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 要:教育體制創新改革不斷深入,對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歷史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效能,結合教學任務目標,科學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將歷史故事靈活應用于教學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揮歷史故事的實際價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歷史知識,從本質上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故事;應用
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更是歷史學科最開始的階段,該學科學習較為復雜,且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歷史教學有效性難以提升。為有效解決此類瓶頸,將歷史故事引入教學課堂中,以此為基礎不斷為學生滲透相關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歷史觀,擴展其歷史知識學習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一、導入新課時,設置有“懸念”的歷史故事
擁有良好的開端,便為最終成功提供了助力,一部優秀的電影,加之扣人心弦的序幕,必定吸引觀眾眼球;一本好的小說良好的序言,便讓人們對其愛不釋手;一堂好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端,是保證學生全身心投入的基礎保障。特別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自身好奇心強烈,課堂上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布設相應的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欲,急切掌握新課程。故事作為新課導入核心方式,課前布設相應的歷史故事,以此抓住學生眼球,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完成教學目標。譬如教師講授七年級上冊“伐無道,誅暴秦”內容時,初期可引入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強國,布設相應的教學懸念抓住學生眼球:“秦朝市場上為何鞋子無人問津,拐杖成為市場的熱銷產品?”為何會出現此種現象,之后循序漸進引出秦朝統治殘暴無情,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最終造成大規模農民起義,秦朝短命而亡。此種以歷史故事引入設置懸念,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再譬如講述八年級上冊“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一課時,向學生提出疑問:為何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為何要如此布設?從而向學生闡述其相關含義,引出該節的學習內容[1]。
二、教學過程中穿插歷史故事,強化學生記憶
初中歷史學科講授過程中,要求學生持續性保持注意力難度較大,教師若僅是講授,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適當在教學過程中插入相應的歷史故事,不僅可活躍課堂氣氛,還可擴展學生學習知識面。譬如,教師講授“甲骨文與青銅器”時,若僅選用知識灌輸方式,學生易出現煩躁感。因此,教師備課過程中應收集與之相關的故事,如講授司母戊大方鼎的發現和保護過程,將學生的思想帶入故事中,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強化學生對青銅器的正確認識,增強文物保護意識。
三、小故事深入淺出,輕而易舉化解重難點
初中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學生學習過程中多呈現為感性,涉及較多的相關理論、概念,學生對知識理解缺乏透徹性,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若以故事的方式化解學習中的重難點,能大幅度提升課堂學習有效性。譬如,教師講解八年級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內容時,其自身概念較為抽象,若選用理論概念講授方式,學生短期內難以掌握相關知識??赏ㄟ^引入現實中的相關事項,如中國有官司訴訟或罪犯,外國人可進行審理或懲處,中國政府卻無權制裁;中國礦山被外國人開采;中國境內凈出口貨物關稅并不能由中國自身決定等,以此事件逐漸向學生表明殖民權力,對近代生活造成影響,主要體現在多個領域中,包含經濟、政治等。引入具體化歷史實例,促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2]。
四、運用多媒體呈現歷史故事,豐富教學內容
歷史課程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展示各類歷史故事,加強學生記憶,還可選用多媒體手段播放歷史故事短片。如講授安史之亂時,可引入知名女性楊貴妃,引入相關歷史故事進行播放,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吸引學生注意力。為營造課堂氛圍,教師可組織學生模仿播放的片段,增強教學趣味性。
五、課程結束階段,利用歷史故事收尾
一堂課若沒有良好的結尾,教學成效就會大打折扣,在課程結束之前,科學、合理地應用歷史故事,不僅是對本堂課程的鞏固,還可為學生提出啟迪思考空間,獲取良好的教學成效。譬如,教師講授“商鞅變法”內容時,教材上講授商鞅利用“徒木立信”獲取百姓信任實施變法,最終商鞅被判處“車裂之刑”,引發學生深思及同情,所以教師可在此處布設疑問“商鞅已死,變法失敗了嗎?”啟發學生思考,引入相應的歷史史記中的故事,秦孝公死后,惠王順利繼承王位,反對商鞅變法的貴族紛紛誣陷其謀反,秦王便派出官兵抓商鞅,商鞅逃亡至客棧準備住店,客棧人不知其是商鞅,便所言:“根據商君法令,若想留宿請出示相應的通行證,若沒有需判罪”,只能逃離秦國。上述故事講授包含兩方面思想,引發學生思考,一方面是商業實施變法,在關鍵環節未救自己;另一方面,表明變法滲透于秦國各角落。因此,商鞅雖死但變法興起,秦國也因此成為強國,為一統天下奠定良好基礎。
歷史故事是初中歷史教學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吻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將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程中是必要的,更具有實用性。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需根據教學任務及目標,確定講授故事及插入時間,實際應用方式應靈活多樣,增強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丹.淺談故事化教學在初中階段歷史課堂中的運用[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47):1.
[2]李秀.激趣·感悟·反思:例說故事史料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