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震宇
近期,通過學習筆者深刻地感受到,作為新時代教育戰線的一員,要始終要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把“立德樹人,為教育謀發展”的責任扛在肩頭,為建設“教育名區”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下面,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如何深入推進學校德育工作,分享三個方面的思考。
一、要做好“聯”的文章,把握方向抓落實
當前,在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推動下,在全區上下全面推進示范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學校的德育工作也要積極對接、強化融入。首先是“沉下心”,結合校情生情、地域資源、校園文化建設等因素,在學校“小南社”品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深入挖掘提升,豐富德育工作內涵;通過微信平臺,學習上海、浙江等地的德育先進學校的外宣經驗,在原有《中國教師報》宣傳過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小南社”宣傳工作。其次要“抓起來”,以教育部2021年最新出臺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為依托,盡快完善與健全新一年度的學校校紀校規,通過學校家委會、家長代表的溝通與協商,全力取得他們的支持和認可,同心同向、合作共育。再次是“走出去”,通過市級、區級平臺,與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等地的部分學校開展多方位的德育工作交流,學習德育管理的經驗,因地制宜地做好復制工作。最后要“爭上游”,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德育隊伍的梯隊建設,提前做好每年度的蘇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參賽教師的遴選準備、積極參加每年度長三角地區中小學德育創新案例和成果評比,要團隊作戰、協同努力,多次打磨、反復錘煉,力爭在各項評比中獲得好成績。
二、要強化“實”的舉措,聚焦重點抓落實
德育工作較為瑣碎,要辦的事很多,對于學生發展來講,品格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健康教育這三塊學校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品格教育好比一根扁擔,一前一后,挑著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這兩個大籮筐,由學校全體德育導師肩負,砥礪前行。因此,做好以上三塊工作,必須要以務實求真的精神、釘釘子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方面,學校要辦好“線上”與“線下”兩塊工作。“線上”方面,要利用好學校公眾微信號,結合期初、期中、期末、寒暑假、重大節日等時間節點,定期、持續地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科學理念,要統籌規劃、長遠打算、形成品牌;“線下”方面,要支持與鼓勵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積極參加區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認證培訓,辦好家訪、家長會、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志愿團六項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結合區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機制的通知精神,將相關可操作的務實流程認真落實、落細、落小;同時,要落實每兩周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的規定,常態性地開展團體與個體心理輔導,用好省編心理健康教育讀本和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品格教育方面,要持續做好每學期校本化品格課程實施方案,圍繞每學期開展的品格教育主題,創設校本化的品格教育環境,結合江蘇省“八禮四儀”要求,每學期開展不少于3次的主題活動,注重品格教育經驗的宣傳、提煉。
三、要彰顯“準”的特色,強化責任抓落實
責任心強不強,是決定我們的工作能否完成好的重要因素,也是能否推動工作發展的重要保證。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在經歷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后,站在新起點上,如何邁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關重要。對于德育工作來講,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讓廣大學生學好、用好“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史),深刻認識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是擺在我們學校每位德育人面前的重要責任。在新一年度的工作中,學校要進一步樹立“每一位老師都是德育人”的理念,堅持立德樹人,遵循“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方針,通過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上好思政課、開足團隊課、重視文史課,特別是要做好升國旗、唱國歌儀式禮儀教育、學生文明上網網絡素養教育,以及國家安全意識和國防教育;同時,弘揚勞動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始終高揚愛國主義旗幟,著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為,推動愛國主義思想基礎更加鞏固,形成學校常態長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新格局。因此,更需進一步強化包括教師自身在內的責任意識,忠實履行教書育人、行為世范之職責,不斷激發和提升干事創業的勇氣和底氣,為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做出學校應有貢獻。
2021年,學校德育工作更應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采取更務實的做法,做好“聯”的文章、強化“實”的舉措、彰顯“準”的特色,不斷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努力提升學校德育工作水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的: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識觀念、掌握過硬本領,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辦事情。作為新時代教育戰線的一員,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提升工作時效,把準“進”的方向,強化“敢”的擔當,練就“能”的本領,錘煉“實”的作風,與全校全體德育人齊心協力,共同將各項德育工作落實好,為建設吳江教育名區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