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冬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開創了新基礎教育理論。新基礎課堂強調的是重心下移,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要做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不能為了課堂的順利進行等不及學生的思考,出現教師代替學生、部分優秀學生代替全體學生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基于學情和對教材的解讀,注重學習活動的設計,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活動背景
“位值圖上的游戲”是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千以內數的認識與表達”最后一課時的內容,目的是通過位值圖上的添加、取走、移動等操作活動,使學生加深對位值概念的理解,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二、活動描述
活動1:擺放一個小圓片
師:現在有一個小圓片要放入位值圖中,你打算放在哪里?表示什么含義?
生1:放十位,表示一個十;放百位,表示一個百;放個位,表示一個一。
生2:放百位,表示一個百;放十位,表示一個十;放個位,表示一個一。
師:你們更贊同誰?為什么?
生:第二個,有序思考,避免重復和遺漏。
小結:小圓片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含義不同。
活動目的:通過在位值圖上擺放一個小圓片,擺放不同的數位表示的含義不同,讓學生初步感知位值的概念,同時在擺的過程中滲透有序思考,為后面學生能夠有序地添加、取走、移動一個小圓片打下基礎。
活動2:添加一個小圓片
師:你能用小圓片在位值圖上擺出573嗎?
師:如果添加一個小圓片,573可能會變成幾?
生:添加在個位,變成574;添加在十位,變成583;添加在百位,完成673。
師:按個位、十位、百位添加有什么好處?
生:避免重復和遺漏。
師:同樣添加一個小圓片,為什么得到了不同的數?
生:添加在不同的數位上,得到的數不同。
師:新得到的數和原來的573相比大小有什么變化?
生:574比573多1;583比573多10;673比573多100。
師:添加之后,小圓片的總個數有了怎樣的變化?
生:多了一個。
小結:添加使小圓片個數變多,數變大,具體變大多少要看添加在哪個數位上。
活動目的:本環節對于小朋友來說比較簡單,重在通過操作過程加深印象。在有序地添加小圓片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發現添加使小圓片的個數增加:添加在百位,數增加一百;添加在十位,數增加一個十;添加在個位,數增加一個一。
活動3:取走一個小圓片
師:如果在位值圖上拿走一個小圓片,573又會變成了幾呢?拿走之后小圓片的總數怎么變了?都是拿走一個小圓片為什么會得到不同的數呢?新得到的數與原來的573相比大小有什么變化?與同桌合作解決以上幾個問題。
活動目的:前一環節已經探究過添加一個小圓片的情況,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與同桌合作的基礎上自主探究拿走一個小圓片的情況,充分體會拿走和添加一個小圓片的實質是一樣的,發現拿走使小圓片個數變少,數變小,具體變小多少要看拿走的是哪個數位上的。
活動4:移動一個小圓片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添加、取走一個小圓片,如果移動一個小圓片,573又會變成多少呢?想想怎樣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把所有可能的情況找出來?誰愿意來試試?邊操作邊說說你是怎么移的。
生:移動百位的小圓片到十位,變成483,移動百位到個位,變成474。
師:他表達得很清楚,先移的是百位的,將百位的移到十位,再移到個位,誰知道接下來他要怎么移了?
生:再移十位的,移動十位到百位,變成663,移動十位到個位,變成564。
師:你很聰明,都能知道他接下來怎么移了。現在十位也移完了,誰能猜出他接下來會怎么移呢?
生:移個位,移動個位到百位,變成672,移動個位到十位,變成582。
師:真棒,剛才這三位小朋友很厲害,他們先移了百位,又移了十位,最后移了個位,只能按這樣的順序移嗎?
生:還可以按個位、十位、百位的順序移。
追問:移動過程中,小圓片的總個數發生變化了嗎?為什么數變了?
生:小圓片總個數沒有變,移動不同數位的小圓片,最后所表示的數不同。
追問:新得到的這些數與原來的數相比大小有什么變化?
生:有的變大,有的變小。
小結:移動過程中,小圓片的個數沒有變,可能使數變大,也可能變小。
活動目的:本環節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找不全或者用無序的方法,因此需要讓學生自己操作,在移動的過程中感受有序的重要性,明白移動過程中小圓片的總數沒有變,但是位置變了,所表示的數也發生了變化。
三、活動反思
本節課有很多低年級學生喜歡的操作活動,因此幾乎所有小朋友都能夠投入活動中,也表現出了不錯的動手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添加小圓片環節,有的小朋友能夠有序添加,有的小朋友無序添加,還有部分小朋友沒有找出三種情況。但經過添加環節、取走小圓片環節,幾乎所有小朋友都能夠有序地找全三種情況。到了移動小圓片環節,學生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有近三分之一的小朋友不能做到有序地找全六種情況。因此,需要重點溝通如何有序移動,讓學生體會到有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