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文章結合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及對學生的觀察,就小學語文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進行研究,提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鼓勵學生行使課堂提問權等四點建議,旨在創造富有活力、生機多彩的課堂,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實現師生心靈的交流和呼應。
[關鍵詞]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參與意識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為學生的引領者,語文教師要營造濃厚的自主參與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的意識,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調動學習的主動性,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積極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要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把微笑教育帶進課堂,給所有的學生以真誠的微笑。在教學中,無論面對的是品學兼優的學生,還是成績較差的后進生,教師都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他們鼓勵和贊賞,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認可,提高學生對教師言行的認同度,從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可以充分釋放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有效利用文本,創設生活情境
教材上的拼音筆畫、句段文本,對小學生來說,可能陌生又單調。教師要想讓小學生輕松地吸收知識、主動地參與學習,就應該合理利用文本,激發起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通過文本的語境與生活的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對文本產生真切的感受,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時,筆者先與學生談論“你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學生一談到游戲的話題,便興味盎然,紛紛打開話匣,說得津津有味。通過游戲話題的導入,在聽與談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內容便得到了保障。經過這次課堂的學習,學生會自覺地把語文寫作與自身的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一來,學生語文寫作思維的基本出發點便得到了有效延伸,其寫作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在觀看影像時,往往會立即靜坐,全神貫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引進了許多先進的設備,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內容,降低知識點的難度,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內容,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聲音、圖像、色彩的綜合運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準確、豐富,彌補教師部分領域知識和能力的不足,提高了教學的規范性,同時,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處于亢奮的精神狀態,進而推動學生自覺地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和交流,并從中得到熏陶和啟發。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和《美麗的小興安嶺》時,筆者都先用課件展示西沙群島海底的風景及小興安嶺四季的風光,給沒有見過這些景觀的學生以直觀的視覺沖擊,化課文文字描述的抽象為直觀的真實形象,從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課文內容暗藏的豐富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得更加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對學習的內容也掌握得更好。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游戲能給人帶來快樂,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充滿了魔力,他們在游戲中釋放自己、成就自己。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趣的娛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學習。這些活動可以是知識競賽、專題辯論會、專題演講,也可以是開辟學習園地、成立興趣小組。這樣一來,學生充分地融入活動,拉近與教師的距離,同時在游戲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猜猜他是誰》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同學,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同學的外貌特征,再讓其他同學猜測所描述的是誰。在這樣別具一格的課堂上,學生表現得非?;钴S,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用帶有游戲性質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
三、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周圍人的理解和尊重。小學生也是如此,他們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理解和尊重,他們希望被教師評價、贊賞,并從教師的評價中感受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其實,教師的理解和評價可以幫助小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積極的自我認識和對事物的積極態度,使其更樂于學習,更勇于探索和思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以形成性評價來激勵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和年齡特征,滿足其期望,對其進行正面積極的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認真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當小學生說出自己所想且內容較好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使用“真好、不錯、了不起、真棒、真聰明”等正面的語言來激勵他們。即使學生沒有回答對,教師也應該使用一些肯定的話作為對學生思考的評價。
比如,有些學生愛動手動腦或遇到困難能想辦法解決,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地對其予以表揚,肯定學生在自主實踐學習中的收獲。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渴求成功、獲得贊譽的心理需求便能得到充分滿足,其創新的意識也會逐漸萌發,從而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課內外的學習。
在教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個外地的轉學生對環境比較陌生,不常與同學交流。在筆者的多次鼓勵下,該學生由于獲得了認可,慢慢地敢于表達,并樂于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沒有因為學習環境的改變而退步。
四、鼓勵學生行使課堂提問權
傳統的課堂形式,多是一問一答式的,教師掌握課堂的提問權,課堂表面上看起來熱鬧,學生都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這種課堂,看似包含師生之間的互動,實際上只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學生毫無參與學習的興趣,其學習效果也較差。由此可見,要想真正地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到課堂的每一個關鍵環節中,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教師將課堂提問權歸還學生,讓學生主動地提問、主動地回答。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兩兩編成一組,讓他們互相提問、互相回答;或者讓學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不僅清楚地向同學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還提高了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在這個模式中,學生不僅能獨立地思考、發現問題,還可以參與各種探究問題的活動。在自主的課堂環境中,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所獲取的經驗和知識用得著、記得牢、學得好,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課堂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及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自主課堂教學,變教學為導學,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興趣,開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空間,不斷地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作者簡介] 譚潤(1979—??? ),女,江西萍鄉人,萍鄉市城北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