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繪畫產生以來,線造型一直是繪畫藝術中最基本的表現方式,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線不僅能快速勾勒客觀物象的形體,表現客觀物象的狀態,還能根據它移動軌跡所產生的節奏,表現出作者的情感屬性。小學低年級美術課是義務教育美術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運用線條作畫的開端,目的是為增強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并打下一定的造型基礎。因此,教師應引領學生感悟線條的魅力,鼓勵學生大膽運用線條作畫,并通過設計相關的趣味性游戲,讓學生沉浸在“線的世界”中愉快地學習。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美術? 線條教學? 必要性? 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造型·表現”領域,學生應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空間、質感等。通過對制作過程的探索發現,提高學生的造型表達能力和藝術感知力,注重美術課程生活化,使學生對美術學習保持持久的熱情。由于線在繪畫領域中有著十分獨特的地位與作用,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美術課作為學生學習美術的起步階段,線條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自已的教學經驗,為當下小學美術課中的線條教學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為提高小學生用線條作畫的能力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可資借鑒的教學策略。
一、美術課學習用線條作畫的必要性
1.能快速表現物象
線作為造型藝術的基本語言,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表現方式。在湘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中,一年級的《涂涂繞繞》《畫畫火柴人》《手形添畫》和二年級的《條紋乖乖》《快樂的舞蹈》等課程,都要求學生用一課時來完成作業訓練,也就是說學生需要用線快速地抓住物體特征,并通過線的表現形式表達情感。所以,簡單的線條能使學生作畫更方便快捷,更能達到課堂作業的要求。
2.線是繪畫造型的基本手段
在繪畫不同的發展階段與地域,“線”的表現手法各有所長。正因為“線”的簡潔性和概括性,我們把“線”當作成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藝術大師達·芬奇曾言:“當太陽照在墻上,映出一個人影,環繞著影子的那條線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幅畫。”這說明線能充分反映物體本質的形象特點,是繪畫造型的一種基本手段。
從中國畫來看“線”,晉代顧愷之的骨法用筆氣韻生動,線條顯露春蠶吐絲之美;曹仲達的線條更顯堅韌稠疊,盡顯“曹衣出水”的用線風范;吳道子的莼菜條描,彰顯出中國畫行云流水、起落有致的線條變化特征,等等。這些都說明,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創造出線條筆法的同時,也在準確地表現和描繪對象。然而,我們在通過對美術課學生作畫中易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時,可以得知,其關鍵在于其線條造型沒有基礎,且大部分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對線條教學不夠重視,并沒有意識到“線”對造型基礎的重要性。另外,對于課堂作業,教師往往是直接給學生出示參考圖片,沒有應有的提示,致使學生很難與所布置的作業產生應有的互動。因此,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重視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線條練習,因為它是幫助學生理解繪畫造型的必備課程。
3.能激發學生無意識情感
繪畫作品中的線條具有傳遞情感的功能,能抒發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某種主觀情緒,更是用來表現自己個性的手段。正如保羅·克利所說:“如果牽著一根線條去散步,那么在散步時,我們便可以偶爾停停歇歇,順手拈一枝花,撿一片樹葉,留意別人不曾留意的風景。”這就是說線條不僅具有“點的移動”功能,又可以抒自我“胸中意氣”。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為了對象而去畫線條,而要以美的感受去用線條表現對象。當然,小學低年級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常常會迸發出天馬行空的奇想。因他們在進行繪畫時,往往會慣以自己的想法來創作,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是非常細膩的,并且學生作品中所描繪的每一條線或每個物體都有它特定的含義,也都蘊含了學生本身所流露出的天真情感與繪畫趣味。
二、線條教學的策略探究
1.讓學生感悟線條的魅力
