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國
摘 要:2020年以來,北京、大連等多地進口冷鏈物流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樣本,近日大連再次突發疫情,使得冷鏈物流環節的疫情防控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為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進入國門”的風險,國務院和交通運輸部先后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對進口冷鏈食品運輸工具和包裝進行全面消毒。本文首先梳理了進口冷鏈食品在保障民生中的作用,然后指出冷鏈物流運輸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關于加強冷鏈物流疫情防控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進口冷鏈物流;疫情防控;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U69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03-0017-02
2020年12月15日,大連市金普新區大連港毅都冷鏈有限公司“應檢盡檢”人員定期例行檢測中,發現4例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據統計,自2020年6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在冷鏈物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的事件已有10余起。10月溯源青島疫情時,中國疾控中心就首次證實接觸新冠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我國冷鏈貨物儲存總計劃約130萬噸,其中大連港占近1/3,約40萬噸。目前境外疫情依然洶涌,跨境貨物帶毒的風險不可低估。在此背景下,加強與相關國家的溝通協調,從源頭上管控好進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至關重要。
1 進口冷鏈物流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1.1進口冷鏈物流的重要性
當“物傳人”成為新冠病毒新的傳播方式后,許多市民有疑問:為什么國家不直接將進口冷鏈食品一禁了之?這背后有多重考慮:首先,進口冷鏈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有補充國內供需、平抑物價的作用。以豬肉為例,在生豬供應收縮的行情下,進口的需求更為旺盛。如果沒有這些進口豬肉補充,8月份的平均豬肉價格可能遠高于48元一公斤,這關乎民生問題安全。此外,進口的水海產品中,還有一部分轉口貿易。如果冷鏈進出口業務實行熔斷,一方面影響大量就業,另一方面影響中國開放政策,被國外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
1.2進口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進口冷鏈物流作為保障食品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深度融入各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成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冷鏈市場需求巨大,2019年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2.352億噸,比2018年增長4653萬噸,同比增長24.65%。但目前冷鏈物流運輸行業仍存在諸多問題:監管的精確性、透明性較低;監管手段和管理方式落后;涉及冷鏈物流的標準和法規體系不健全;冷鏈物流信息交流不通暢以及疫情應急聯動機制匱乏等。
2 加強進口冷鏈物流疫情防控的策略
2.1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明確權責
嚴格執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于印發進一步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指導意見的通知》,組織市場監管部門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市場銷售現場檢查和索證索票工作,嚴格執行“五不準”檢查標準,無論線上、線下,每件必上岸消殺、出庫消殺,每件必上岸檢驗、出庫檢驗,每件必貼碼實現溯源以利責任追究。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要落實“四方”責任——屬地、行業、企業主體以及個人,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一個環節出現“斷檔”,其他環節的工作都會前功盡棄。所以要加強部門間溝通銜接,鏈條不能斷裂,保證貨品全程可控。
2.2提升進口冷鏈相關從業人員防疫水平
嚴格落實“應檢盡檢”,對冷鏈從業人員封閉、集中、規范管理,對冷鏈企業的冷庫實行派駐制,掛牌負責,冷庫一線人員固定、集中居住,人和環境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檢測,從嚴做好相關人員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工作,確保做到全覆蓋、無遺漏。所有一線接觸進口冷鏈的人員都優先全面接種疫苗以及每天服用預防新冠的中藥。提升冷鏈裝卸工自身防疫意識。冷庫裝卸人員在裝卸來自有疫情發生地區的進口冷鏈食品時,務必要全程規范戴好口罩,避免貨物緊貼面部、手觸摸口鼻,防止接觸到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凍水產品。
2.3提升口岸冷鏈產品裝卸裝備和技術
對冷鏈食品裝卸裝備進行升級換代,提高自動化水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風險,同時推廣使用紫外線燈或紫外線機器人,對凍品進行不拆包裝照射,最大限度地用現代科技提升疫情防控水平。23日大連理工大學、中消天盾等離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國內首個可以進行低溫冷鏈新冠活體病毒消殺的檢測技術和設備,能實現冷鏈食品外包裝表面病毒與細菌的快速消殺,為防疫提供了新的科技手段。
2.4建立和推廣進口冷鏈食品信息追溯平臺
加快冷鏈溯源建設是積極防范進口冷鏈食品傳播疫情的有效舉措之一。綜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冷鏈食品信息追溯平臺”,對各個環節進行精確記錄,能夠有效鎖定產品相應環節的問題并及時遏制病毒傳播。為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的監管,建立統一的“冷鏈食品信息追溯平臺”,從而實現對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的追溯管理。要嚴格落實食品追溯主體責任,保證所經營的進口冷鏈食品能夠全部實現追溯。
2.5發展養殖業增加國內供給
從長遠來看,國內應發展養殖業來增加國內豬肉供給,降低對國外冷鏈物流進口的需求,從而降低新冠通過冷鏈輸入的風險。第一是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生豬調出大縣和養殖場(戶)的支持,引導有效增加生豬存欄量。將仔豬及冷鮮豬肉運輸納入“綠色通道”政策范圍,降低物流成本。第二是要求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對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內關停搬遷的養殖場(戶),要安排用地支持異地重建。第三是支持發展生豬的規模化養殖,鼓勵農戶多養豬,并且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第四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第五是增加地方豬肉儲備,保障豬肉供應。各地要適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確保困難民眾基本生活。
2.6 建立疫情應急聯動機制
目前國外疫情仍比較嚴重,本土病例也時有發生,因此有必要把應急平臺和綠色通道保留下來并形成一個常設部門,實時為政府部門提供物資調配服務。同時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在疫情或其他突發事件期間,開啟運輸白名單,使運輸更加流暢;由于各地交通政策與國家層面政策存在差異,建議建設更全面的公共信息平臺;推動集約化管理,推進以整托為單元化作業,減少各環節的人員接觸。
2.7 完善涉外口岸冷鏈物流監管
當前案例主要集中在海運冷鏈物流之上,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部分國家地區呈現爆發態勢,這也對所有涉外口岸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戰。各口岸查驗單位必須高度重視,除注重人員的檢驗檢疫,還要加強物的檢驗檢疫工作。要參照海運冷鏈物流案例,堅持關口前移,確保所有涉外口岸物流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