.22,說明其分類城鎮化呈現社會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土地城鎮化。
3 研究發現和討論
西部地區成渝、關中平原、北部灣、呼包鄂榆、蘭西、黔中、滇中、寧夏沿黃城市群的一級城市分別為重慶、西安、???、呼和浩特、蘭州、貴陽、昆明、銀川,這些城市在城市群等級規模中核心位置,其經濟發展、城市實體要素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在城市群中處于絕對優勢的地位,對促進城市群的建設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西部地區城市群在人口、土地、經濟、社會城鎮化發展四個方面的差異性較為顯著,其中成渝、關中平原、滇中城市群的經濟城鎮化水平最高,北部灣、蘭西、黔中城市群的人口經濟化水平最高,呼包鄂榆、寧夏沿黃城市群的社會城鎮化水平最高。城市群內部核心城市城鎮化發展趨勢較好,但城市群內部其他城市呈現發展較不平衡的現象,且部分城市群內部城市數量較少,可以通過擴大城市規模來完善城市群體系,采取各項政策措施提升中小城鎮的發展規模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推動城市群城鎮化向更高的水平發展[5]。
西部地區城市群城鎮化發展還有待提高,城市群內部各地區城鎮化發展較不均衡,在以后的發展中需要更加注重制定差異性的政策,要注重改善城鎮化水平較高城市群的發展質量,積極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從而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的協調與穩定[6];同時要加大對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低城市群各類要素資源的投入,進而來推動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大優化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標的力度,深入剖析城鎮化綜合水平與協調發展度耦合關系,探討新形勢下城鎮化進程機制及其作用機理等問題。
參考文獻
陳燕妮.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思想探析[J].學習論壇,2019(12):42-49.
劉彥隨,陳聰,李玉恒.中國新型城鎮化村鎮建設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06):1-6.
王家庭,毛文峰.武陵山片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響應的計量分析——以湘西自治州為例[J].經濟地理,2016,36(06):148-154+129.
趙娜,王博,劉燕.城市群、集聚效應與“投資潮涌”——基于中國20個城市群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7(11):81-99.
劉紜彤,李勇.我國各城市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協調性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08):27-31.
王崇舉,張益偉,張宏麗,等.基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長江上游經濟帶的戰略地位與發展定位[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9,19(06):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