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嫦娥
摘 要: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已經有一段時間并取得了重大進展,小學數學學科在多次課改中也逐漸轉變其教學重點,培養學生以解決問題能力為代表的學科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教學工作的焦點問題,但受個體身心發展規律限制,學生在理解數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積極探究如何利用畫圖策略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畫圖策略;解決問題
畫圖策略指的是通過畫圖的方法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加直觀化與具體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復雜思路并順利解決學科乃至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圖畫具有直觀與簡潔等特點,更適用于身心發展尚不健全的小學生,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點相對復雜,而圖畫策略的應用更便于學生進行總結、記憶與應用。
一、結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案例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有待提高,在學習數學概念及數量關系等知識時需要借助具體的形象,為此教師應當盡可能選擇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案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盡可能將復雜且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加簡單化,促使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前提下進行數學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以此借助畫圖策略來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1]。就“比大小”一課而言,教師應當通過畫圖策略來幫助學生認識“>”“<”及“=”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在會讀、會寫的同時還需會用,以實際生活中常見數字1~5為例來掌握描述大小的正確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判斷推理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真正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二、根據問題種類選擇適用的畫圖類型
畫圖種類多種多樣,除了常見的線段圖、平面圖、集合圖及統計圖之外,還包括學生根據自身基礎水平建立起來的圖形表征,其中以實物圖及示意圖最為常用,教師應當先教會學生如何應用畫圖策略,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類型的畫圖策略,促使學生將這種解題策略進行內化,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2]。就“比多少”一課而言,教師可以采用線段圖來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多與少的含義,以直觀的圖畫及數量關系來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除此之外,畫圖演示及直觀操作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創設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以字易圖
教學情境的創建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學生以問題解決能力為代表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應當結合畫圖策略來營造一個氣氛和諧的學習環境,盡可能以畫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其課堂參與度,鼓勵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情境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及問題的分析,進而學會以字易圖,即將問題及文字轉化為自己更容易理解的圖形。就“解決問題”一課而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文字題目轉換為圖畫,努力為學生創建一個有效的教學情境并將整個教學過程置于現實生活情境中,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并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及推理分析來解決在學科學習過程中甚至是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以此真正實現以畫圖策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快速發展的根本目的。
四、采用數形結合并發展其空間想象力
數形結合思想的深入有助于學生掌握畫圖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多樣學習策略的重要意義,在形成學習內驅力的同時形成初步的空間想象力,進而發展其以問題解決能力為代表的學科核心素養,畫圖策略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可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體教學效果[3]。就“圖形與幾何”一課而言,教師應當貫徹數形結合思想并借助畫圖策略來幫助學生牢牢掌握常見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進而明確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畫圖策略的應用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幫助學生理清平面圖形間的各種聯系,進而完善其知識結構,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意識也在學習過程中得以快速發展,而分類整理方法的內化也使得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由此可見,畫圖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小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健全,尤其在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在解決數學問題或實際生活中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并不會主動采用畫圖策略,為此需要教師加以悉心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進而培養學生以問題解決能力為代表的數學核心素養,并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雪蘭.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具體問題[J].學周刊,2019,387(3):57-58.
[2]包慧慧.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具體問題[J].信息周刊,2019(21):37.
[3]王強.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具體問題[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