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琳
于永正老師說過:“閱讀教學要讀寫結合,找準讀寫訓練的結合點,為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文本進行深入解讀。訓練切入點的選擇因人而異,可以是文本矛盾的沖突處,也可以是情感的生長點……總之,要立足文本。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說說如何立足文本,指導學生寫好“段落”。
一、解讀文本,找準讀寫結合點
教材編排是有序的,什么年段用什么文本,進行哪些方面的知識教學和能力訓練,都是精心設計的。而現行語文教材側重于主題單元編寫,沒有以語文知識、技能、方法為軸心進行結構性編排,沒有系統的寫作訓練安排,一些讀寫結合的訓練點如珍珠般散落在文章各處。這就要求老師們潛心解讀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導學助教板塊,深刻領會單元導讀,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課后練習題、口語交際、主題習作等要求,找出讀寫結合的訓練點。它們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提示,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目標。
圍繞教學目標,教師最終要引導學生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習得的表達方式運用到習作中。因而,應找準讀寫結合點,有目的地練筆,有效提高習作能力。在學習某篇課文的某種表達方法后,遷移知識,加深對課文寫作特點的理解,并在實踐中得到內化。
二、立足文本,做好讀寫結合
1.分析寫法,讀寫結合
有些課文中的片段,或是總起分述段,或是分述總結段,或是空間敘述清楚,或是細節描寫形象……像這樣在寫法上獨具特點的片段,就可以作為讀寫結合的“點”進行仿寫。仿寫時,同時告訴學生這種片段在寫法上的規律,使學生有規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例如《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第3自然段,先用中心句開頭——“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后面依次寫了形態各異的人及他們的行為。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課文是怎么寫的,是怎樣寫“熱鬧”的,然后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去寫。如:
超市里可熱鬧了。
集市上可熱鬧了。
我首先讓學生明白這段話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段話寫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構段方式?從哪幾個方面把翠鳥的外形寫具體?孩子們迅速舉起了小手。
2.教給方法,培養概括能力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段的訓練的重點。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這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比如,記事的段落,要篩選的事實信息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什么事;寫人的段落,要篩選的事實信息是寫了什么人、這個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點;寫景狀物的段落,要篩選的事實信息是什么景或物、什么特點。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來篩選主要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運用通暢、簡潔、完整的語言將主要信息歸納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將概括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3.循序漸進,把握分級教學目標
在段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來進行,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優化段落教學的流程,切不可“一口吃成個胖子”,也不可“三、四年級一個樣”。因此,在段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級和課文在教材中的位置,考慮難易的層次,有序地進行教學。
三、四年級要遵循以下分年級目標
三年級的重點是自然段的訓練,所以,要扎扎實實地抓好連句成段的訓練。訓練的重點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讓學生在了解幾種基本段式的基礎上,著重感知“承接”(側重于“言之有序”的訓練)和“總分”(側重于“言之有物”的訓練)兩種重點段式的結構規律,并進行讀寫遷移的訓練。
四年級要鞏固自然段的訓練,著力進行邏輯段的訓練,滲透篇章訓練。教師要指導學生劃分邏輯段:概括段意,弄清段與段、段與篇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指導學生掌握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有關規律,培養學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連接段意的方法,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進行讀寫遷移的訓練。
總之,讀寫結合是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準教材的編排特點,并從文本中尋找到典型的練筆點,鼓勵學生進行練筆訓練。這樣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能為學生今后的習作訓練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