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雁
摘 要:英語語法是英語課堂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教育形勢下,英語語法教學更加注重英語的實踐運用能力。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是初中英語教師的主要目標。從融入語境、多樣課堂、生活應用三方面論述了語法教學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創新策略
英語語法是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的重要基礎,通過語法學習,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英語語言的內在規律,深入理解英語起源及發展過程,繼而更加良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的運用。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英語在教學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已經成為現階段必須掌握的一門應用型語言技能。誠然,語法內容稍顯枯燥、晦澀,較難通過直接講授幫助學生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應用實踐為目標,逐步提升英語語法教學效果。
一、融入具體語境,提升語法學習興趣
英語語法是對英語語言進行研究,系統地總結歸納后形成的一系列語言規則。英語語法的精髓在于語言的運用,而不是單純語法的記憶。由此可見,英語語法的學習必然是建立在具體語境之中的。教師在語法教學時要善于融入具體語境,將語法通過各項具體環境或事物表現出來,讓學生開展英語交流或對話,從而逐漸明白英語語言的意義,繼而一改枯燥乏味的語法學習狀態,營造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
以Modal Verbs語法教學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can,could,should,must等常見情態動詞的用法時,可以將其融入具體的語境,通過實際的語境讓學生領會各種情態動詞的區別與規律。比如,可以設置一個主題,讓學生之間圍繞主題開展對話,或師生之間開展對話,在對話中分別交換幾種情態動詞,感受其中的不同并了解其用法,如相互交談中,“Could you speak more loudly?”將其中的could換成can,讓學生再進行對話,學生則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委婉語氣。通過融入具體語境,學生能夠切身感受語法的存在并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有效提升語法學習興趣。
二、多樣化教學過程,提升語法教學效果
語法知識本身展現出枯燥晦澀的特性,如果教學過程仍然保持單一的方式,將極大地影響語法知識的滲透和理解。因此,英語語法教學過程必須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多樣化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消除枯燥的氣氛,活躍英語課堂,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輕松地學習語法知識。
英語語法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途徑,需從日常課堂教學的細微環節挖掘。如游戲化教學,在游戲的過程中融入語法知識,再比如角色互換教學,讓學生和教師雙方互換角色,學生以教“學生”學的過程加深對語法的理解,另外還有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等。以Adverbial Clause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游戲化教學與角色互換教學相結合,在教學前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收集與總結,像教師一樣“備課”,然后在課堂上將自己準備的知識點講解給其他學生及教師聽,而后帶領學生采用游戲接龍的形式鞏固狀語從句的用法。結束后由教師和學生分別給予“講師”評價。通過多樣化、互動性強的教學過程,學生自然而然加深了對語法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從而快速提升語法教學效果。
三、生活化應用導向,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語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英語的實踐與應用,而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創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化情境,在學習時聯系實際,將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從貼近生活的教學素材、場景中感受英語語法的內涵和應用,并在生活化的場景中逐漸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
教師教學中需要以生活化應用為導向,在學生掌握英語語法的過程中設置多種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實踐型學習中增強對英語語法的靈活運用能力。以Object Complement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組建語法學習搭檔,每組搭檔選擇生活中某個最熟悉的場景,并選定某個語法類別進行對話編排、場景設計及語法應用,在課堂中展示針對這個語法用法的研究應用過程,以場景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對語法的研究及各種問題解答,這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以搭檔組合的形式一同探討交流,避免他們在語法學習中一味地忽視或等待,有問題隨時與搭檔探討,在潛移默化中增進他們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并逐步強化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英語的實踐運用水平。
總之,英語語法對英語學習來說十分重要,它是掌握英語知識并熟練應用的基礎。面對新時代的教育改革,每位教師都應當與時俱進,在不斷地探索中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以英語應用為導向,逐漸提升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實踐體驗,在高漲的學習興趣及熱情中提升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盧丹.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問題及策略[J].英語廣場,2017(11):138-139.
[2]周麗倩.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