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玲 張瑤瑤 蔣毅 劉衍玲
〔摘要〕正念干預是基于正念理念發展出來的心理干預方式。研究顯示,正念干預能對青少年的認知和社會情感產生積極影響,因此被引入學校教育。在國外中小學教育中,正念干預主要面向特殊學生群體和全體學生,其中全員正念干預項目發展較好,學習呼吸項目是其典型代表。近5年來正念干預被應用到國內中小學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和認知能力。未來中小學的正念干預需要加強標準化的師資培訓、研發學校本土化的正念干預方案、加強正念干預對學校教育產生積極影響的實證研究。
〔關鍵詞〕正念干預;中小學教育;認知;情緒調節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6-0010-05
一、 引言
一項大樣本多城市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發現,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高達26.3%,特別是高中生在學習壓力感、焦慮和情緒穩定性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尤為突出[1]。關注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和諧發展,提升其認知能力、個性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已成為中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幫助兒童、青少年科學有效地處理心理問題,培育積極心理品質,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而正念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可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有兩個:一是針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重在積極發展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培養健全人格;二是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與咨詢,重在心理咨詢和及時危機干預,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2];而正念在這兩大方面都能發揮作用。本文首先闡述正念的相關概念,隨后就正念在國內外中小學教育的應用現狀進行梳理,并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二、 正念、正念干預及其作用機制
(一)正念的定義
卡巴金(Kabat-Zinn)[3]認為正念是我們在當下時刻,通過有目的性的注意而產生的意識狀態,無論此時此刻的各種經歷或體驗是積極、消極還是中性,都不加評判地對待它。Bishop[4]認為正念既包括注意力的自我調節,即保持對當下的覺察,增加對當前心理事件的認識;還包括對當下的體驗保持開放性、好奇和接納的態度。總之,正念所強調的注意力、覺知當下以及不評判的態度,就是其精髓所在。回想我們的生活,正念強調的此時此刻并不陌生——或是專注于某些工作時,或是在盡情玩耍時,或是與友人暢所欲言時……這種完全地存在于當下的狀態會使人們感到輕松自在。
(二)正念干預的定義
正念起源于東方傳統,卻在西方心理學中普及,主要歸功于去宗教化、標準化的正念干預的發展與應用[5]。正念干預是將正念的精髓融于現代心理學實踐,幫助個體改善生理和心理健康,它是一系列以正念為核心的心理干預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正念減壓(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接納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等,但前兩者是應用最廣泛的正念干預,它們都是通過八周團體訓練課教授人們正念技能,包括對想法、呼吸、身體感受、聲音和日常活動的正念覺知[6]。
(三)正念、正念干預的作用機制
汪芬和黃宇霞[7]從行為學和腦成像視角總結了正念的機制。他們認為正念心理機制主要與基本認知功能(例如:注意、記憶功能)和情緒調節能力緊密相關。腦機制研究顯示,長期正念訓練會激活練習者的前額葉和邊緣系統(例如:海馬體),并增強這些區域之間的神經連接,使與注意、記憶、情緒相關的腦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這為正念廣泛應用提供了神經科學的理論基礎。彭彥琴和居敏珠[8]認為正念既是一種動態的認知過程,又是一種靜態的特質,他們結合佛教四念處的概念和已有實證研究,發現正念工作的關鍵機制是注意和態度。前者是正念作用于認知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核心基礎,是一種覺知力訓練;后者是在覺知力的基礎上培養出的接納和開發的態度。此外,國外研究者通過回顧一系列正念干預的中介變量研究,檢驗了正念干預對心理健康結果的影響機制,發現正念技能的訓練會提高練習者對個人體驗的覺察和非反應性接納,減少負性思維,從而導致積極的心理結果[5]。