在美術基礎教育中,許多學校都在強調美術技法訓練要適應整體美術教育活動的教學內容。實際上,美術技法并不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關鍵,敏銳的觀察力和藝術感受力才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重點。同樣,在線條教學中,學生畫得像不像并不是評判其作業優劣的標準,重要的是學生對線條要有切身的藝術感受和特有的理解判斷能力。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培養學生學會用線作畫的開端,也是教會其感悟線條魅力的啟蒙階段。對于低年級的美術教材,雖沒有明確提出有關學習用線的知識,但從教材內容編排來看,“線”始終貫穿于整本教材之中,并對學生課堂美術活動起到主導作用。可見,教師應在課堂上幫助或引導學生發現線條,要讓學生用造型的表現語言去理解生活中的線條,感悟這個世界。首先,教師可讓學生回憶或想象在生活中所出現的線條,進而豐富學生的線條記憶感受。其次,教師可讓學生在示范的同齡作品中進一步觀察與思考,誘導其感悟線條的魅力:這些線條給你什么感受?這些線條是怎樣組織畫面的?為什么要用線條來作畫?等等。最后,在欣賞大師的繪畫作品時,教師可讓學生談其對作品的感受,目的是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些線條是畫家們賦予了自己的情感的。如果按其做法,學生就能從線的基本概念上升到線的情感輸送,就說明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線條的獨特魅力,對線條的審美體驗也將會提高。這樣,學生對線條的認識就不會僅僅停留于呆板的“工具”階段了,也不會只以簡單的“美”或“丑”來定義美術作品了。
2.教學生用線的知識和方法
對于低年級美術課堂的作業練習環節,部分學生常會出現線條斷斷續續,或在圖畫本上一通亂涂亂畫的情景,這種隨意的作畫方式,很容易讓學生養成不良的作畫習慣。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作正確的引導方法,才能有意識地將線條的知識和運用方法傳授給他們。例如,一年級上冊的美術課《涂涂繞繞》,教師應首要明確以下幾個教學步驟:第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涂繞的方式是怎樣的。第二,涂繞的順序是什么?第三,如果讓你用這樣的方式畫出一個貓咪,你會怎樣用線條涂繞?然后,老師再做進一步地示范和講解,用簡單準確的線條示范,分步練習,由易至難。這樣,學生掌握了涂繞的步驟和方法后,才能用靈活的線條去表達物體及自身情感。
3.設計相關的趣味性游戲,提高學生興趣
低年級學生上課期間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通常會表現出活潑好動的外部特征,以及好奇心強、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的心理特征。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應注重營造歡快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可設計出小情境、小比拼、小獎勵、小表演等趣味性游戲,甚至可以做一些類似舞蹈線條的小游戲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作畫,激發出他們感性的、愉悅的繪畫潛能。筆者認為,學生這種“沉浸式”的課堂學習狀態,能釋放他們對線條表達的最初感性認識,而在此過程中,學生畫出的線條可能是抽象且隨意的,但表明其已經學會了嘗試用線條去思考所要表現的事物,這也正是學生興趣活躍的體現。
4.多贊揚與鼓勵學生,提高學生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偶爾會因為老師的一句鼓勵而開心很長時間,同時也會因為老師的一句批評悶悶不樂,甚至可能失去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俗話說:“學生往往是老師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這說明,老師要多對學生贊揚鼓勵,提高學生自信心。筆者有過一次親身的教學體驗:我校一年級有名學生對自己的繪畫特別沒有信心,甚至在課堂作業訓練時常因畫不好而產生負面情緒。但我從該學生的作業中,發現他對于線條的想象能力非常豐富。于是我肯定和表揚了他的創作行為,并引導他如何學會用線條去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從那以后,他在課堂創作環節變得越來越自信,并且敢于用線條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繪畫技法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結語
實踐證明,線條在繪畫中起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中,教師自身要注重線的實踐性,同時也要對學生線條作畫的方式進行充分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線的造型表現能力,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更能增強學生繪畫的自信心,為學生以后的美術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世雄.線條的語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1995.
[3]張川.線造型教學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4]任萬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線[J].江西教育,1997(12).
[5]萬青.淺論繪畫藝術中的線條[J].池州師專學報,2006(2).
[6]王藝.淺談美術教學中的線條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7(02).
作者簡介:
張麗明(1996-),女,漢族,山西省原平市人,長沙市雨花區佳兆小學美術教師,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