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培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思維最活躍的階段,此階段對學生展開正確引導,有利于提升初中生音樂欣賞力,發揮音樂的育人功能。對此,本文對初中生音樂欣賞力培養意義展開探究,提出初中生音樂欣賞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音樂欣賞能力;實踐教學
音樂課作為藝術課程,音樂欣賞力是學生必備的藝術欣賞力,目前,對藝術欣賞力沒有明確的界定,自含義上看是人們在接觸音樂藝術過程中產生的審美能力,是人們通過藝術形象認識世界的能力。藝術欣賞力還需發揮人的感性認知,也能體現人的理性認知,讓人們在賞析中娛樂。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音樂欣賞力,有利于讓學生自感官上獲得愉悅,也能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其他學科學習壓力在音樂欣賞過程中緩解,幫助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對此,在初中音樂課教學中,教師還需有意識的為學生培養藝術欣賞力。
一、初中生藝術欣賞力培養的意義
首先,強化學生藝術感受力。藝術感受力與學生靈感存在聯系,也可通過后天的教育培養。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容易固化,目前,我國在幼兒階段便開始培養藝術感受力,但幼兒對世界及事物的認知較為片面,藝術感受力處于初級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世界已經有一定程度認知,在音樂課中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有利于讓學生形成牢固的藝術感受力,對學生一生產生影響。其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課堂,音樂欣賞力便是審美能力的體現,初中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音樂作品,在音樂作品中認識世界,了解國內外音樂文化,在音樂文化的熏陶下,幫助學生形成審美能力。現階段,學生的課余時間及課后時間被游戲、電視占據,若教師無法正確引導,初中生會陷入沒有思想及追求的發展狀態。在初中音樂課中培養學生藝術欣賞力有利于洗滌學生心靈,發揮藝術課的美育價值。最后,豐富學生的生活。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生學習任務明顯加重,學習的科目較多,在學習資源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下,部分家長或者學校為讓學生考取著名高中,通過強壓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緊迫的心態下學習。近幾年,學生不堪重負的案例比比皆是,發生此類事故與學生身心不健康發展存在關聯。音樂欣賞力培養能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放松壓力,比如,學生在壓力大時聆聽音樂能夠保持心理清凈,也有學生在聆聽音樂時能進入睡眠狀態,也有學生在寫作文時沒有靈感,但聆聽音樂后與作者形成共鳴,從而產生寫作靈感,以此,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避免單調的文化課學習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二、初中生音樂欣賞力的培養策略
音樂課作為培養學生藝術賞析能力的課程,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本文通過引導初中生參與音樂活動、加強與其它學科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角度展開教育活動。
(一)引導初中生參與音樂活動
藝術與生活緊密相連,生活是創作藝術作品的源泉,因此,若想提升初中生音樂欣賞力,還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音樂欣賞力。學校對音樂課形式進行調整,定期在音樂課組織活動,比如,邀請本校音樂教師及外校音樂教師,為學生演奏名曲,講解音樂知識,包括音調、節奏及音律,讓學生在音樂課學習過程中形成音樂欣賞力。教師組織學生參與音樂沙龍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內在節奏,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在活動中形成音樂欣賞力。音樂課學生可進行作品評價,教師帶領學生采風,對具體音樂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掌握評價音樂的方法,持續提升學生音樂欣賞力。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參與地區特色音樂活動,主要原因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各地藝術產業發展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可選擇地區音樂資源進行教育。音樂教師需結合地區音樂藝術資源,組織家長讓學生參與特色藝術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好的作品及差的作品區別。比如,城市中會舉辦音樂會或者音樂節,教師讓學生參與此類活動中,洗滌學生心靈的同時,完成音樂對學生的塑造與熏陶。
(二)加強與其它學科間的聯系
藝術作為科學的一部分,培養初中生音樂欣賞力,需要讓學生了解藝術背后文化,扎根于某種文化及情景中,才能對藝術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初中生音樂欣賞力培養還需關注學生藝術欣賞水平提升。結合語文及歷史等課程可升華學生文化素養,比如,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古詩及文言文,對特定文化及故事進行分析,能了解我國發展史及國情。結合一些音樂作品,可提升學生對歷史的感悟,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音樂欣賞力。結合自然科學及政治學科,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了解自然,藝術雖高于生活,但又符合自然規律,貼合人們欣賞的音樂作品往往來自自然生活,因此,在跨學科學習過程中,也能培養學生音樂欣賞力。
(三)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
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審美情趣,改變單一化的乏味教學模式。教師還需結合課本內容為學生展開音樂教育,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音樂欣賞力,本文以《祖國不會忘記我》為例,該音樂是一種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音樂。對培養學生音樂欣賞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解《祖國不會忘記我》的創作背景,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整體認識,并在合唱過程中通過響亮的音色對情緒產生影響,理解作者對祖國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及民族精神,在此種氛圍下學生演唱更加用心,也能夠體悟作品本身的文化意蘊,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情緒及音樂欣賞力。
(四)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
初中生在欣賞音樂作品過程中,會獲得情感體驗,既是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悟過程,也是學生與作者情感互動過程,在聆聽音樂過程中形成情感共鳴。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音樂主題,讓學生音樂深入人心,對提升學生音樂欣賞力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學習新曲目時,讓學生對音樂背景展開分析,學生對此產生巨大興趣。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向學生普及音樂故事及知識,便于學生掌握音樂思想,在欣賞音樂過程中讓學生對音樂有深刻理解。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普及音樂事宜,比如,《金蛇狂舞》是初中音樂中的特色歌曲,是1934年聶耳根據《倒八板》改編的民樂合奏曲目,簡單明快的旋律帶給人奔放的印象,配合激烈的鑼鼓,渲染熱烈的氛圍。樂曲題目表現中華民族堅定信念及樂觀的革命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音樂,及感受作品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音樂欣賞力。
三、結束語
初中生音樂欣賞力培養是培養學生正確三觀的教學措施,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此階段容易受到網絡信息影響,形成錯誤的三觀,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音樂欣賞力,讓學生明辨音樂中的情感,從而理性看待生活中的是非,改變學生對學習及生活的錯誤看法。初中音樂也能培養學生審美情緒及理解能力,讓學生跨學科學習文化內容,以此,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及事物認知水平,達到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趙丹.論如何提升初中生音樂欣賞能力及審美能力[J].中華少年,2019,(16):109.
[2]艾劍.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的音樂欣賞能力[J].知識文庫,2018,(05):80.
[3]周亮.探索 求知 升華——談初中生音樂欣賞能力及審美能力提升策略[J].北方音樂,2017,37(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