三、正念干預在國外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正念先驅者卡巴金于1979年將正念運用在臨床和心理治療中。在隨后三十年的時間里,正念干預的研究對象開始轉向普通群體(包括醫護人員、企業員工、運動員、孕產婦以及學生等),并廣泛應用到身心健康的領域以調節人們的負面情緒,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同時,在積極心理學的推動下,正念干預被廣泛地應用于學校教育中以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從而形成了多種學校正念干預。目前最主要課程是將改編后的正念減壓(MBSR)、正念認知療法(MBCT)課程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幫助學生和老師解決困境,促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研究表明,學校環境下的正念干預對青少年認知和社會情感產生了積極影響[9]。目前正念在國外中小學的應用主要包括針對特殊群體的正念干預和全體學生的正念干預項目。前者聚焦于存在焦慮、學習困難、問題行為等情況的特殊學生群體或弱勢群體,調整負性情緒,提升抗壓能力,從而提高其社會適應力,改善學習和生活狀況[10]。例如,面向問題行為群體的正念課程在減少課堂上沖動和攻擊行為方面是有效的,干預組的沖動性和攻擊性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11]。因為接受正念訓練的學生的積極情緒會增加,從而減少了攻擊性和逆反心理,這有助于老師的課堂管理。后者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正念干預項目,惠及學生數量較多,目前呈蓬勃發展趨勢。全世界的正念干預項目不勝枚舉,而美國作為當代正念的起始國,早已將正念深入美國的學校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其中發展較成熟的是正念與“社會情緒學習”結合的“學習呼吸項目”。
“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在很多國外正念研究中都會提到,這是教育學家Goleman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而后社會情緒學習聯盟(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在美國成立了。該組織通過研究和發掘優質的SEL課程,致力于將情緒能力的培養推廣到學校教育中,SEL項目包括了調查、培訓、測評等標準化規范程序,被廣泛運用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而正念訓練作為促進有意識情緒覺察的心理干預,與學校心理健康課程在理論和概念層面存在一致性[12],被認為是對SEL的補充。2009年,Broderick博士創立的“學習呼吸項目”(Learning to Breathe,L2B),就是針對學生群體的社會情緒學習項目,它圍繞SEL兩個主要的方面: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進行課程設計[13],適合青少年在教室或團體情境下練習正念,促進青少年社交情感學習技能的發展。該課程整合了正念減壓課程的主題內容,主要幫助學生覺察其想法和感受,讓他們學會用友善、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去體驗當下,增強其情緒調節能力和注意力,進而把正念融入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14]。而Metz等人針對216名高中生開展了以正念為基礎的學習呼吸計劃,評估了其對青少年情緒調節的有效性。結果發現,學習呼吸項目對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調節效能、心身疾病和自我報告壓力水平都有積極影響。與對照組相比,在情緒調節能力方面,干預組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15]。這進一步確定了在學校進行正念干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后來多次實證研究表明,學習呼吸項目達到SEL相關標準,并被社會情緒學習聯盟(CASEL)認可。
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發展認知、提高情感和社交技能的主要場所,已成為正念實踐和研究的主戰場,正念作為一種普遍的、有針對性的身心健康干預措施,給學生群體帶來了很多益處,既能夠有針對性解決特殊的學生心理和行為問題,還能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科學地推廣應用,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為他們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四、正念干預在國內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國外實證研究,特別是隨機對照實驗,科學地評估了正念干預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為正念在我國的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5年來,國內的學者也將正念干預訓練應用到學生群體上,并對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業和幸福感產生了積極影響。針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的突出問題,國內中小學正念干預主要應用于情緒調節和認知能力兩方面。
(一)情緒調節能力
當今社會青少年面臨更多的學習生活壓力,他們更容易經歷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存在心理困擾,所以讓學生們學習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識別和應對壓力源并做出正確的壓力反應很重要。
“正念訓練可以提升積極情緒、有效減少消極情緒,進而促進內心平靜和情感平衡”,研究也表明正念水平的提升是正念改善負性情緒的重要原因[16]。此外,研究者以192名初一學生為研究對象,考察正念改善負性情緒和提升學業成績的效果,最后發現高強度正念練習有助于負性情緒的改善,這對學業成績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7]。此外,基于正念改編的SEL項目也在國內開展,115名學生參與了隨機對照實驗,最后驗證了正念訓練的益處,比起對照組,正念干預組在情緒控制和自我監控、焦慮抑郁的方面都有所改善[18]。
