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峰
摘 ?要:我國是以農業為本的國家,土地資源豐富、幅員遼闊,在不同氣候及多種類型土地影響下,所生產的農產品具有多樣化特點,產品質量良好,體現我國自然資源優勢。但受到社會因素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不高,在農業經濟管理方法上依舊存在問題,阻礙我國新農村建設進程。鄉村振興是我國領導人在十九大提出的三農問題解決戰略。將農業經濟管理作為基礎,還需對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深度探究,找到問題解決方案的同時,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提升農業經濟管理質量,滿足農業經濟在新時期穩定進展的同時,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問題研究;措施分析
引言
農業是我國立國之本,近幾年,城市化進程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村經濟管理水平低。針對該問題,還需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內涵,明確農業經濟管理發展方向及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業經濟管理措施,從而促進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一)生產技術創新度不足
我國農產品生產率不高的原因與生產過程中技術創新不足存在關聯,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先進技術設施,在生產過程中依舊采取傳統人力生產為主,這種生產模式下,生產效率低,人們收入無法提升。我國目前已經成為農業大國,但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的地區只有一部分。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這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挑戰。在此背景下,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民思想沒有得到轉變,依舊將目光放在生產及創收過程中,為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創新發展形成制約,導致農民的創收目標無法實現。
(二)經濟管理制度不健全
農村經濟管理模式采取傳統小農經濟,此類管理模式已經顯現出局限性,主要是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進入農業大規模生產,小農經濟沒有健全的機制,導致我國農村勞動力不斷外出,農村地區多數是老人與小孩、婦女,農業生產中專業化農民數量不足。在國民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我國多數青壯年群體進入城市生活,農村中的主力勞動力不足,機械化生產模式進程緩慢,無法促進新農村建設目標實現。
(三)專業管理人員不足
要實現農業經濟高效管理,還需讓農民掌握專業管理技術,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中能夠協調經濟活動,政府管理人員也要對農業生產者予以支持。從目前的農業經濟管理狀況看,農業生產中優秀經濟管理人員不足。部分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管理能力不突出,在農業經濟管理活動中出現有心無力的情況,導致經濟活動策劃存在問題。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往往對農業經濟發展認識不足,對管理活動關注度不高,導致農業經濟管理效果受到影響。
(四)金融體系不完善
我國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是中國社會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關鍵時期,國家對農村經濟關注度不斷提升,持續性落實惠民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國多數農村展開新農村建設,農業生產自人力密集型生產轉變為資本密集型生產。農業生產模式發生變化的同時,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但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金融體系并不完善,無法滿足惠民政策實施要求,導致惠民政策的價值無法充分體現,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無法系統組織農業生產計劃,農民的經濟效益也無法有效增長,對農業結構優化及新農村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二、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一)健全農業經濟發展機制
要在新農村建設下對實現農業經濟高效管理,還需自農業經濟發展機制上展開思考,通過科學管理機制促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建設經濟機制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了解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掌握生產流程后,對生產流程合理安排,從而健全農業經濟發展機制。此外,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要及時處理,此類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轉制度,對已經荒廢的土地重新整合,為農業生產提供條件的同時,加速農業生產結構轉型升級。比如,我國某地區將部分土地流轉,種植一些新品種,節省農村勞動力的同時,也能豐富農產品結構,使人們增收的同時,使農業自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速農業土地經營權流轉。
(二)農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若想實現高效農村經濟管理,還需對農業經濟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我國農村中農戶并未建立良好的經濟管理機制,導致農戶對市場需求了解不深,阻礙農業經營長效發展,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無法有效提升。經濟管理人員還需將注意力集中在經濟結構上,對農業經濟結構不斷完善,使農村產業結構朝向多元化發展趨勢。產業化結構優化過程中,地區政府需發揮作用,在生產過程中采取規范化生產措施,重視綠色農作物生產,無公害產品在市場上能獲得更大收益,也能讓人們食用健康食品,對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
(三)健全農業經濟金融幫扶體系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需發揮價值,在完善的金融幫扶體系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在生產過程中可自多個方面著手,比如,根據農村地區特色,整合特色農產品,形成農村特色農產品經營管理體系,政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為農戶帶來更多的生產及經營便利,在政策引導下,農村構建特色發展模式。農產品價值鏈需不斷拓展,包括農產品運輸及包裝等各個環節,加大資金投入,讓農產品價值提升。農村地區也要與企業聯合,使企業促進農村生產技術升級,為農村經濟高速發展奠定基礎。
(四)提升經濟管理人員素質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素質對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響,農村地區可選擇優秀的年輕人進入企業或者市場學習,建設專業化的經濟管理團隊。對于農村既有的經濟管理人員,還需對其技能進行培訓,比如,每個月或者每年學習一次,讓經濟管理人員掌握全新的經濟管理方法,對農業生產政策及生產過程有充分認識,這種做法能夠讓管理人員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在實處,加速農村經濟管理的轉型升級。
(五)實施信息化經濟管理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技術與農村經濟管理融合,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辦法。還需完善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使互聯網在農村地區全面覆蓋,使農戶能夠與企業聯系,找到可靠的銷路。農業生產者可利用互聯網數據,找到適合的信息,認識到目前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保證農業生產與市場契合,避免產品無法銷售。農產品銷售渠道也要適當拓展,可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銷售,也可通過直播的方式完成銷售,也可請主播帶貨銷售,通過互聯網平臺,農民的產品銷售路徑廣泛,這對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作用。
三、結語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中依舊存在一定問題,此類問題將嚴重阻礙新農村建設步伐及經濟管理水平提升。對此,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還需培養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以政策為導向轉變農業經濟模式,關注信息化農業經濟路徑,通過多元化經濟管理方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低問題,加速我國新農村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沈夢潔.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的基層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0):68-69.
[2]周孝剛.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21,(10):44-46.
[3]化永新.探析新農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8):86-88.
[4]王宏亮.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河北農機,2021,(09):157-158.