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我國現行的通用語言文字就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并且在“十三五”期間,國家開始開展對少數民族的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勵志利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來促進少數民族未來良好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少數民族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總體水平。簡要闡述少數民族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應用現狀,進而提出深化少數民族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研究
我國少數民族人數眾多,在歷史環境和自然環境的雙重影響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交通閉塞,很難與外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導致語言和文化發展相對復雜。國家對少數民族的語言普及以及攻堅工作可以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快速地在少數民族區域進行推廣,使當地人們可以到外地學習和工作,加強與外地人員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當地各行業的經濟發展。
一、我國少數民族區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現狀
1.部分少數民族對語言文字的法規意識還有待提升
語言規劃主要是指政府或相關的社會團體為了能夠使語言和文字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而對語言文字以及有語言文字參與的各項工作作出有目的性、有計劃性的管理[1]。在此項工作中主要是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礎,積極貫徹國家對該方面工作的各項政策,進而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全面的推廣和完善。但是根據實際調查發現,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對語言文字的法規意識還相對比較薄弱,例如在四川涼山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對我國頒布的相關語言文字法律還不是很了解,聽說過不了解以及學習過的人數僅占一半,關于一些語言相關活動所了解人數更加稀少,并且對語言的使用態度也相當隨意,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2.普通話的推廣范圍有待擴大
在少數民族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缺少一定的語言環境和交流機會,一般情況下很多少數民族的人民為了適應家鄉的語言風格很少說普通話,并且受到自身民族傳統語言的影響較深。有學者對納西族家庭的調查發現,在為孩子創設語言環境問題上,有44%的人認為“完全有必要”,而認為“沒有必要”和“不是很有必要”的人占到56%,所以在普通話的推廣范圍內應當有效加強,為少數民族創設更加良好的語言環境,例如將普通話推廣到少數民族家庭內部、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增加少數民族學習普通話的各種機會。
二、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的具體措施
1.樹立正確的語言生態觀念
從生態觀念的角度看,多種語言并存可以使多元文化與人文生態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所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各地區的語言遺產文化主要是一種主體與多元化并存的關系。目前國家對于新時期少數民族的語言發展和規劃的態度以及內容包括積極推廣少數民族普通話的各項政策和工作,另外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將各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文化有效地保護起來,進而構建一種多元化的語言環境[2]。在城市化與信息化的雙重背景下,如果直接擴大普通話的應用范圍可能會導致很多少數民族的傳統語言資源功能遭到極大的弱化,因此需要在少數民族傳統語言文字文化保護的基礎上,促進語言生態和諧發展政策的有效落實,使廣大的少數族群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學習普通話、書寫規范漢字有利于當地人民更好地就業,并且可以促進當地醫療、教育以及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這些少數民族群眾也可以依法享有普通話和當地母語并存的權利,以普通話和規范文字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切實保護當地的語言文字文化資源,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態格局,培養自身的雙語言能力。
2.積極營造宣傳普通話的和諧氛圍
積極建設關于普通話宣傳的有關平臺,提升少數民族地區民眾對國家通用語言和規范文字的使用意識和水平,并且該平臺的建設要以東部地區為主,向中部和西部地區進行延伸,并且需要由中心城市向偏遠的農村和鄉鎮進行延伸,將建設普通話宣傳平臺的推廣范圍不斷加大,并利用各種宣傳資料、圖片以及廣告等形式創建關于普通話和規范文字的推廣活動,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下擴大國家通用語言和規范文字在少數民族的影響力,使更多的少數民族人民能夠積極接受這種語言和文字使用模式[3]。并且在教育方面應當鼓勵編寫當地母語與普通話的雙語讀物和學習資料,利用現代化語言傳播途徑,例如微博、微信等形式,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
三、結語
總體而言,加快少數民族的國家通用語言與規范文字的應用進度,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各族人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進而促進少數民族區域的經濟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饒峻妮.云南“直過民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推廣[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4):1-5.
[2]沈沫.發展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探討[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5-20.
[3]葛東雷.精準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4-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