對于學生群體的情緒問題,考試焦慮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困擾,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學生表現出以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異常生理心理反應,包括考前焦慮,臨場焦慮(暈考)。當遇到應試情景刺激,學生感受到某種潛在威脅時,就會產生焦慮的心理體驗。面對這個普遍的心理困擾,正念練習可以幫助學生緩解考前焦慮,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備考這件事情上;因為正念水平較高的個體對于負性情緒(考試焦慮)有較高的容忍和接納的能力,且對于其反應性較低,可以較少受到焦慮等負性情緒的干擾[19]。同時,正念中的注意因素對降低個體任務中的焦慮水平有顯著作用[20],所以對于考試中出現的焦慮情緒,學生也是可以通過短暫正念呼吸得到緩解,發揮出自己真實的考試水平。實證研究也發現,8周的正念訓練能有效降低中學生的考試焦慮,而正念對焦慮情緒的干預效果是顯著的[21]。
眾所周知,兒童、青少年容易情緒化,他們在面對壓力和負性生活事件時,很容易感到失控,并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和沖動行為。當學生做正念練習時,其副交感神經系統得到激活,能夠體驗到一種平和、安寧的狀態,他們能更深層次與身體進行連接,并發揮自控力,管理好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所以,正念能有效改善學生的負性情緒,并培養其情緒調節能力。
(二)認知能力
正念作用的關鍵機制是注意和態度,正念能夠讓練習者保持對當下的覺察,提高人們的注意力,從而改善個體認知功能。對于學生群體而言,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學習的基本條件是注意力的穩定性[22]。然而,學業困難的學生容易存在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的情況,伴隨著學業倦怠和無助的消極情緒,這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進度;而4周正念冥想訓練就能顯著提升低自我控制中學生的自我控制水平(自評和教師他評)[23]。正念在小學生的注意力發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中的益處也得到了肯定[24],將正念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品質,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其學業適應。已有實證研究發現,學習困難學生接受8周的正念干預后,其注意穩定性、注意轉移和學業情緒都有所改善,所以正念有望成為有效的教育干預措施[25]。
綜上,正念對學生認知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的提升都有顯著作用,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和身心和諧發展,這與學校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所以正念與學校教育的有益結合可以更好發揮正念的干預作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讓更多兒童青少年群體受益[10]。
五、未來展望
正念干預對于改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巨大的影響,是一種可行和可接受的干預方式,可用于學校環境[26]。近年來我國學校正念干預的研究也逐漸增多,其應用效果也令人歡欣鼓舞,但還有許多其他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國內教授正念的教師隊伍比較匱乏,急需標準化的師資培訓體系。正念是一種體驗式教學,作為正念的帶領者首先就需要在正念練習中去體驗、學習、成長,當個人沒有切身體驗,僅僅是傳授文字信息,很難深刻理解正念精髓,難以對青少年進行有效指導。因此,需要研究構建標準化的正念教師培訓考核制度,對相關指導教師進行科學的、標準化的正念培訓。
第二,研發本土化的學校正念干預方案。目前國內實證研究中的正念干預方案包括簡化版的正念訓練和標準化的正念減壓課程,不過這些課程時間較長、活動形式比較單一,而兒童、青少年群體容易對有趣事物感興趣,難以接受長時間的正念練習(例如30分鐘靜坐練習)。因此,針對我國兒童青少年群體的正念訓練,既需要借鑒國外成熟的課程體系,同時更要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階段特征來設計課程,目的是要打造出趣味十足、本土化的正念課程;比如針對小學生的正念呼吸練習,可以加入游戲活動,借助吹小風車來引導兒童吸氣或呼氣。
第三,深入研究正念干預在學校教育中積極影響,加強相關的實證研究。國內學校正念干預的實證研究關注的變量主要是情緒、壓力、注意力等,影響范圍有限,且缺乏長期跟蹤評估,還可以考慮攻擊性、社會適應力、學業成績等指標,并考察長期追蹤效果。因此有必要繼續檢驗和推廣現代正念技術,探討正念干預的作用機制、適用范圍。
當然,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從正念中獲益,還可以將研究面向老師、學校管理者、父母的正念課程。從生態觀角度來看,只有學生所在的大環境中都在倡導正念理念,營造一種彼此開放接納、不評判的成長氛圍,我們才能感受到學生的真實需求,實現正念教育的初心。
參考文獻
[1]陳丹,權治行,艾夢瑤,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9):1402-14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212/t20121211_145679.html,2012-12-11
[3]Kabat-Zinn J.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past,present,and future[J]. 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2003,10(2):144-156.
[4]Bishop S R. Mindfulness:A proposed operational definition[J]. 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2004,11(3):230-241.
[5]Gu J,Strauss C,Bond R,et al. How do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and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mprove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mediation studies[J]. Clin Psychol Rev,2015(37):1-12.
[6]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正念學組,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業委員會正念學組. 正念干預專家共識[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9):771-777.
[7]汪芬,黃宇霞. 正念的心理和腦機制[J]. 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1):1635-1644.
[8]彭彥琴,居敏珠. 正念機制的核心:注意還是態度?[J]. 心理科學,2013,36(4):1009-1013.
[9]Brandy R. Maynard M R S,Veronica L,etal.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cognition,academic achievement,behavior and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J]. The Campbell Collaboration,2017,13(1):1-144.
[10]金建水,劉興華. 兒童和青少年學生群體的正念教育——正念作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索[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70-180.
[11]Franco C,Amutio A,Lopez-Gonzalez L,et al. Effect of a mindfulness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impulsivity and aggression levels of adolescents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J]. Front Psychol,2016(7):1385.
[12]許穎. 兒童社會情緒學習:PATHS課程主要內容及啟示[J]. 兒童發展研究,2014(4):30-34.
[13]馮宇,段文杰. 學校正念干預的基本形式及特點[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5):991-994.
[14]Broderick P C,Metz S. Learning to breathe:a pilot trial of a mindfulness curriculum for adolescents[J]. Advances in School Mental Health Promotion,2011,2(1):35-46.
[15]Metz S M,Frank J L,Reibel D,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arning to breathe program on adolescent emotion regulation[J]. Research in Human Development,2013,10(3):252-272.
[16]徐慰,王玉正,劉興華. 8周正念訓練對負性情緒的改善效果[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7):497-502.
[17]劉穎慧,趙春梅,賈蓮,等. 正念訓練對初一學生負性情緒及學業成績的干預效果[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9,33(9):661-665.
[18]Lam K,Seiden D. Effects of a brief mindfulness curriculum on self-reported executive function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J]. Mindfulness,2020,11(1):627-642.
[19]王宴慶,趙鑫. 正念對考試焦慮的影響: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23(4):746-749.
[20]張春陽,江世尋,左康潔,等.? 短時正念干預對高中生焦慮及壓力知覺的作用[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J],2019(9):797-801.
[21]郭炳豪,孫健. 8周正念訓練降低高中生考試焦慮的實驗研究[J]. 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6(4):148-154.
[22]唐嘉穎. 應用正念訓練提升小學生注意力品質[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0):58-60.
[23]孫長玉,陳曉. 正念冥想訓練對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預作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9):1359-1363.
[24]謝晶,涂艷國. 正念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W市D小學五年級的正念教育實驗[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6):23-28.
[25]陳翠翠,杜曉新,李葉娥. 正念訓練對學習困難學生注意力及學業情緒的影響[J]. 基礎教育,2019,16(2):74-81.
[26]Felver J C,Celis-De Hoyos C E,Tezanos K,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for youth in school settings[J]. Mindfulness,2015,7(1):34-45.
(作者單位:1.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重慶,400715;2.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中學,成都,610016)
編輯/張 旗 終校/衛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